作者:韋安(資深媒體人)
自2022年俄羅斯對烏克蘭發動全面入侵以來,這場戰爭已進入第3年。近日,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在接受英國《天空新聞台》(Sky News)專訪時表示,若北約(NATO)能將烏克蘭目前控制的領土納入其保護範圍,烏克蘭願意與俄羅斯停火,並透過外交手段收復被佔領的地區。
這番話顯示,烏克蘭已在戰爭中進一步妥協,顯現其在全面收復失土上的困難。同時,根據美國民調機構蓋洛普(Gallup)的最新調查,52%的烏克蘭民眾希望透過談判迅速結束戰爭,顯示多數民眾已接受以妥協換取和平的現實。這場戰爭不僅改變了烏克蘭的命運,也對國際地緣政治格局產生了深遠影響,對台灣而言,從中可以汲取「三大啟示」。
相比之下,另一地緣熱點的棋子角色更加偏向「戰術棋子」(tactical pawn),菲律賓被利用以製造針對中國的戰術性麻煩,包括強化地區緊張、南海問題國際化以及營造反中輿論(anti-China rhetoric),這些短期策略的目的是牽制中國的戰略行動,但並未對其全面對抗攤牌。
對台灣來說,這樣的經驗警醒我們:如果無法避免被視為棋子,則必須努力擺脫「戰術棋子」和「戰略棋子」的命運,成為「自主棋子」(self-reliant pawn),這意味著台灣不僅要配合外部勢力達成戰略需求,更應優先考量自身的利益,確保在地緣政治對抗中不被犧牲。
台灣應汲取教訓,避免僅僅充當大國博弈的籌碼,特別是在川普主政下的國際局勢中,應努力從「戰略棋子」進一步提升為「自主棋子」。只有當台灣能在國際博弈中以自主利益為核心靈活應對,才能在地緣政治中尋求更大的生存空間。
在軍事防禦方面,台灣不需要追求打到一兵一卒,全民皆兵「全面戰」的武裝準備,而應專注於非對稱戰力的建設,形成有效的威懾力。更重要的是,台灣應避免被捲入中美直接對抗中,在地緣政治的激烈競爭中,尋找一條「裝聾作啞」的務實之路:不挑釁、不迎合,低調發展自身實力。
俄烏戰爭的結局向台灣展現了地緣政治「棋子論」的多層意涵,烏克蘭作為「戰略棋子」的高代價,以及菲律賓作為「戰術棋子」的短期應用,均表明:台灣若想確保自身的安全與繁榮,不能只甘於充當棋子,而應努力成為能主導自身命運的「自主棋子」。如何運用自身優勢、避免成為被動犧牲者,才是棋局中最關鍵的問題,真正的智慧在於既能服務於棋局,又能掌握自己的命運,不只是「棋子」而是隱藏的「操盤者」(hidden strategist)。
在內部,台灣需要強化經濟基礎與防衛能力;在外部,則要在爭取國際支持的同時保持自主性,只有如此,台灣才能在大國博弈的複雜格局中穩健前行,為自身創造長期的和平與繁榮前景。
自2022年俄羅斯對烏克蘭發動全面入侵以來,這場戰爭已進入第3年。近日,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在接受英國《天空新聞台》(Sky News)專訪時表示,若北約(NATO)能將烏克蘭目前控制的領土納入其保護範圍,烏克蘭願意與俄羅斯停火,並透過外交手段收復被佔領的地區。
 
這番話顯示,烏克蘭已在戰爭中進一步妥協,顯現其在全面收復失土上的困難。同時,根據美國民調機構蓋洛普(Gallup)的最新調查,52%的烏克蘭民眾希望透過談判迅速結束戰爭,顯示多數民眾已接受以妥協換取和平的現實。這場戰爭不僅改變了烏克蘭的命運,也對國際地緣政治格局產生了深遠影響,對台灣而言,從中可以汲取「三大啟示」。
一、從「戰術棋子」到「自主棋子」
烏克蘭在這場戰爭中被西方大國當作典型的「戰略棋子」(strategic pawn),其作用不僅限於局部的干擾和牽制,而是整體戰略布局中的關鍵部分,目的是削弱甚至摧毀對手的綜合實力。烏克蘭的地理位置與其衝突性角色,使其成為西方聯盟制衡俄羅斯的核心,但這樣的定位也意味著烏克蘭需要承受巨大的代價——無論是經濟損失、基礎設施破壞,還是民眾的巨大苦難。相比之下,另一地緣熱點的棋子角色更加偏向「戰術棋子」(tactical pawn),菲律賓被利用以製造針對中國的戰術性麻煩,包括強化地區緊張、南海問題國際化以及營造反中輿論(anti-China rhetoric),這些短期策略的目的是牽制中國的戰略行動,但並未對其全面對抗攤牌。
對台灣來說,這樣的經驗警醒我們:如果無法避免被視為棋子,則必須努力擺脫「戰術棋子」和「戰略棋子」的命運,成為「自主棋子」(self-reliant pawn),這意味著台灣不僅要配合外部勢力達成戰略需求,更應優先考量自身的利益,確保在地緣政治對抗中不被犧牲。
二、川普時代國際秩序中台灣角色
前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在今年美國大選中勝出重掌白宮,對國際格局的影響不可忽視,川普的「美國優先」(America First)政策意味著美國在對待盟友時將更加強調利益交換,甚至可能將軍事保護與經濟合作掛鉤,對台灣而言既是挑戰也是機遇。
 
台灣應汲取教訓,避免僅僅充當大國博弈的籌碼,特別是在川普主政下的國際局勢中,應努力從「戰略棋子」進一步提升為「自主棋子」。只有當台灣能在國際博弈中以自主利益為核心靈活應對,才能在地緣政治中尋求更大的生存空間。
三、經濟與防衛:台灣的生存之道
烏克蘭的經驗表明,國家生存的基石在於綜合國力,烏克蘭雖然在國際博弈中作為「戰略棋子」獲得了西方的廣泛支持,但其內部經濟與基礎設施的損失,削弱了其在戰爭中的持續能力。台灣應避免落入類似的困境,集中資源發展自身經濟和科技實力。台灣的生存實力,特別是半導體產業,已成為全球供應鏈的重要一環,這種不可替代性賦予台灣一定的戰略價值,提供了與全球主要經濟體深度合作的優勢。台灣應進一步鞏固經濟競爭力,確保在國際高科技供應鏈中的核心地位,從而獲得更多的戰略資源。在軍事防禦方面,台灣不需要追求打到一兵一卒,全民皆兵「全面戰」的武裝準備,而應專注於非對稱戰力的建設,形成有效的威懾力。更重要的是,台灣應避免被捲入中美直接對抗中,在地緣政治的激烈競爭中,尋找一條「裝聾作啞」的務實之路:不挑釁、不迎合,低調發展自身實力。
俄烏戰爭的結局向台灣展現了地緣政治「棋子論」的多層意涵,烏克蘭作為「戰略棋子」的高代價,以及菲律賓作為「戰術棋子」的短期應用,均表明:台灣若想確保自身的安全與繁榮,不能只甘於充當棋子,而應努力成為能主導自身命運的「自主棋子」。如何運用自身優勢、避免成為被動犧牲者,才是棋局中最關鍵的問題,真正的智慧在於既能服務於棋局,又能掌握自己的命運,不只是「棋子」而是隱藏的「操盤者」(hidden strategist)。
在內部,台灣需要強化經濟基礎與防衛能力;在外部,則要在爭取國際支持的同時保持自主性,只有如此,台灣才能在大國博弈的複雜格局中穩健前行,為自身創造長期的和平與繁榮前景。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