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一名來台治病的香港富商黃坤,在新北市住家附近遭綁。兩週後,他的香港公司客服信箱才收到綁匪寄來的勒贖信,要求支付7000萬港幣,並以比特幣付款,成為台灣史上首見的虛擬幣勒索綁架案。由於綁匪讓黃坤拿著當天報紙錄下影片,警方得以比對地點與時效鎖定囚禁地。此案也首次由警方透過「間諜信」追查綁匪IP位置,成功在第38天救出人質。幕後主嫌則遠赴菲律賓遙控指揮,全案成為台灣綁架史上,科技與犯罪鬥智的代表性案件。

案發兩週後,綁匪才寄出第二封電子郵件,附上影片與黃坤的求救訊息。警方要求綁匪提供當日報紙畫面,黃坤手持《人間福報》的畫面成為破案關鍵,因這份報紙在當地銷量極低,警方據此縮小範圍,鎖定雲林某鄉鎮的超商購買紀錄,再比對監視器找出疑似買報人。黃坤影片中還暗示「等我回來再到華城吃飯」,這句話是香港90年代富商間流行的「暗語」,顯示他遭遇危險,並向警方暗示被囚禁。

隨後,警方攻堅雲林一處廢棄卡拉OK,未發現黃坤身影,但接著找到接應嫌犯供出他們已將黃坤轉移到另一處廢屋。二次攻堅,終於救出受困38天的黃坤。他身穿白汗衫短褲、遍體鱗傷,第一時間還以為是香港警方飛虎隊來救他。後續查出,他曾遭煙蒂燙額頭、眼部毆打,腦部出現積血,若再延遲數日,恐有生命危險。
警方陸續逮捕數名綁匪,包括黑幫份子蔡文力、前搏擊國手徐立農,以及當地村長蔡茂典。另一名從香港返台的嫌犯才廣忠,也在機場落網。他經常往返香港與台灣,涉嫌充當訊息傳遞者。當時黃太太曾赴港,警方派員隨行,觀察到才廣忠曾出沒虛擬幣交易所,推測綁匪準備以比特幣完成贖金交易。然而,在2015年,比特幣在警方眼中仍屬陌生領域,這起案件堪稱全台首次遭遇虛擬幣勒索。

這些電子郵件背後,警方早已展開攻勢。因黃坤患有慢性病,警方便以藥物照片為誘餌,內藏追蹤程式,當綁匪點開查詢藥品時,成功追蹤到他們的IP位置。幕後主嫌甘俊松,是松山地區角頭,人在菲律賓卻遠端操控整起綁架,甚至親自發送勒索信。他辯稱只是要去菲律賓賣雞排,是遭誣陷,但法院不採信,最終被判刑12年半,其餘共犯則分別獲刑7至12年。
全案落幕後才揭露,甘俊松是在台北一間咖啡廳內,聽聞香港狗仔偷拍黃坤夫婦日常生活,才驚覺其身分背景,策畫整起犯案。這起跨境綁架案,不僅揭示犯罪手法的數位轉型,也成為警方運用科技與犯罪組織鬥智鬥勇的關鍵代表。從報紙細節分析,到電子郵件植入木馬程式,警方打破傳統辦案模式,成功搶回人命,也為台灣司法史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