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立委提出《法院組織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針對事實審規範「原則不公開、例外公開」法庭直播,中華民國法官協會今(19)日呼籲,現行「公開審理」原則已能確保司法透明度,法庭直播並非必要,直播可能對訴訟參與者造成心理壓力,甚至導致個資洩露、全民公審等問題,呼籲立委暫緩修正案,建議透過多方協商審慎評估,以尋求更周全的解決方案。
法官協會表示,公開審理是事實審法院審判的基本原則,其目的在於增加司法透明度及確保司法的可監督性,但公開審理的目的,並非透過法庭直播才能落實,法院不是秀場、當事人更不是網紅,法官審理案件靠的是用證據認定事實、適用法律,從來都不是為了博眼球、賺流量。
協會認為,現行機制已能有效監督司法,提升司法公信力,法庭直播並非問題所在,更非解決方案。
更多新聞:獨/買賣虛擬幣要登記!法部執行署拍賣「現金交易」恐違法
協會表示,目前除依法不得公開之案件外,一般民眾均可進入法庭旁聽開庭,法院也會視案件需求開放延伸法庭供民眾旁聽,法庭依法必須全程錄音,法官宣判後的判決書在排除依法不得公開或應遮隱個資後都可於司法院公開網站上查閱,在現有措施已能確保公開審理目的的前提下,推動法庭直播的修法方向,恐怕會有「所為何來」的重大疑慮。
女法協會指出,自2023年1月1日正式施行的國民法官法,讓人民實際參與重大刑案之審理,對提升司法透明與強化社會信任已有相當助益,除使審判過程更為公開外,更建立起司法與人民之間直接對話管道。
女法協會表示,事實審法庭直播事涉層面甚廣,如證人證述的真實性、被告訴訟權保障、社會輿論對審判獨立的潛在干擾等問題,皆須審慎面對,若未配套完整,可能對審判公正性、程序公平與司法尊嚴造成重大影響。對於法庭直播可能帶來的廣泛影響,女法協會也表達了審慎的態度。
更多新聞:3線2星警官爆恐嚇、強制案 檢調搜索、約談6人
◤美國大都會名作登場◢
◤啟動夏日換季保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