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食管法漏洞 香料、調味劑標示籠統

記者 廖雅玉 / 攝影 顏睿陞 台北 報導
發佈時間:2013/10/28 22:55
最後更新時間:2016/05/16 07:06

台灣的《食品衛生管理法》,有一些自相矛盾、荒謬的漏洞,讓部分不肖業者有機會取巧,例如拿起超市或賣場裡的餅乾、糖果或餅料,你仔細看過背後的食品標示嗎?標示上寫著調味劑或香料,你是否曾經想過那是什麼東西?這些統稱做香料或調味劑的東西,通通合法,但它們卻可能是業者鑽法律漏洞,賺取暴利的管道。

一口接一口,真的好順口,但瞧瞧外包裝,你知道你真的吃下了什麼嗎?記者:「你知道是哪幾種香料嗎?」消費者:「不知道。」記者:「那你知道他加了什麼香料嗎?」消費者:「也不知道。」記者:「所以你平常買東西,會看香料這個標示嗎?」消費者:「不會欸。」

記者:「從標示上看得出來加了什麼嗎?」消費者:「看不出來。」

消費者一頭霧水不是沒有原因,一堆食品標示當中,香料太籠統了吧,究竟是有多少種香料啊,再看調味劑,到底又含哪些成分,通通沒有標示,雜七雜八混一堆,反正都能叫調味劑或者是香料。

消基會董事長張智剛:「你平常也不去看它的內容,等到真的發現這裡面添加有危險物品了,然後我們才說這個要它下架,這個其實都太晚了,過去這一塊(法令)已經是一個長期下來一個最大的漏洞了。」

合併標示的巧門,就成了食品安全的一大漏洞,因為這麼含糊的標示,竟然都算合法,根據食品衛生管理法,只要添加物是調味劑、乳化劑、膨脹劑、酵素,豆腐用凝固劑或光澤劑,都能以用途名稱來標示,而功能是香料的則可以統稱做香料,所以就算業者用多種添加物做為複方調味料,也不需要告訴消費者細部成分。

消基會董事長張智剛:「牽涉到標示的部分,其實很多食品公司的業者是表示,有一些不管它的調味劑或香料,他們認為這是一個商業的秘密。」

商業秘密不想曝光,然而食用香料大部分是化學物質,油狀的香料更必須加石油化學溶劑,食用香料在免除查驗登記之後,也就不容易受監控,被大量使用在食物當中,如果有不肖業者添加工業級原料,或擅自把調配、分裝的化學香料加進食品中,那最倒楣的就是消費者了,台灣的法令管制鬆散,趕不上食品化學產業的腳步,難道只能要民眾每天心驚驚學著怎麼自保嗎?

◤獨家名人娛樂◢

👉藍心湄:單身是選擇 學會4件事活出精采

👉蔡依林、孔劉等男神、女神單身霸氣金句

👉少女心噴發!此生必看「甜寵劇」片單


◤2024女大粉美賞◢

👉華人美妝奧斯卡賞 即日起免費報名中

👉殿堂級美妝賞 美力爆發,無所畏懼!

👉歡迎各式肌膚保養、美妝、保健品角逐


#添加物#香料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1019

0.0391

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