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報稅了嗎?要注意113年度綜合所得稅申報即將在6月30日截止,進入倒數最後一週。財政部提醒尚未完成報稅的民眾,除了加快腳步外,更要特別注意4大常見「報稅地雷」,避免因申報錯誤遭補稅處罰。即使已完成申報,也建議再次確認報稅內容,確保無誤。
免稅額申報錯誤最常見
每個人的免稅額為9.7萬元,財政部指出,納稅義務人本人、配偶及直系尊親屬(如父母、祖父母等)若年滿70歲,才能享有每人14.55萬元的免稅額。若誤將滿70歲的兄弟姊妹、叔伯舅等非直系親屬也按此標準申報,將構成錯報。所得項目誤刪或遺漏申報
申報系統會自動載入多項所得資料,但有民眾為求簡便誤刪或更改系統資料。財政部提醒,若有疑問應向所得給付單位查證,如因扣繳單位錯誤填報,應請對方向國稅局辦理更正。常見被遺漏的所得項目包括:
- 房屋租賃所得
- 私人借貸利息收入
- 海外所得及大陸地區來源所得(如基金、債券、股票利息與轉換利得)
- 未上市、未上櫃股票交易所得
扣除額申報需分辨清楚
各項列舉扣除額常因認定不清被錯誤申報,包括:- 捐贈扣除額:若是「點光明燈、安太歲、參加法會、入會費」等有「對價關係」的支出,不算捐贈,不得列報。
- 保險費扣除額:僅限於本人及直系扶養親屬,而且要保人與被保險人須屬同一申報戶(全民健保例外)。
- 醫藥與生育費用:不得申報來自非健保特約或未經認定的醫療機構的費用,也不得列入整形、坐月子、看護、住院餐費等非醫療性支出;若有保險給付,應先行扣除後再申報。
- 購屋借款利息:不得誤報消費性貸款或房屋修繕貸款的利息。該房屋若在113年度未辦戶籍登記、出租或作為營業用途,也不得列報。
- 教育學費扣除額:僅限納稅義務人之子女的學費,不能報配偶或其他扶養親屬的就學費用。
申報未完成也算「沒報稅」
許多民眾在使用網路或手機報稅時,以為填完資料即完成申報,實則需點選「申報資料上傳」並看到「申報完成/成功」字樣才算完成。民眾可至國稅局網站查詢是否顯示「您已完成113年度綜合所得稅結算申報」,確認狀態。網路報錯怎麼辦?可在期限內更正
若民眾發現資料錯誤,只要在6月30日前重新登入系統更正,重新上傳即可,系統將以最後一次上傳內容為準。更正後若應納稅額有變動,也應一併完成繳納。◤調節血脂血糖關鍵◢
◤明亮世界靈活思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