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回到網頁上方

炎夏吹冷氣!一冷一熱小心「中陰暑」 中醫師點這群人要注意

記者 萬紹安 報導
發佈時間:2025/06/21 13:45
最後更新時間:2025/06/21 13:45
中醫師提醒三類人容易「中陰暑」,應留意作息、忌口。(圖/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中醫師提醒三類人容易「中陰暑」,應留意作息、忌口。(圖/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今(21)日夏至,天氣炎熱,全台中午高溫上看35~36度,不少民眾躲在冷氣房、更吃冰品、喝冷飲消暑,但有中醫師發現近期「冷氣病」、「中陰暑」的患者增加,中醫師提醒,體質較虛、或是有感冒、女性生理期間,較易發生「陰暑」的情況,建議飲食吃涼的少吃冰的,且要多補充水分,另可多吃酸的,有生津止渴的效果;同時也要注意作息,建議晚上11點前就寢、應少熬夜。

更多新聞:天氣/今夏至時間出爐!氣象署:10:42太陽直射地球「最北界」

 

中醫師吳明珠與《TVBS新聞網》記者分享,中暑分「陽暑」、「陰暑」,前者屬於戶外活動曬太陽造成的,體力很好、身體健康者也會因為長時間曝曬感到不適;後者主要是因為一下熱、一下冷,這類型未必曬到太陽都會有不適的情況,且常見於體質較虛者;另,陰暑常見症狀包括頭痛、腹瀉、噁心等等;另外,現代人長時間躲冷氣房,也容易因「寒氣侵體」,引發腸胃不適,在中醫治療上,可用有健脾去濕療效的藿香正氣散、另配合刮痧等等也能舒緩。

談及夏季日常保養,吳明珠表示,作息時間是關鍵,晚上11點就寢,隔天早點起來,吸收晨間陽光,且應養成吃早餐之習慣,一早也不要吃涼的,例如冰飲、瓜果等等。

吳明珠亦建議,可食用四神湯、「酸的水果」,有生津止渴的效果,包括山楂、奇異果、檸檬等等;另,因「汗為心之液」夏季好出汗,汗多即須補充,可用「紅色食物」補心,包括枸杞子、番茄、西瓜等。
 

另有養生說法:「冬吃蘿蔔夏吃薑」,吳明珠表示,薑本身有「和中」(調理中焦)、止嘔等效果,可調整脾胃、祛寒濕,針對因中暑感到腸胃不適的症狀可以有效緩解。
 

#夏至#高溫#冷氣病#中陰暑#中醫師#養生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延伸閱讀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1323

0.0581

0.1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