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回到網頁上方

國內1產業昔利潤高「賣1貨櫃可賺2貨櫃」 現價格狂崩成賠錢貨

編輯 顏敏翔 報導
發佈時間:2025/05/19 18:31
最後更新時間:2025/05/19 18:31
台灣的舊衣回收量逐年增加,但價格卻持續下滑,導致業者經營困難。(示意圖/達志影像shutterstock)
台灣的舊衣回收量逐年增加,但價格卻持續下滑,導致業者經營困難。(示意圖/達志影像shutterstock)

受到快時尚與電商興起影響,台灣舊衣回收量逐年增加,卻因價格持續下滑,導致業者經營困難,甚至直言「幾乎快靠政府補貼才能撐下去」;2023年全台舊衣回收總量達8.2萬公噸,新北市回收量創新高,但回收價格僅剩疫前一半,舊衣回收過去曾是一門收入頗豐的生意,現已成「賠錢貨」。
 
根據環境部資源循環署統計,2023年台灣舊衣回收總量約8.2萬公噸,其中3.5萬公噸流向內外銷二手市場,2.8萬公噸作為擦拭布或填充料,1.4萬公噸製成固體再生燃料(SRF),其餘0.5萬公噸則送往焚化處理。

 
 
新北市環保局表示,截至去年,全市回收箱數量已達2380個,回收總量從2021年4700多公噸,2年間暴增至近7800公噸,創下歷年新高紀錄,不過回收價格卻持續探底。
 
業者透露,疫情前二手衣外銷每公斤價格為3至5元,如今僅剩1至2元,而未經分類的舊衣原料每公斤僅能以6至7元售出,遠低於15年前每公斤15元的高點;根據《聯合新聞網》報導,經營舊衣回收業超過40年的湯劍雄表示,早期台灣二手衣深受中國市場歡迎,甚至「賣一個貨櫃就能賺兩個貨櫃」,如今利潤大幅縮水,讓他不禁感概,「當年是門好生意,現在幾乎成了賠錢貨。」
 
現今舊衣出口市場已轉向東南亞、非洲,冬衣多外銷孟加拉、巴基斯坦,夏衣則流往菲律賓,品質次等才送往印度,台北市一名回收商坦言,外銷價格低迷,加上運輸成本不斷墊高,衣物若無法成功轉售,還得自費送焚化處理,最終反成「虧本買賣」。
 
 
環境部指出,舊衣再生利用困難在於現今市售衣物多為混紡材質,現行回收技術無法有效分離,導致無法重製為原料循環使用;此外,全球二手衣需求下滑,人力與處理成本上升,讓整體回收產業面臨嚴峻挑戰;為此,環境部計畫推動智慧分選設施,提升材質辨識與分類效率,並鼓勵服飾、百貨業者加入回收體系,強化再利用率。
 
官員則表示,未來將加強發展纖維再生產品,例如將廢衣轉製為「衣纖木」及再生家具,並擴大推廣作為SRF固體燃料能源化再利用,希望能為台灣舊衣回收產業開創新出路。
 



#快時尚#電商#舊衣回收#價格下滑#政府補貼#環境部#二手衣#外銷市場#回收價格#再生利用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延伸閱讀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1309

0.0626

0.1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