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回到網頁上方

草莓也要快篩!檢測「這疾病」一小時搞定

記者 王皓宇 / 攝影 陳宥翔 報導
發佈時間:2025/01/30 22:48
最後更新時間:2025/01/30 23:05

每年草莓季,都吸引不少民眾到大湖採草莓,但您知道嗎,近年來的草莓收成其實沒有很好,也進一步的影響到草莓的售價。受到氣候異常及病蟲害影響,草莓產量大減,供應吃緊,讓農民喊苦。為應對經濟作物病害,工研院研發草莓炭疽病快篩技術,檢測時間從三天縮短到一小時,大幅提升防疫效率。

圖/TVBS

 
有機草莓農場負責人詹益強:「這個是葉枯,我們一定要把葉子整片移除到我們田間。」

農民巡視草莓園,摘下枯葉,明顯染病的,就連根拔起。

有機草莓農場負責人詹益強:「這一株不行,我們都要把它移除,趕快把它移除掉,連根是要一起起來。」

 
台灣草莓產期在11月到4月,但因氣候不佳,加上病蟲害影響,草莓產量大減4到5成,導致市場供應吃緊,也讓果農叫苦。

有機草莓農場負責人詹益強:「去年很不好我今年看起來像到目前為止,我補這些植株補不到一千顆,我去年補了四、五千顆,天氣真的是一大考驗,本身草莓它都是寒帶植物,最近我們的溫度都38度嚇死人了,草莓那時候就開始發病。」

草莓苗期發生炭疽病潛伏感染,沒有外部病徵,無法目測,之後葉柄則會產生小斑,擴大變黑色,乾燥,葉片也變成褐色、下垂。

苗栗農改場生物防治中心主任鍾珮哲:「正常的植株它會是葉子都生長良好,然後是直挺的狀態然後也開花結果了,那這一顆的話呢它是已經開始發病了,這幾年歸咎出來的一些主要原因,那第一個包含就是長年的耕作沒有休耕的部分,再來是因為土壤的酸化,土壤酸化的部分蠻大一個原因是因為肥料使用過多,所以這幾個部分它會造成在定植到本田的草莓園區,它的狀況可能就沒有這麼的穩定。」

為因應經濟作物感染病害,政府每年花費約6億經費,建構動植物健康安全防護網,但仍缺乏即時有效的檢疫量能。

資深記者王皓宇:「我們對於快篩一點都不陌生對吧,但是不是只有人類能快篩,現在草莓也可以快篩,不過草莓要篩的是炭疽病,過去要檢測炭疽病必須要把樣本帶回實驗室,前後要耗費好幾天的時間,現在直接在草莓園裡面快篩,結果大概一個小時就能出爐。」

先採集檢體,接著病原體分離純化。

 
工研院中分院工程師洪文濱:「純化萃取最主要是因為我們剛剛在研磨的過程之中,它可能還是有一些葉片殘渣或什麼。」

核酸萃取後,滴入快篩試劑,接著直接就地檢測分析。

工研院中分院工程師洪文濱:「測試完之後屬於桃紅色的,這個就是健康的植株。」

紅色是陰性,代表健康,黃色是陽性,也就是植株感染病害。

工研院中分院副執行長李士畦:「我們現在做的這個試劑已經有成功去預測,去應用到包括像是小番茄這個部分,也就是番茄的部分我們已經去使用了,基本上來講像我們過去在做的過程當中,像炭疽病來講,炭疽病其實是很多作物的共通的一種疾病,其實它可以應用到很多不同的作物的身上,去做相關的驗證,過去我們在檢測其它的這個炭疽病的時候,我們也曾經應用到過像是百香果。」

 
受到氣候影響的還有百香果。去年(2024)6月以來持續高溫多雨,病蟲害防治難度大幅提升,百香果一度減產五成。

青農白政益:「早期我剛回來的時候我發現說我問了十個農民,十個農民給我答覆都不太一樣,他們有跟我講說你可以配三到四套藥,然後也許兩三天就可以噴灑一次,可是我覺得說你如果說那麼認真的去噴藥,最後面換來一顆農藥殘留很多很重的,那個水果的話那還有什麼意義啊,而且你過度的去施灑化學農藥的話,對這片土地呢它會造成酸化。」

青農返鄉,接手家族百香果園,透過AI技術,大幅減少病害,提升百香果產量與品質。

工研院中分院業務經理鄭人豪:「它可以讓每一塊農地的產值,它都可以就是最大化,精確的來使用肥料、農藥,真正要應對的就是這種極端氣候的風險,因為我們知道當我們這種天氣都非常好的時候,那其實這些農作物是非常好種的,但是我們知道說現在,我們在種這些就是農作物的時候,它其實最大的風險來源,其實就是來自於這個極端氣候。」

解決農地土壤酸化和透氣性差問題,增強植物免疫力,農工合作,讓台灣繼續坐實水果王國寶座。

 
#大湖#草莓季#農民#病蟲害#草莓收成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延伸閱讀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1504

0.0674

0.2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