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主計總處統計,2023年工業及服務業全體受僱員工,全年總薪資中位數是52.5萬元、接近60萬元。不過薪資收入,其實跟行業別有很大的關係,若是在電子產業,年薪60萬僅贏過20%的人,但如果是在住宿與餐飲業卻能贏過80%的人,不同產業別的薪資差距,過去十年逐漸擴大,尤其這幾年更是明顯。

鐵板燒師傅李廣利,手法熟練充滿自信,他從21歲開始學習鐵板燒,憑著對料理的熱愛,一做就超過十年,如今的他,依然對這份工作充滿熱情。
鐵板燒師傅李廣利:「退伍後21歲做做到現在,我今年33,當初只是想說,想要學個一技之長,對最後就是做出興趣來,當然時間也拉得很長,因為做這一科真的要容易吃苦,對才會待得下來就生存得下來。」
鐵板燒師傅李廣利:「當然還是會有落差,就像台積電,你看今年新聞也報出,薪水也蠻高的,那一般餐飲業,其實就大概是這個價格,價位上,目前的行情價(鐵板燒師傅),大概在56萬左右,那主廚會再更高一點,大概落在78萬,還是會有落差在,可是我覺得每個人接受度,是不太一樣的。」
在少子化趨勢下,每年社會新鮮人逐漸減少,各大產業都在搶人,自然會有薪酬比價效應,餐飲業想解決缺工問題,就得提高員工的薪資與福利。
鐵板燒業者洪銘祥:「我們平均是4萬5起跳,那會每三個月,新進員工三個月會,看他的能力上面去做調整,目前員工差不多在5萬至6萬,餐飲業這部分,現在這幾年的員工會比較難找,所以薪資會有去做調整,會有調高的一些狀況在。」
根據主計總處統計,2023年工業及服務業,全體受僱員工,全年總薪資中位數是52.5萬元,有半數受僱勞工,月薪僅約4.4萬元,從行業別來看,電子零組件,電腦電子及光學業金融業等等,薪資水準相對高,反觀住宿及餐飲業、其他服務業,及教育業薪資較低,凸顯出薪資結構M型化發展趨勢。
人力銀行發言人楊宗斌:「看起來雖然說去年到今年,整個台灣產業界有加薪的趨勢,不過還是有一種高薪族,還是維持一定的高薪,低薪族可能還是比較低薪的情況,也就是說雖然薪資的增幅,有過去兩三年在疫情之後,缺工潮關係薪資的增幅有增加,但是薪資的絕對值,可能還是呈現比較高低,兩極化的一個情況。」
台大國發所副教授辛炳隆:「另外一個要值得注意的,就是同樣一個行業,高階跟低階的員工薪資差距,也在擴大,也就是說一直在M型化的,這樣的一個發展,當你的整個就業市場,你整個薪資的結構,產業別的差異,同一個產業高低階的差異,越來越大的情況底下,你要用單一的數據,去反映大家的變化,是越來越困難的。」
台大國發所副教授辛炳隆:「行業別的薪資差距,是逐年在擴大,那這跟大概在1980年代1990年代,那時候整個台灣的經濟,是起飛起來的話,所有各行各業薪資都在漲,但那時候的產業,結構也沒那麼多元,可是大概從最近這十年來,一樣的薪資在成長的行業,它的漲幅也有點不大一樣,跟科技有關的這些相關的產業,最近這幾年,它的薪資成長的幅度,非常非常的快,可是反過來比如像出版業,甚至一些比較我們講低薪的行業,它的幾乎是停滯不前的,如果單單只看一個全國的,薪資的中位數來看,各行業的變化是比較不恰當的。」
薪資M型化擴大,高薪集中在特定產業,台灣的薪資結構不平衡,是存在已久的詬病,不僅加劇社會的不平等,也對勞動市場的結構,和產業發展造成不利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