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等敵人打進來了,你才開始要蓋城牆。」振生半導體創辦人張振豐這麼解釋資訊安全的重要性。在物聯網、人工智慧、大數據的快速發展下,如何增進半導體產業的資訊安全,是一大挑戰,加上未來「量子電腦」的高速計算能力,未來傳統加密演算法恐被全面瓦解,資安問題如臨大敵。而振生半導體公司致力開發抵抗量子電腦攻擊的加密技術領域,將後量子密碼學(PQC)寫進晶片中,技術成為全球首創。今年振生半導體隨國科會TTA領軍,赴美國CES參展,大秀科技實力。
振生半導體創辦人暨執行長張振豐接受《TVBS新聞網》採訪,他將量子電腦比喻成「矛」的攻擊武器,而他們公司所研發的PQC就成為了防禦的「盾」。張振豐表示,振生半導體研發的就是後量子密碼,一種稱QKD(Quantum Key Distribution),著重於抵抗量子電腦之間的通訊;另一種則是PQC(Post-Quantum Cryptography),藉由複雜的演算法,保護資訊不被破解,而我們是用現有的半導體製程技術配上演算法,再寫進晶片中,可以放進任何需要加解密產品上,當敵人擷取資訊時解不開,做到抵抗量子電腦的等級,屬於軟體的解決方案。
然而先前國際間就曾發生過情報資料外洩導致軍事計畫失敗、國內也有科技廠官網遭駭等事件發生,根據研究指出,每37秒就會有一件資安事件發生,資安市場需求在2025年時將達到10兆5000億美元。張振豐回憶道,以前開始研發的時候,人家會認為現在量子電腦都還沒誕生,「你做這個幹嘛?」,但他認為這觀念是錯誤的,「不能等敵人打進來了,你才開始要蓋城牆。」防護沒做好就等著東西被偷。事實上振生半導體的產品已在多個場域應用,包括軍事國防、金融、科技等。
這項創新技術歷時兩年時間,張振豐透露,這些整合從公司誕生的第一天開始就陸續進行,到現在也有各種不同的IP進來,花費不少時間,就連成本也耗費近上千萬。今年振生半導體更宣布與晶心科合作,推出全球首款RISC-V後量子密碼演算法晶片,整合PUF安全技術和晶心科技RISC-V處理器,提供工業級的網路安全解決方案,抵禦未來量子電腦的運算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