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回到網頁上方

本土女星「罹大腸癌」!急入院割血肉 愛吃4食物小心

編輯 戎華儀 / 責任編輯 陳怡伶 報導
發佈時間:2024/12/08 10:30
最後更新時間:2024/12/08 10:30
林利霏,大腸癌,林利霏癌症,林利霏大腸癌,女星癌症,女星大腸癌,大腸癌症狀,大腸癌徵兆,癌症徵兆,大腸癌息肉
林利霏罹患大腸癌。(圖/翻攝自林利霏臉書)

演員林利霏今年10月做身體檢查發現大腸有2公分大的息肉,切除化驗後證實是大腸癌第一期。大腸直腸科醫師指出,大腸癌早期症狀不明顯,難以察覺,早期發現和治療後復發率低,因此建議定期做糞便潛血篩檢。

住在台東的林利霏在得知罹患大腸癌後,醫師建議她轉診到台北的醫院手術治療,只要切除不好的地方即可,不用化療,像是把漏水的水管切掉再接起來,近日準備開刀。

 

第二期才有明顯症狀

振興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黃任嫻指出,大腸癌第一期可能沒有明顯症狀,如果進展到第二期,才會有明顯症狀,例如大便出血持續超過1周、大便變細、體重不明原因減輕超過10%以上,或是排便習慣改變,持續便祕或腹瀉超過3周,就應該就醫檢查。

黃任嫻說,大腸癌第一期和第二期的差別,在於侵犯程度和深度的不同,第一期指侵犯到肌肉層,及早開刀切除後,5年存活率高達9成;如果進展到第二期,腫瘤可能穿出肌肉層,甚至侵犯到大腸外面,這時手術切除的存活率還有8成,復發率約2成,少數腫瘤長得較大、侵犯程度較深,如果手術切除後狀況不理想的人,會需要搭配輔助性化療。
 

45歲以上 建議定期做糞便潛血檢查

至於大腸癌第三期,與第二期主要差異在於是否有侵犯到周邊的淋巴結,除了手術治療外還要搭配持續半年左右的化療,術後5年存活率還有6成,復發率約3成。第四期會出現遠端轉移,癌細胞會轉移到肺、肝臟等其他器官,無法根治,手術後必須持續長期化療和使用標靶藥物,5年存活率僅1、2成。

國民健康署提供50~75歲民眾每人每2年一次公費的糞便潛血篩檢,預計2025年將放寬篩檢對象到45歲以上。黃任嫻說,50~75歲是大腸癌的好發年齡層,近年新發生的大腸癌患者年齡段有下降的趨勢,也是政府將篩檢年齡降低的原因,常吃紅肉、油炸、炭烤、高油脂食物,會提高罹患大腸癌的可能;家族遺傳也是罹患大腸癌的因子,如果民眾二親等以內的家屬有大腸癌病史,建議40歲起就要做第一次大腸癌篩檢。


◎ 諮詢專家/黃任嫻醫師

 

「癌」警訊不可不知

#林利霏#大腸癌#林利霏癌症#林利霏大腸癌#女星癌症#女星大腸癌#大腸癌症狀#大腸癌徵兆#癌症徵兆#大腸癌息肉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延伸閱讀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1386

0.0593

0.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