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封鎖變「靜態管理」 陸官方防疫宣傳詞彙引民眾不滿

責任編輯 吳家瑜 報導
發佈時間:2022/09/30 17:41
最後更新時間:2022/09/30 17:41
中國的清零政策漸漸引起民怨。(圖/達志影像路透社)
中國的清零政策漸漸引起民怨。(圖/達志影像路透社)

疫情爆發以來,中國政府透過強大的宣傳口號為「清零」爭取支持。美媒報導,官方透過政治修辭來修飾防疫政策,如「封鎖」變成「靜態管理」,但不少民眾對這些宣傳用詞感到混亂和不滿。

紐約時報中文網今天報導,政治宣傳一向是中國政府控制社會的工具,據估計,自疫情爆發以來,在中國至少出現了120個與疫情相關的宣傳措詞,一些戰鬥式口號也經常在媒體出現,如「打贏了大上海保衛戰!」、「歷史會記住為這座城市堅守和付出的所有人!」、「發現一起,撲滅一起!」 等。

 

這些口號都是為中國政府的清零政策爭取支持,證明封鎖和核酸檢測是合理的,也淡化了防控措施的荒謬。

而當某些措辭可能讓民眾感到不安時,官員就會想出新的說法來代替,如當局已將「封鎖」一詞替改為「靜態管理」、「靜默」或「居家辦公」。

在美國加州創辦了記錄中國審查制度網站的蕭強表示,「官方通過政治修辭來修飾這些(防疫)政策,進而哄民眾,減少他們的對抗性反應」。
 

蕭強說,當局現在避免使用「封鎖」一類的字眼,就是希望民眾繼續遵守嚴格防疫措施的同時,不會恐慌及不會抵抗。官員將政策措辭變得「混沌模糊、不倫不類」,導致了混亂和不滿。

報導指出,不少民眾對這些宣傳口號感到沮喪。在上海金融傳播公司任職的薛先生表示,上海封城期間他一度沒有食物,官員只信誓旦旦說會「盡一切努力」解決民眾食物短缺問題,但這些政治宣傳和實際情況有很大出入,他等了1個月才獲得政府的援助。

同樣在上海的22歲營銷專業實習生孔玲婉玉對官員在離家、外出就餐或與他人聚會的限制措施時使用「非必要」一詞感到不滿。

「憑什麼由你來界定『非必要』呢?」她說,「挺扯的,很荒誕。」

中國政府圍繞疫情推行的「九大攻堅行動」,包括社區管控行動、檢測篩查行動、流調排查行動、轉運隔離行動、騰換擴容行動、中醫藥干預行動、清潔消毒行動、「拔點」行動、防外溢行動,經常在中國官方電視台重複,確保民眾與防疫政策保持一致。

33歲的上海電影攝影師楊瀟表示,封城期間被關在家2個月,對這些宣傳詞感到厭倦。

他說,「這些宣傳語言在封控期間,代表公權力的擴張,滲透並控制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讓我不知所措」,而民眾的生活完全被宣傳話語和公權力所支配。(中央社)
 
 

Blueseeds天然初萃精油

👉招財能量爆強的財富精油,還可抽Audi

👉偷做醫美嗎?臉怎麼亮成這樣

👉你有聽過洗髮精也要換季嗎?


◤EF海外遊留學專家◢

👉最後倒數! 暑假海外遊學團/營隊報名即將截止

👉半年/一年也可以「微留學」,高達6萬元折扣!

👉給自己一個遊學假期,同時提升語言及國際觀


#中國#防疫政策#清零#靜態管理#封控#核酸檢測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延伸閱讀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2361

0.3653

0.6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