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汽車產業正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風暴。長期為德國豪華車品牌Mercedes-Benz製造三芒星車標的供應商Gerhardi Kunststofftechnik GmbH,於上個月宣布破產,成為汽車產業寒冬中的縮影。該公司創立於1796年,曾挺過拿破崙戰爭、大蕭條及兩次世界大戰,卻無法抵擋當前市場需求疲軟、轉型電動車的挑戰及高昂的成本壓力。
Gerhardi Kunststofftechnik以其精湛的注塑成型及燙金技術聞名,專為賓士生產車水箱格柵、車門把手及鍍鉻飾件。然而,面對歐洲汽車產業的不景氣,公司在長期成本上升和需求萎縮的雙重打擊下,最終無力為繼,影響其1,500名員工的生計。
 
Gerhardi的命運並非孤例,根據歐洲汽車供應商協會(CLEPA)數據,今年歐洲汽車零件製造商已宣布裁員約5.33萬人,超過新冠疫情期間的水準。其中,德國受創最為嚴重,包含Volkswagen、Stellantis及Ford等車廠,已削減產量並進行大規模裁員,進一步壓縮供應商的生存空間。
雖然電動車被視為未來趨勢,但市場需求未如預期成長,使許多供應商面臨資金及產能錯配的困境。以瑞典電池製造商Northvolt為例,在政府補貼減少及銷售下降的影響下,其美國子公司已聲請破產。另有11座計劃中的歐洲電池工廠遭遇延遲或取消。汽車供應商在歐盟雇用約170萬名員工,並每年投入超過300億歐元於研發。然而,根據麥肯錫的調查,五分之一的供應商預計明年將面臨虧損,三分之二的公司利潤率將低於5%。像ZF Friedrichshafen這類德國的主要零件供應商大廠,也已宣布計劃裁減近半數德國員工,威脅當地經濟結構。
 
義大利也未能倖免,Stellantis旗下Mirafiori工廠的生產中斷,不僅導致下游供應商Delgrosso破產,還使CLN等公司面臨重組壓力。汽車電子及壓鑄零件製造商則已採取義大利版本的停工救濟措施來應對訂單的銳減。CLEPA主席Matthias Zink表示,「企業已經為電動車市場投入了大量資金,但預期中的成長尚未出現,讓整個產業生態鏈面臨著一場風暴。」汽車產業的結構性轉型與當前經濟困境交織,令這曾蓬勃的產業陷入前所未有的挑戰。
延伸閱讀:
車輛公會與國產車廠聲明:新車價要「有感降價」應調降貨物稅而非零關稅
賓士大G馬力「1,063」匹!限量11台售價突破2千萬台幣
駕駛合法車內追劇?德國批准Level3等級M-Benz Drive Pilot上路
M-Benz啟用Manufaktur Studio,PixelPaint客製車漆技術超乎想像!
鴻海百萬內電動車計畫腰斬?合作夥伴Fisker申請破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