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和伊朗之間的衝突越演越烈,全球都在關注美國將在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的帶領下扮演何種角色?他與德黑蘭當局之間的博弈將導向哪種結局?在美國時間21日晚間,川普證實美軍已成功空襲伊朗包括福爾多(Fordo)、納坦茲(Natanz)與伊斯法罕(Esfahan)等三處的核設施。《TVBS新聞網》特別整理美國伊朗衝突史、美國是否會攻打伊朗與可能的軍事部署,讓讀者一次了解。

2025以色列伊朗戰爭升溫、美國正式介入
美國時間21日晚間川普在自家社群平台Truth Social親自發文證實,美軍已成功空襲伊朗包括福爾多(Fordo)、納坦茲(Natanz)與伊斯法罕(Esfahan)等三處的核設施。所有美軍戰機都正在返航途中,無人傷亡,川普直言:「我們要向偉大的美國戰士們致賀,世界上沒有任何其他軍隊能完成這樣的行動。現在是和平的時刻了!」川普指出,伊朗必須追求和平,否則美國不排除會繼續軍事打擊伊朗。
更多新聞:快訊/川普發表全國演說:伊朗必須追求和平 否則美國更強力攻擊

美國時間21日前
《CNN》報導,美國總統川普在台灣時間20日透露自己將在做出是否攻擊伊朗的決定前、開啟「為期2周」的談判窗口,此舉代表美國正努力重啟與伊朗之間的談判,先前以色列的轟炸行動使談判陷入僵局。
根據美國官員的說法,川普及其幕僚們希望伊朗能夠改變其強硬立場、同意先前拒絕的條款,包括放棄高濃縮鈾等,在此之前,川普不斷發出軍事化訊號、暗示自己正準備下令攻擊伊朗,不過最終仍延後做出這項決定,這也讓川普有更多時間權衡潛在後果,包括可能將美國拖入他承諾避免的對外衝突。

究竟美國是否會攻擊伊朗?政治風險諮詢組織「歐亞集團」(Eurasia Group)的伊朗與能源高級分析師布魯(Gregory Brew)點出關鍵,稱「作為若美國攻擊伊朗的回應,德黑蘭當局已暗示他們準備好攻擊區域內的美國基地,這樣的局勢存在風險,伊朗發動報復可能造成美方傷亡,進而迫使川普加大攻擊力道、下令更多回擊,如此一來可能引發中東局勢的全面升級,讓世界捲入一場可能持續性戰役。」
另一項關鍵則是川普政府會否將打擊範圍侷限於伊朗的核設施,還是會擴大?若擴大則符合以色列推動伊朗政權更迭的長期主張。

美伊關係長期緊張 歷史衝突一次整理
美國和伊朗之間的關係,最早可追溯回1953年8月,當時美國和英國的情報部門共同策劃推翻伊朗首相摩薩台(Mohammad Mosaddegh)的軍事政變,不過在1979年的伊斯蘭革命中,反美領袖何梅尼(Sayyid Rūhollāh Musavi Khomeinī)推翻親美政權,掌權後更將美國稱為「大惡魔」。
1980年4月7日,時任美國總統卡特(Jimmy Carter)宣布和伊朗斷交,兩國關係全面凍結,在同年9月爆發的兩伊戰爭中,美國在初期表現出明顯支持伊拉克的姿態,但是到了戰爭後期,由於擔心伊拉克力量膨脹,美國又暗中向伊朗出售武器,並爆發「伊朗門事件」。
後續真主黨(Hezbollah)發動多起反美襲擊,包括1983年美國駐貝魯特大使館爆炸案(造成63人死亡、其中包括17名美國人)、貝魯特軍營爆炸案(造成241名美國海軍陸戰隊員死亡),美國法院裁定伊朗應對這些攻擊負責,有證據顯示真主黨是在伊朗的指揮下行動。
1988年,美國發動「螳螂行動」(Operation Praying Mantis),以報復伊朗在兩伊戰爭期間在波斯灣布雷,1995年3月,時任美國總統柯林頓(Bill Clinton)指責伊朗支持恐怖主義和尋求擁有核武器,並簽署制裁伊朗的第12957號行政令。
更多新聞:川普傳批准進攻「最後一秒決定」!伊朗嗆報復 恐重現兩伊戰爭
歐巴馬政府時期(2009-2017 年)伊朗與美國關係從對抗轉向謹慎接觸,最終在2015年達成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核協議,不過當川普在2017年展開首個任期,共和黨對伊朗的敵視態度和川普本人對核協議缺陷的不滿,導致美伊關係急劇惡化,2019年4月8日,美國及以色列政府把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列為恐怖組織。
2019年6月,1架美軍的RQ-4全球鷹偵察機被伊朗防空系統擊落,這使緊急局勢升級,2020年1月3日,美軍對在巴格達國際機場附近行進的車隊發起無人機空襲、炸死10名乘客,包括伊斯蘭革命衛隊和聖城軍指揮官蘇雷曼尼(Qassem Soleimani),伊朗揚言「復仇」並反炸美軍基地,使得雙方關係掉到冰點,後續更在2020年對支持伊朗的實體和伊朗18家銀行實施制裁。
拜登(Joe Biden)上任後維持對伊朗的制裁,但也曾在2023年8月11日達成囚犯交換協議,後續川普重返執政,2025年2月4日,他曾表示已經指示幕僚「若伊朗暗殺我,就消滅伊朗」,還在同日簽署行政命令、對伊朗「極限施壓」,而隨著以色列在本月對伊朗發動攻擊,川普要如何處理與德黑蘭當局之間長期的緊張關係再度成為關注焦點。
伊朗核武計畫與制裁背景
美國於1957年啟動與伊朗的核子計畫,當時伊朗的領導人沙阿(Shah)仍是親西方國家的,且美伊兩國仍然相當友好,在美國的支持下,伊朗於1970年代開始發展核電計畫,但隨著1979年「伊斯蘭革命」(Iranian Revolution)爆發、一切急轉直下,美國也撤回對伊朗核發展的支持。
伊朗核計畫最爭議的核心在於其「鈾」,這是生產發電廠燃料的材料,但只要濃縮程度越高、也可用於製造核彈,21世紀初,國際核查人員宣佈在伊朗的1家工廠發現高濃縮鈾的痕跡,這導致國際社會對伊朗實施多年的製裁,其中就包含美國。
不過美國與伊朗之間針對核武的關係曾有所緩和,《abc新聞》報導,近10年前,美國與其他世界大國與伊朗達成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核協議、名為《聯合全面行動計畫》(JCPOA)的協議,但在協議生效2年後,川普宣布美國退出該協議,這也是他首個任期最重要的外交政策行動之一。
更多新聞:伊朗核彈懶人包》以伊戰爭主因、核武發展進度與全球風險一次看
川普退出核協議後的連鎖效應
隨著美國退出JCPOA,加上2020年1月時伊朗重要將領蘇雷曼尼(Qassem Soleimani)在美國空襲中喪生,促使伊朗政府宣布將不再遵守協議內針對其核計畫的任何行動限制,2023年初,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報告稱在伊朗核設施中檢測到鈾,且濃縮程度接近武器級,這也引向目前外界最關心的議題之一:伊朗是否會在這場與以色列衝突中使用這些高濃縮鈾,有消息稱這些鈾足以製造10枚核彈頭。

美國對伊朗的制裁將如何升級?
美國對伊朗實施的制裁包含一系列領域,除了常見的經濟、貿易外,就連科學和軍事也都有制裁,而最主要的制裁升級無疑會是對伊朗出口石油進行封鎖,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今年2月曾在聲明中表示「美國將動用一切可用手段、打擊伊朗石油供應鏈的各個環節,任何與伊朗石油交易的人都將面臨重大制裁風險」。
美國若制裁伊朗會有何影響?
美國過去就曾多次制裁伊朗,也經常引來德黑蘭當局的報復,而石油資源正是伊朗手中最大的籌碼,若美國在這次的以伊衝突中再度升級對伊朗的制裁,屆時不只中東地緣政治、國際股市和能源市場,甚至連台灣都可能受到波及。
中東地緣政治會怎麼變?
對中東地區的國家而言,緊張局勢、先前的關稅戰和石油制裁帶來的外部壓力日益增大,更在以伊衝突中上升到新高度,這對各國政府的收入和區域穩定性構成阻力。
國際股市、能源市場如何受衝擊?
以色列和伊朗之間的衝突使全球金融、能源市場遭受衝擊,其中最關鍵的便是荷姆茲海峽(Strait of Hormuz),若美國對伊朗祭出新制裁,此前已有消息稱德黑蘭當局正考慮關閉荷姆茲海峽,高盛集團(Goldman Sachs)表示:荷姆茲海峽被封鎖的最壞情況就是油價可能被推高至每桶100美元(約新台幣2950元)以上,這勢必會對全球能源市場造成衝擊,股市則更容易受到國際動盪局勢影響,全球多個標誌性指標紛紛在以伊衝突爆發後下跌,投資者也紛紛轉向黃金等避險資產,若美國未來祭出新制裁、引發伊朗的進一步回擊,全球股市勢必將面臨更為動盪的窘境。
台灣是否也會受波及?
以今年4月美國對伊朗石油進口實施新一波制裁為例,當時台灣的汽、柴油價格紛紛調漲,股市也受挫,不只如此,專家也擔憂若以伊衝突繼續升級,屆時美國將無暇關注台灣,這正是中國最希望看到的局勢。

美國民意是否支持美軍介入?
《華盛頓郵報》18日進行一項涵蓋1000人的民調,結果顯示:反對美國空襲伊朗的人比贊成的高出20個百分點(45%對25%),另有30%的人表示不確定。
這項民調的問題為「此時此刻,你支持或反對美軍因伊朗核計畫而對其發動空襲嗎?」,有45%的人投下反對票,贊成的則有25%,另外有30%的人不確定,1名去年投票給川普的62歲女性認為「美國不能讓伊朗擁有核彈,以色列是我們的盟友,伊朗是恐怖主義的主要贊助者」。另1名也投票給川普的74歲女性也主張「我認為:在美國轟炸伊朗並引發第3次世界大戰前,川普總統和美國需要繼續談判並尋求替代方案」。
此外,多達3分之2的民主黨人反對對伊朗發動空襲,但共和黨人的態度則不那麼一致,有47%的人支持空襲、24%的人反對,獨立人士中反對空襲的比例約為2比1、超過3分之1的人則不確定,在川普的選民中,則有46%的人支持空襲、26%的人反對,28%的人表示不確定。
美伊關係常見問題
美伊關係持續緊張,戰爭是否一觸即發引發全球關注。以下整理幾個關於美國是否出兵、伊朗核武進展、美國制裁伊朗的原因等常見問題,幫助你快速了解情勢核心。
美國會不會出兵伊朗?
川普18日也曾暗示「可能會,也可能不會」,不過也有知情人士透露:美國高級官員正在為未來幾天可能對伊朗發動攻擊進行準備。川普在21日晚間證實,美軍已成功空襲伊朗包括福爾多(Fordo)、納坦茲(Natanz)與伊斯法罕(Esfahan)等三處的核設施。
美國為什麼長期制裁伊朗?
2002年伊朗的核開發問題曝光後,加深美國對伊朗的不信任感,並實施一連串的經濟制裁,美國也多次表態「如果必要會對伊朗的核設施進行軍事打擊」,以本次與以色列的衝突為例,核武恐成為伊朗政權面臨絕境時的「非常規手段」,這也是為何美國當局長期制裁伊朗、旨在制衡德黑蘭當局利用核武對全球造成威脅。
伊朗核武進展到哪了?
根據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的資料,伊朗已儲存超過400公斤濃縮率達到60%的鈾,這些鈾在數週內可被濃縮至90%、足以製造9至10枚核彈,IAEA理事會於本月12日正式認定伊朗違反核擴散活動,也是IAEA過去20年內首次將伊朗認定為違規國。
美國出兵是否需要國會授權?
《半島電視台》報導,目前美國官員和總統的盟友均強調:是否攻擊伊朗的決定權握在川普手中,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布魯斯(Tammy Bruce)17日向媒體表示「從現在開始,他將是唯一的指導者」,但反戰人士一直認為:根據美國憲法,戰爭與和平的最終決定權不應完全由川普決定,國會必須成為最終的決定者,隨著美國極有可能參與這場衝突,一些國會議員正試圖引用1973年通過的《戰爭權力法》(War Powers Resolution)、要求必須由國會決定是否參戰。
※ 本文章之所有內容,未經作者書面許可,不得以任何形式節錄、轉載或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