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關稅戰近期在日內瓦達成共識,暫時互降關稅,全球供應鏈危機得到喘息的空間。從廈門到浙江,出口商忙著在「停火期限」內搶時間拚出貨,美國市場訂單暴漲,物流業應接不暇。看似緩和的表面下,關稅仍是中美兩強角力的籌碼。美中關稅戰休兵,進入為期90天的馬拉松談判。

廈門物流公司總經理葉福表示,從之前業務比較冷淡的狀況,現在變成很快就熱絡起來,客人的諮詢量和出貨量都有很大的回升,出美國的海運量會有很快的增長。而浙江包裝出口業者林福苗說,只要是美國這邊的客人,他們全部都是綠燈的,希望在90天之內快速的把貨量交掉。
4月初,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對中國大陸商品加徵145%的懲罰性關稅,中國大陸隨即反擊,對美國商品課徵125%關稅,導致全球供應鏈緊張、物價上漲。白宮與新華社12日發布中美日內瓦經貿會談聯合聲明,互降關稅,為市場帶來好消息。
德州州立大學政治系副教授翁履中認為,美國從145%降到30%,中方在125%降到10%,雙方是對等的,各降110%左右。這樣的數字就代表了中美雙方各自都有做出妥協。對於川普來說,關稅本身就是一個手段,他要做的就只是在談判桌上增加自己的籌碼,川普喜歡喊牌喊的很大,但他的目的是為了要讓對方坐上桌,而且要達成最後的交易。

川普高關稅重創中國大陸出口,但另一方面,美國的消費者也必須承擔物價上揚與物品項目變少的結果,民怨沸騰,讓川普的極限施壓遇到瓶頸。
國泰世華首席經濟學家林啟超表示,對中國來說,在前四個月,不管是消費或者是投資的數據,都比預期中來的疲弱。如果沒有這90天,中國在未來這幾個月外循環可能會出現比較大的衝擊。對美國來說也一樣碰到同樣的問題,中國的貨沒有辦法,相較於過去大概少了三分之一左右,這些貨基本上很多是民生必需品,可以看到沃爾瑪已經開始說要調整價格了。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吳大任認為,對美國來講,它課這麼高的關稅,其實最後的效果就是沒有中國的產品進口到美國去。所以對美國來講,它就有點類似在疫情期間供應鏈斷鏈的狀況,就是在美國你可能就是買不到比較廉價的中國商品。對美國來講,它至少可以緩解掉類似供應鏈斷鏈的問題。
川普的單邊主義與高關稅政策,造成盟友間關係緊張,美方透過建立新的供應鏈聯盟,減少對中依賴,同時,中國大陸也積極深化與新興經濟體的戰略夥伴關係。

翁履中認為,中方發現如果對於美國的要求不斷的低頭,最後的結果恐怕只會越讓越多。所以過去這幾年川普不在任的時候,似乎一直在強調所謂的內循環,基本上就是在講的是想盡辦法讓中國自己可以站穩腳步,不見得是要跟美國脫鉤,而是做出一個預先的準備。如果美國對中國施加了像現在的關稅戰,中國有一定的底氣讓它的基本的產業不會垮掉。也就是因為這樣,我們看到川普第二任任期,中國面對川普的關稅戰,他們的回應會是非常積極的。
吳大任認為,對中國的經濟來講,它最起碼在出口的部分,它還是可以比較順利的進行,這對緩解它整體有可能陷入經濟衰退的風險。習近平擋下第一波攻勢,關稅戰停火,但這90天的時間,雙方勢必也在為下一輪攻防做好準備。

林啟超說,看到美國財政部也說在未來這幾天,可能會有一些稅率上面、關稅上面,可能有一些國家可以談到一個程度,所以他也很明白說有些東西可能要談到年底。90天只能說一個初步的架構會出來,但是真正的全部都要談妥,這個時間可能會拖得更長。
從關稅休兵到中美角力,北京與華府大國博弈,已進入到深水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