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NASA太空人威廉斯(Suni Williams)與魏摩爾(Butch Wilmore)在太空滯留長達9個月後,終於在美東時間18日順利返回地球。威廉斯坦言,在微重力環境生活9個月後,連最基本的「走路」都成為一大挑戰。專家警告,儘管魏摩爾與威廉斯均為NASA資深太空人,但他們可能會因為長期暴露在微重力環境下而面臨嚴重的健康問題,甚至需要6週嚴格復健學走路。
NASA資深太空人威廉斯和魏摩爾原本預計執行為期8天的任務,並搭乘星際飛機號(Starliner)返航,但由於一連串的技術問題,他們被迫滯留在國際太空站長達數月之久。儘管他們在太空站上每天進行2小時的鍛鍊,但專家指出,太空環境的微重力狀態仍會導致他們的肌肉與骨骼流失。
威廉斯在與母校學生通話時表示,在微重力環境生活9個月後,連最基本的「走路」都成為一大挑戰,現在要努力回憶該怎麼走路。在太空站根本不需要坐下或躺下,只要閉上眼睛,就能漂浮在原地。

一名資深航太專家表示:「由於他們的身體已經適應了太空環境,突然回到地球可能會讓他們的身體難以負荷,醫療小組已經準備好在太空人著陸後立即將他們送往醫院進行詳細檢查。」
肺病專家兼空軍退役軍醫維奈古普塔(Dr. Vinay Gupta)向《每日郵報》表示,返回地球後,這兩名太空人恐怕需要經過6週的密集復健,透過針對性的運動和飲食計畫,才能恢復肌肉力量和骨密度。
除了肌肉和骨骼問題,太空人在太空中還面臨著高劑量的輻射暴露風險。根據NASA的研究,太空人在太空站上待一週所接受的輻射量,相當於在地球上1年的輻射暴露量。威廉斯和魏摩爾在這次長達9個月的任務中,累積的輻射暴露量將等同於在地球上9年的輻射量,大幅增加他們罹患癌症、中樞神經系統損傷和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NASA設計了為期45天的復健計畫,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專注於步行能力、靈活性及肌肉強化;第二階段加入本體感覺訓練,幫助恢復身體與大腦協調能力,並進行心血管耐力訓練;第三階段則為期最長,進行功能性訓練,以恢復身體最佳狀態。NASA表示,他們將密切監測兩人的健康狀況,並尋求新的策略來降低太空旅行帶來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