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網頁上方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22
  • Sep
  • 2017

孩子生氣,會不會在心裡偷偷討厭我?親子作家這樣說...

作者 時報出版

2017/09/22 15:10
▲示意圖,非當事畫面/ShutterStock/版權所有,嚴禁轉載

●別擔心!孩子生氣,不是因為不愛你

「我討厭你,我恨死你了!」一位朋友打電話來,說他的孩子竟然在大庭廣眾之下吼出大逆不道之語,讓她傷心欲絕。

「是,這些話的確很傷我們父母的心,要是我也會覺得很沒面子吧!」我試著先同理朋友。

 

「當然!」

「但是,那個場合也沒人認識你,OK的啦!你家阿安的情緒一直很強烈啊!」

「但是,我真的很難超脫這麼重的話,一想起來就輾轉難眠。」

「為什麼?是傷了你的自尊?還是害怕孩子真的恨你?」

朋友猶豫了一會,說:「我想應該是後者,我覺得自己很失敗。我只有一個孩子,我很害怕這種親子撕裂的感覺,會一直鑽牛角尖,害怕孩子繼續恨我。」

「你真的相信阿安恨你嗎?」

朋友支吾著。

然而,我在當下就已知道答案,一連串明晰的畫面立刻在腦海裡竄出:當一覺醒來,阿安依然會媽媽長媽媽短的叫個不停;上街時,依然會緊握著媽媽的大手;功課不會寫時,依然纏著媽媽;睡覺前,也依然要討親親、討抱抱……

阿安怎麼可能恨媽媽呢?

然而,這位朋友卻可能被引到一個錯覺:哇,還好,最後是喜劇收場!我又再度贏回了孩子的心!我們又重回了甜蜜幸福!

 

事實上,這位朋友從未失去孩子的愛,因此根本談不上重新贏回愛。

但是,因為她心中根深蒂固的擔心──害怕失去孩子的愛,讓她錯失了一次「適當管教孩子」的大好機會。

原本的發展應該是:孩子犯了錯,必須接受父母管教,然後,孩子理解到自己犯了什麼錯,於是反省自己,修正了行為,導正了錯誤。

而今卻轉變成:親子發生了爭執,媽媽不願看到因出面管教而造成親子不愉快,不僅束手無策,更因此停止了任何的管教行動。當孩子恢復平靜、再度靠近自己時,媽媽便會以為一時的忍耐扭轉了仇恨的親子關係,兩人和好如初,功德圓滿。

但這造成了令人遺憾的結果──

孩子不曾知道自己犯了錯、犯了什麼錯;媽媽也不在乎孩子有沒有犯錯,更不在乎孩子有沒有從錯誤中修正自己、成長進步。

如果父母始終把「永保親子的和諧關係」看得比「好好管教孩子」更為重要,那麼,未來,將會有更多的機會讓孩子飆出狠話。

而有一天,當狠話都不奏效時,孩子還可能做出更為可怕的行為!

因為,孩子已經嘗到甜頭,只要能勾起媽媽的罪惡感,他就可以逃過一劫,不被追究、不被處罰,甚至還可能讓計謀得逞。

果然,當天死纏爛打要買6百多元玩具的阿安,雖沒能稱心如願,但也逼使媽媽讓步,最後買了3百多元的玩具。

 

「為什麼要讓步?」我問。

「因為受不了他的吵鬧,也覺得很丟臉,而且我…真的很怕阿安生氣,討厭我!」

「你為什麼那麼怕孩子討厭你呢?」

「可能……是,我只有他這一個孩子,而且我上班很忙,都把他放在安親班,我一直覺得陪伴他的時間不太夠,覺得對他很愧疚。」

是了,只要帶著莫名其妙的「愧疚感」,媽媽對孩子「愛的威脅」這一招就會投降。

怕孩子被陪伴得不夠,怕有限的親子時光品質不佳…,這一切擔心,矇蔽了父母的雙眼,也讓他們弄錯了教養方向;而機伶的孩子卻懂得抓緊要害,反過來控制父母。

親愛的爸爸媽媽,為什麼要怕孩子生氣?

假使你覺得孩子孤單,那麼,就樂當孩子的玩伴,或者幫孩子找玩伴。

假使你自責陪伴孩子的時間太少,那麼,就要更有效率的把握住和孩子相處的分分秒秒,甚至更該在有限的時間內留意孩子是否有偏差的行為。

假使,你擔憂親子撕裂,那麼,應該去積極學習親子溝通技巧,絕不是忽略孩子的錯誤,全力避開反彈。

 

我們要提醒自己在管教的過程中盡量維持和平無波,但是,請記住,面對成長中的孩子,這通常是夢幻畫面!

因此,我告訴朋友:「放心吧,你家阿安百分之百不會恨你的,是你自己害怕失去孩子的愛,因此做了錯誤決定,那就是放棄大好機會,來幫助孩子導正錯誤,邁向『更成熟的人格』。」

管教孩子≠撕裂情感

孩子生氣≠孩子不愛你

請勇敢執掌父母的管教權力,擔起父母的管教責任!

2.教養黃金期,只有10年

不會犯錯的孩子是「神」,不是孩子!即使是「神童」也會犯錯。

孩子來到這個世界,就是要藉由「犯錯」來獲得修正與改變,然後邁向成熟與正道。但是孩子多半不會知道自己犯錯,也不知道該如何修正,因此就有了「父母」這個設計。

所以父母最重要的工作,就是陪伴在孩子身旁,看看他們做了什麼事?用心去感受他們為什麼要這麼做?是否偏離正道?

孩子犯錯,就是一盞警示燈,提醒父母:該出面來幫助他們了!

但是在當下,父母的心是否只在這些問題上打轉呢:

為什麼是我的孩子?

我的孩子太糟糕了!

我的孩子太丟臉了!

我的孩子快沒救了!

當我們的心神被這些困擾佔據時,很容易放大孩子的錯誤,因而混淆了焦點,於是把心力都消耗在焦慮之上。這完全弄錯了方向,也用錯了力道!

當孩子犯錯時,我們可以有兩個選擇:一、擔心孩子;二、幫助孩子。

若是把焦點放在「擔心孩子」之上,我們被導引出來的反應將是:「我的孩子真可惡!」,接下來就是發出怒氣,可能因而失去理智,破口大罵或是羞辱孩子。如此一來,孩子首先是被「父母的沮喪」打垮,而非他們「自己的錯誤」!

若是把焦點放在「幫助孩子」之上,我們將會被引導出父母的責任──只要我願意做點什麼事情,我會有一個更棒的孩子!

這個思考方向才可能讓我們趨向冷靜,看到孩子個別的問題與需要,然後用心思考他們能接受的矯治方法,讓親子一起來解決問題。

因此,每一次孩子犯錯,都是「父母幫助兒女變得更好」的契機!

然而,這句話是有條件的,也就是當孩子願意聽從我們、願意讓我們介入他們的問題時,這句話才成立;否則,任憑父母有滿腹的教養理論、精湛的管教法寶,都將枉然。

孩子不會永遠把我們當作世界的天、宇宙的中心,他們不會永遠服膺我們的教導。孩子進入青少年後,內在的「自我」會慢慢發展出來,屆時,就不會再以父母為唯一的價值判斷依據。甚至,為了凸顯自己的獨特價值,孩子反而會刻意唱反調。

屆時,我們的價值再怎麼正確、意見再怎麼高明,都會覺得管教如同放空氣彈,擊不中孩子的心。

養3個兒子,一路走來,我在在感受到這個真理──能「有效管教」孩子的黃金期,確實只有10年,至多12年。

大兒子、二兒子如今陸續上了高中、國中,個頭早已超過了我,每每和兒子們走在路上,我竟然得把頭仰高才能和他們對視。曾何幾時,我高高在上俯視著小小身軀、用大手牽引小手的漫長歲月,已經一去不復返。

霎那間,我體悟到一種微妙的變化:我們母與子之間「大對小、上對下」的關係正在瓦解;我們逐漸趨向平行,變成兩個對等的個體。

上天,不正在用身形的變化向我揭櫫一個道理嗎?

樹立我父母威望的時機正在遠離,眼前這些大孩子所需要的,不再是綿密的保護、無窮的管束,我必須調整腳步,順其自然地站在不遠處,尊重並監督孩子內在自我的主導。

當孩子極幼時,懵懂無知,小小的身軀會敬畏父母巨大的形象,更怕失去父母的關愛與保護。因著此時孩子對我們的依戀與順從,父母的管教相對容易,並且能發揮最大效果。

因此,父母必定要好好掌握這段「教養黃金期」,勇敢握住管教的權柄,樹立「上者」的權威,盡到教導責任,並為「下者」展現榜樣。

不要讓孩子的天真無邪,迷惑住大人的理智,阻障了父母合理的管教;更不因孩子的幼弱依戀,讓我們無限制的濫用或誤用管教權。

教養上最幸運的事情就是:在孩子心智柔軟時,就讓我們遇見他們的錯誤,並且找到方法幫助他們,讓他們更進步、更懂事、更成熟!

( 作者/彭菊仙:是廣受父母們喜愛並信任的親子作家,文風多樣,描繪親子生活時而細膩溫暖,時而幽默風趣;批評教育時勢又敏銳深刻、見地獨到。文章常見於網路轉載、親子網站。) 

>>本文出自《管教的勇氣:該管就要管,你要幫孩子變得更好》一書

加入LINE來跟小編聊聊天☛ http://goo.gl/bv7Trw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更新時間:2017/09/22 17:26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作者

時報出版

1975年1月創立,陪伴大大小小的讀者走過生命各個歷程。出版品包括文學、人文社科、商業、生活、科普、漫畫、趨勢、心理勵志……等,活躍於書市中,累積出版品五千多種,將「時報出版」打造成華文出版界的領導品牌。

  •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