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網頁上方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27
  • Oct
  • 2016

【催淚對話】面對母親因內疚而付出,兒子感人回應...

作者 編輯病

2016/10/27 10:01
▲示意圖/ShutterStock/版權所有,嚴禁轉載

「人生苦短,不值得只顧小事。—戴爾·卡內基」

每個人的身上都找得到這種東西—精神上的傷害、會造成永久精神障礙的衝擊、某個再也不想體驗一次的記憶,這些都叫做「創傷」(Trauma)。身為母親的我似乎也有,那就是跟「吃」有關的創傷。從我還在為吃的問題跟二十歲的兒子吵架來看,這無疑是一種病。

 

婚後到現在,我一直是從未休息過一天的職業婦女,所以向來都採放牛吃草的方法養育唯一的兒子。到國中畢業為止,我不曾好好為他準備過一餐,他就這樣自己長大了。所幸在他正值發育的時期,我們是和奶奶、姑姑整個大家族一起住,所以他還有姑姑做的飯可以吃。

「媽媽,妳幾點回來?」

「八點。」

「八點是幾點?」

上幼兒園時,他每天都會打來公司好幾次問我幾點回家,就算回答了,他又會繼續問:「八點是幾點?」但是上小學後,電話的內容不一樣了,他不像以前問我幾點回家,而是說些讓人心疼的話。

「媽媽,我肚子餓。」

每次聽到電話另一頭無力的聲音,我的心臟就怦怦跳,有時還會莫名掉下眼淚。明明他不是生活在必須挨餓的家庭,也不是那種沒有家人,得一個人顧家的小孩,為什麼我還是這麼捨不得呢?身為記者媽媽的我,每次接到這樣的電話就會立刻跑去找他。有好幾次,我假裝出去採訪或工作,其實是跑回家去。

回家後我會牽著他的手,去我認為最美味的餐廳,然後點我吃過覺得最好吃的食物給他吃。看著他一個人吃完兩人份餐點,我不知道有多欣慰。「媽媽不吃嗎?」他總是這麼問,「嗯,媽媽不餓。」而我的回答也總是一樣,兩個人甜甜蜜蜜的。

我知道他餓的地方並不是肚子,而是心—因為媽媽是職業婦女而感到飢渴,並且時時刻刻想念著媽媽的關懷,那令我感到既難過又愧疚。當複雜的情感湧上心頭,總是讓我流下眼淚。那時候三十多歲的我,還是個尚未成熟的母親。

兒子就這樣馬馬虎虎長大,變成高大的高中生,有天他問我:

 

「媽媽,妳可以幫我準備便當嗎?我受不了學校的飯菜了。」

太好了。兒子長到這個年紀,我從來沒有好好替他做過一頓飯,這下贖罪的機會來了。我自信地說:

「好啊!那當然。我可以替你準備。不過有個條件,那就是你必須吃早餐,我才幫你準備便當。」

簡直是自掘墳墓。對吃早餐就說肚子痛、向來都是空腹去上課的兒子提出「吃早餐」的條件後,等於我一天至少得準備兩餐。從那天起,我的清晨之戰開始了。這喜歡自討苦吃的習慣,怎麼也改不掉。

蝦仁炒飯佐奶油烤蘆筍,漢堡排加上清脆的沙拉,烤鮭魚搭配炒日本鯷魚核桃和蔬菜來開胃……彷彿要去參加便當比賽一樣,我動用了各種花招和策略在便當上,就連睡覺時也在想:「明天要準備什麼呢?」到他高中畢業,即使不睡我也從沒漏掉一次便當。對身為考生的兒子來說,我能為他做的就只有張羅早餐和便當,僅只如此。

他懂嗎?他會明白媽媽的這番心意嗎?

應該不懂吧?他怎麼會知道我因為沒替他做什麼而愧疚,很感謝他要求我做事……他哪裡會知道媽媽拚了命準備飯菜和便當?

最近我們仍為了吃的問題,搞得每天早上如履薄冰。會把他養得這麼挑食,便當也占了一部分的原因。他不愛吃什麼,我就像伺候國王一樣準備他喜歡的食物。是我的錯,是我把情況變成這樣,卻又對挑食的他發脾氣,才會造成爭執。

我的論調是:「你不能有時候就隨便一點,配合著吃嗎?」

他的想法則是:「為什麼非要我吃不喜歡的東西?」

 

因此,婆婆和老公也只是袖手旁觀,有些幸災樂禍。

兒子依舊討人厭和挑剔,但是現在因為吃的問題而吵架離家,坐下寫著文章時,我猛然想起他高三準備考試時某天的對話。

「媽媽,妳不用對吃的這麼那個。」

「怎麼了?對吃的哪個?」

「太那個啦!妳不用這麼花心思的。」

「不這樣我為你做的事就太少啦。」

「妳怎麼會沒為我做什麼?」

「我不像其他媽媽一樣注意你的功課,大考的事也什麼都不知道,又沒顧到你的健康……」

「妳跟其他媽媽不一樣,我也跟其他家庭的小孩不同啊!」

「所以,你的意思是媽媽很好嘍?」

 

「當然,妳很好。」

那天的那句「很好」不知道有多麼溫暖,深深烙印在我的胸口。所以現在怎麼辦?要不要回去曾對我這麼說的兒子身邊呢?

>>來信投稿vanchang@tvbs.com.tw、閱讀好文都在【T談談】粉絲專頁!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投稿、推薦作者、討論文章,歡迎寄至vanchang@tvbs.com.tw或上 T談談

更新時間:2016/10/27 12:30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作者

編輯病

這病,只有好奇心可治療。

  •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