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網頁上方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23
  • Nov
  • 2017

許多悲劇發生的時候,其實你都保持沉默對吧?

作者 采實文化

2017/11/23 09:17
▲示意圖,非當事畫面/圖片來源/Unsplash

我常在想,我們生活在一個由人構成的群體環境,不得不將精力用來處理人際關係的問題。本來溝通是為了消除隔閡,增進瞭解,透過配合彌補單一力量的缺陷,最大限度地發揮力量。

然而現實中我們看到的,卻是彼此抱怨或人為設置的障礙。總有一些人似乎站著說話腰不疼,毫不顧及自己的言論,其實只會讓壞人更加無所顧忌,讓好人明哲保身,活生生地將善良逼成了怯懦。

 

於是,我們常常會面對一群好人欺負另一個好人,其他好人卻坐視不管的現象。

比如:醫患間的緊張關係,讓許多本性善良的醫生只好選擇少做少錯,處理病情時瞻前顧後,醫術也沒有提高,最後的結果就是:不利於病人的及時救治。

前一陣子,我在網路上看到一則關於產婦憂鬱症的文章。發文者講了一個患憂鬱症的產婦殺死孩子之後,絕望自殺的悲劇。

看的時候,我的心情十分沉重。隨後看到有一堆人轉貼,其中夾雜了各種無意義的指責。

有人說:「不就是生個孩子嗎?哪來那麼多事?當初,我不知不覺就生了。」

有的人責備自殺的產婦心理變態,因為她當初生孩子感覺很快樂。

面對這些人和他們的言論,我真的很無語,本來大家要討論的是產前/產後憂鬱應該關注的話題,引導大家關心這群人。

沒想到引來一大群人用自己的正確來反證產婦的錯誤,也許他們是正確的,但是,從中卻反映出他們對生命的漠視,這恰好是人性中最大的惡。

我從中看到的還有更大的悲哀。首先,不能武斷說這些人就是本性壞,不是好人,有可能這些人完全無法明白別人的感受。

每個人的情況各不相同,當事人生活中所經歷的某些困境和打擊,對這些評論者來說或許並不是雞肋,因此,他們會推測若同樣的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不會造成多大的實質性傷害,所以他們對產婦的行為表示不理解。

 

於是,他們動不動就評論:「那些事情我也經歷過啊,沒那麼難啊!」、「我們也感受過啊,沒那麼痛啊!」他們只相信自己的感受,如果別人的感受與他們不同,反應太過強烈,便認為人家有病,表現得軟弱了,便認為人家矯情。

本來我還想說個兩句,我們應該關注的是產後憂鬱這個現象,而不是對產後憂鬱的人橫加指責,一想到那些人的極端、偏執,便覺得多說無益,就放棄了。

透過這件事,我也在反思,為什麼生活中總會遇到一些從未真正解決的沉默困局。

按理說,一些生存智慧,除了向來我們引以自豪的勤勞能幹、善良包容,還不難發現一些市儈哲學、投機思想。比如,韜光養晦,這本是一個具有智慧的詞語,現在卻變成了該怒吼時不怒吼,該出手時不出手的犬儒主義代名詞。

我也是其中一員,所以明明看到了那個論壇的謬論,最後還是選擇了退避三舍,不敢理直氣壯地表達自己的立場。

從古至今,只要人多的地方,「劣幣驅逐良幣」的狀態都普遍存在。

最終的結果往往是,不講規則,肆無忌憚,真正善良的人反而不能說話。因為一說話,不管對不對,都會遭到排擠。

我們選擇趨利避害的生存智慧本沒有錯,問題在於,我們逐漸混淆了明哲保身和怯懦的界限。比如,看到馬路上一位美豔的女司機被男人歐打,你身為路人該怎麼辦?看到一個老實的孩子被同學圍毆,你又會怎麼想?

雖然被問到這類的問題時,我們可以毫不費勁地把自己帶入那個情境,去想像自己的情緒反應和生理反應,然後給出一個傾向道德標準的回答。

 

然而事實是,大多數的人會選擇保持沉默。沒遇到事情時,一切都不是問題,一旦身臨其境,可能所有的節操都支離破碎。

不是所有善良的人都能經得起壓力的考驗,正如電視劇裡的叛徒說:「雖然我失去了尊嚴,但是我還活著。」(而烈士則會說:「雖然我死了,但還保有尊嚴。」)

當你越常選擇明哲保身,就不要怪你在別人的眼中漸漸地喪失了立場。好好先生的評語,也許是朋友、同事對你的誇讚。

如果有一天,你得知馬路上那個被追打的女人是你妻子,校園裡那個被圍毆的孩子是你兒子,你是不是還要裝睡下去?你是不是希望社會上這種好好先生少一些?

(作者/慕顏歌:半個打字工,半個心理諮商師,四分之一個心靈舞者,一個全心遨遊世界的人。專注於心靈、情感與思辨文字的寫作,偏愛流浪、寫作和思考。善於以文字揭開人生的真相,精準又不失幽默的文字引起廣大讀者共鳴。其中《你的善良必須有點鋒芒》更紅遍兩岸、長踞暢銷排行榜,成為近來最受歡迎的心理勵志作家。)

>>本文出自《你的善良必須有點鋒芒:36則讓你有態度、不委曲,深諳世故卻不世故的世道智慧》一書

加入LINE來跟小編聊聊天☛ http://goo.gl/bv7Trw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更新時間:2017/11/23 11:15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作者

采實文化

◆健康生活.心靈勵志.親子童書◆ 采實文化,致力幫助個人與家庭,達到理想生活。專注「健康養生」「健身減重」 「人文關懷」「心靈療癒」「親子教養」「童書繪本」,精心製作的每一本書, 都是為了讓讀者遇見更好的自己,更安康的生活、更淵博的知識、更強韌的心 靈、更美好的未來。

  •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