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網頁上方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17
  • Nov
  • 2017

傳唱70年的《蕃社の娘》,背後蘊藏一場愛情悲劇…

作者 Geta君的台湾塾

2017/11/17 16:55
鄧雨賢創作《蕃社の娘》手稿(http://audio.nmth.gov.tw/audio/zh-TW/Location/Detail/182504ff-daab-459f-b23b-062c1d409

佐塚愛祐,一名出身於日本長野縣南佐久郡海瀨村的青年,在明治維新的時代背景下成長茁壯,18歲那年,日本與俄羅斯交惡,在兩國極為緊張的局勢下爆發了「日俄戰爭」(日露戦争,1904)。

為報「皇天國恩」,佐塚愛祐毅然決然的奔向軍旅,投入戰場的衝鋒陷陣中。

 

一年後日本勝利,平安凱旋的佐塚也解甲歸田,承父母指婚的命令,娶了同鄉的女子為妻,但年壯氣銳的他怎能甘心就這樣渡過一生呢?經再三思考後,他決定拋下新婚的妻子去闖天下,於是便隻身前往了大日本帝國的海外新天地──「台灣」。

到了台灣後,佐塚延續他從軍的經驗,進入了警察單位服務。

時任第五任台灣總督的佐久間左馬太為了掌握台灣山區的控制權,訂定了「五年理蕃計畫」,預計於五年內掃蕩所有原住民部落,並使原住民全數歸順,因應這個政策,佐塚也開始在「警察官吏練習所」受訓,學習「蕃地」政務與泰雅族語。

結訓後,佐塚愛祐便跟隨著官方討伐隊,由北至南征討台灣山區,沿著中央山脈打到了泰雅族的聖地「賓斯布甘」(Pinsbukan,大霸尖山一帶),徹底將強悍的白狗群(Xakut)部落收為囊中之物。

為了配合「剛柔並濟」的統治方針,佐塚愛祐奉了上級的安排,迎娶了白狗群總頭目之女「亞娃伊‧泰牧」為妻,如此一來,日本人與原住民成了親戚,除了利於統治,亞娃伊和佐塚間的微妙關係,也為日後這段愛情悲劇譜下序曲。
後排右二為佐塚愛祐,右三為亞娃伊‧泰牧(流轉家族) 

身為頭目的掌上明珠,亞娃伊‧泰牧雖未曾受過正規的現代教育,但在傳統的泰雅族社會裡,她是一位出眾又優秀的女性,對於同部族的男性來說,若能夠贏得她的芳心,便此生無憾。

可惜,只能怪時代造化弄人,為了族人間的安定與和諧,亞娃伊答應嫁給異族人佐塚,改名「佐塚八重子」,產下兩男兩女,過著完全日式的生活形態

此外,她也被送往台北帝大的附屬醫院,以植皮治療除去臉上的紋面,因為佐塚希望她看起來更像個道地的日本人。面對日本文化與泰雅文化的衝突,亞娃伊一向是逆來順受,堅毅的心志使她能輔佐丈夫完成「理蕃」事業,內外兼修的她也成了族中婦女嚮往的模範。

佐塚與亞娃伊一家人(鄧相揚) 

佐塚愛祐則專心在工作上,總是極力完成上級交辦的每一項業務,在短短幾年內,就榮昇為該地區最高的行政主管,霧社分室主任。

 

新官上任的佐塚,為了加強行政績效而開始在霧社地區大興土木,自然增加了當地賽德克族人的勞役時數,加上苛扣工資,族人的怨氣已經到了臨界點,在一次的敬酒風波成為另一波衝突的導火線。

佐塚一心想拚出自己的業績高峰,卻萬萬想不到即將釀成一場大風暴。

1930年10月27日,為迎接「台灣神社祭」與「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祭日」,霧社舉辦聯合運動會,當國歌唱完那一刻,數百名頭綁白巾的賽德克戰士蜂擁而上,在「一個日本人都不要放過!」的口號下,現場的日本人一個個人頭落地……。

這是當時震驚島內外的「霧社事件」,佐塚愛祐也在事件現場遭人斬首,經過一場動亂後,佐塚與亞娃伊的「和蕃」家庭從此走上悲情,亞娃伊‧泰牧成了寡婦,她將獨自一人面對四個子女。

以往受人敬重的亞娃伊‧泰牧,在丈夫殉難後,撫卹金被小叔領走,還得咬緊牙關撫育四個小孩,更處處受到鄙夷的眼光和無情的刺激,日子一久便染上了躁鬱症。

因為如此,亞娃伊被送往基督體系的公醫機構受照護,其他子女則繼續升學。

成為台日混血的歌手佐塚佐和子(鄧相揚)

事件過後,長女佐塚佐和子遠赴日本求學,在東京音樂學校聲樂科畢業,旋即加盟哥倫比亞唱片株式會社。

由於佐和子在聲樂的造詣出色,引起鄧雨賢的注目,決定將三年前就寫好的《黃昏愁》重新填上日文詞,以佐和子特殊的身份故事作為歌詞的背景,出版這首《蕃社の娘》,並在台北公會堂發表,當時音樂會的盛況可說是座無虛席

而唱片方面也不負眾望,不只紅遍全台,更狂銷日本、中國及南洋各地。 

 

戰後,亞娃伊‧泰牧被改名為「黃秋愛」,由於年老體衰,佐塚佐和子就把她接回日本安養天年,終其一生沒再回到部落,而是在長野縣南佐久郡海瀨(佐久町)的佐塚家墓,與丈夫共同長眠。

我們再回到這首歌的焦點。這首傳唱度高、旋律又優美的《蕃社の娘》,即使歷史的變幻再怎樣莫測,它卻能伴隨時光流轉在每一個時代。

1950年代,由中國近代音樂家周藍萍將這首歌改編並填詞,寫出《我是山地小姑娘》由薇莉演唱灌錄。

1959年,香港百代唱片則委託作詞家莊奴,以其為基礎寫成另一首新華語歌曲《姑娘十八一朵花》,再由旗下歌手劉韻演唱灌錄;隔年,台語歌手文夏又把這首歌重新創作,為台語歌曲《十八姑娘》。
https://lanceemipathe.wordpress.com/2012/10/07/ 

1966年,柳生將原曲填詞為粵語歌曲《姑娘十八似花嬌》,並由陳寶珠及呂奇共同演唱,成為香港電影《姑娘十八一朵花》(薛家燕主演,就是食神裡面那個跳舞的評審)主題曲之一。
https://www.discogs.com 

來到了21世紀,有台灣的客家歌手謝宇威再以客語填詞,傳唱為客語版的《十八姑娘》,更有瑞典歌手索非婭‧格林鍾情這部作品,而作成英文歌《Secret place》

時至今日,這首歌已經以「台、客、日、中、粵、英」6種語言傳唱70多個年頭,除了印證台灣流行音樂的魅力,也令人感歎,如此複雜多變的時代,在歷史的進程中,原來台灣也有這樣的故事。

加入LINE來跟小編聊聊天☛ http://goo.gl/bv7Trw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作者

Geta君的台湾塾

  • 下港人。高中學藝術、大學主修大眾傳播,卻誤打誤撞跌進歷史隧道。專注於台灣文化研究,喜歡從過去找未來,信奉「一枝草、一點露」的意念,為台灣說故事。

  •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