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網頁上方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18
  • Nov
  • 2016

混不下去才選擇出國?這個家庭的例子會讓你改觀....

作者 編輯病

2016/11/18 09:00
▲示意圖/ShutterStock/版權所有,嚴禁轉載

(作者/小林英夫:曾任駒澤大學教授,現任早稻田大學研究所亞洲太平洋研究科教授。二零零三年起接任早稻田大學日本汽車零件產業研究所所長。

李光宰: 自首爾大學轉至早稻田大學,早稻田大學研究所經濟研究科(理論)碩士畢業,目前為早稻田大學研究所經濟研究科(理論)博士課程學生。)

●你因為「無聊」才出國?

 

「我好想出國。」最近一群朋友聚餐的時候,有個當了好幾年上班族的友人嘆了一口氣。

「要去哪裡?」我問。

「哪裡都可以,只要不要待在這個無聊的鬼地方就好了。」朋友這麼說。

「去做什麼?」我緊接著又問。

「什麼都好,念語言學校也可以,當背包客也不錯,打工度假好像也很讚,因為不用準備很多錢,搞不好在國外遇到豔遇,從此就留在國外囉!啊!不然看你在哪裡,我跟你去做國際志工好了……」

我還來不及回答,話題很快又轉移到別的地方去,哪一家的生魚片蓋飯好吃,CP值超高,哪個團購網的APP這個禮拜有很划算的面膜,還有老闆的八卦……

出國,變成像腳踏車換煞車片般隨意的東西,人生出現難以駕馭的情況時,彷彿出個國,一切就會自然而然變好了。

語言會變好,能力會變好,心情會變好,薪水會變好,甚至很多人相信只要自己換個國家,原本平凡的相貌,突然就會變成東方大美女。

到目前為止的人生,超過一半以上的時間生活、工作都在異國的我,聽到別人這麼草率討論出國的決定,像是遇到討厭的頭痛就想趕快吞止痛藥一樣,不禁立刻胃腸翻攪,頓時五味雜陳。

外表雖然若無其事,但是我的內心正在狂嘶怒吼:「我討厭你這種人!如果只是為了改變眼前無聊的生活而出國的話,老實說不用費事去旅行,你只需要一根棉花棒就夠了!」

我的「一根棉花棒改變一生」的方法非常簡單,不信的話,只要下次看到有陌生人正在用棉花棒掏耳朵的時候,故意走過去用手輕輕推一下,只消不到兩秒鐘,保證雙方的生命都會從此完全改變—對方會因你而一輩子成為聾子,也會因故意傷害罪而坐牢。

有什麼別的方法比這樣輕輕一碰,就可以從此改變兩個人的命運更加簡單的方式呢?所以我常常提醒想出國的人,「改變」不應該是出國的目的,改變應該只是追求夢想過程當中自然產生的副產品,像是提煉石油的過程當中,必然產生可以用來鋪路的瀝青,否則用棉花棒真的比較快。

●問問自己出國的理由?

出國追尋夢想,有點像去參加昂貴的成長課程,既然願意掏腰包,應該沒有人是特地去聽講師插科打諢,講黃色笑話,或是看長得很帥的講師會不會突然來個前滾翻、後滾翻、吞火把、跳火圈之類的,但在上課的過程中,我們很容易會被華麗的噱頭吸引,而忘記了初衷,忘記一場好的演講不在於「娛樂度」,以至於我們誤以為好的表演者就是很讚的演講者,我們被娛樂了,直到回家以後,悵悵然若有所失,說不出來得到什麼也想不起來講者到底說了什麼。

所以出國的理由是什麼?是在出發前必須問自己非常重要的第一個問題。

在網路一個背包客的討論區裡,有人回答說出國是為了「切斷不愉快的現狀」,有人則說「想看不一樣的風景」「想看到不一樣的自己」。

應該沒有人會認為,只要掏錢去參加了昂貴的成長課程,就一定能夠改變人生,那麼出國也是這樣。因為如果只是想改變,卻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改變,或沒有夢想作為燃燒的動力在行動的背後支撐,甚至還沒想清楚要透過改變,讓未來的自己變成什麼樣子的話,其實不用出國,你只需要前面提到的用一根棉花棒。

出國尋求生命改變的時機,可以是16歲,當然也可以是60歲,追尋改變的動機,簡單地說,也可以區分成「正面的追求」跟「負面的逃避」兩種。兩種同樣促成改變的動機,一種是正面的,另一種則是負面的,從單純的行動上看來,雖然同樣都是離開故鄉到另外一個國度去生活,到一個新環境去勇敢迎接改變,但動機不同,卻往往決定了出國是否能夠有真正的收穫。

 

抱著正面態度迎接改變,找到非做不可的事情,就是一種順從自然,發現天賦的過程。

然而如果是為了逃避現實的不如意,無論是因為剛剛經歷一場椎心刺骨的情殤,還是離開一份如噩夢般的工作,或是因為找不到工作、沒有考上理想的學校,基於這種負面心態進行的改變,無論出國去做什麼,或又得到什麼,一旦回到自己的地方面對現實以後,一切彷彿又被拉回原點,猶如從一場美夢中醒來,並不會為人生加分,只會變得更難面對現實而已。

●混不下去就出國?

小留學生已經不是一個新鮮的名詞,逐漸成為這個社會上多元的教育生態系統當中的選項之一,就像有些家庭偏好自學方案,有些則特別喜好德國華德福教育系統,當然也有選擇讓孩子從小就出國讀書的,但無論是家長還是學生本身,如果只是覺得「啊!不行了!」而想出國的話,我的建議是請再多撐一下,直到把自己的狀態調整好為止。

我的外甥女從小就覺得自己跟台灣的環境格格不入,不但不能適應在台灣的教學方式,對於台灣的流行風尚也毫無興趣,於是她從小學高年級起,就遁入自己細心建立的小世界,安潔莉娜‧裘莉是她的人生榜樣,艾薇兒的歌曲是她的最愛,英文版的《哈利波特》跟《Sister and Traveling Pants》小說是下課時間讓身邊幼稚的臭男生變成視而不見的魔法棒。

她從小學開始,就年復一年央求母親讓她出國讀書,而且一定要到加拿大魁北克的法語區,那裡是艾薇兒的故鄉,或許在那裡,她可以跟艾薇兒一樣在很年輕的時候,就知道自己要對世界說什麼,過著即使對著照相機伸出中指也不讓人討厭的人。

她的父母當然無法理解,為什麼一個明明在台灣長大的孩子,竟然會對家鄉過敏。

實際上,她的身體也不斷的求救,想要離開。她的手指皮膚,患了一種嚴重的皮膚病,只要每到夏天空氣潮溼的時候,手指就不斷的龜裂脫皮,一層一層從手上剝離,讓人無法想像那是一雙美麗少女的手,所以她總是把自己的手緊緊握成拳頭狀。從小到大,我不知道有多少個夜晚,看著她一面握著筆寫作業,一面疼得流眼淚,沒有人可以幫她。

無論看了多少醫生,吃、搽了多少藥物,都束手無策,就連皮膚科的權威醫師也只能搖著頭說:「只有搬離開台灣,到一個沒有那麼潮溼的地方,手才會好。」

她在學校雖然不是功課很差的學生,但是從來也不會名列前茅,數學科目讓她束手無策,各種莫名其妙的規定讓她惹上各種麻煩,包括違反學校規定擅自穿耳洞,有一天上課時間老師突然打電話到家裡問她的母親:

「您的女兒說,她必須打耳洞,因為這是家裡的宗教信仰因素。可以請教一下,您家是什麼宗教?」

讓她的媽媽一時語塞,從小不擅長說謊話的她也只好心裡一面咬牙切齒,一面在電話這端含含糊糊地說:「啊!確實是這樣,至於什麼宗教……這個嘛我也不清楚,因為是我婆婆……」

這件事情後來不了了之,但卻變成家族裡的一則笑話。

 

在這之後,她的皮膚炎更加嚴重了,在學校的表現也越來越差,在台灣似乎真的待不下去了,於是他們開了一場家族會議。

「如果這一學年,妳的期末成績進步到百分之九十,就答應讓妳出國。可是如果沒有達到標準的話,就必須一直等達到這個目標為止。」她的媽媽這麼說。

有了這個約定以後,她開始對於課業異常勤奮,那個學期,雖然她仍然不愛讀那些教科書,雖然每天寫作業一握筆就疼得掉淚,卻真的得到了很好的成績,連自己也從學校成績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

她的父母親並沒有因為女兒成績進步,試著說服她留下來考個好高中,而是依照約定,讓她隻身前往魁北克實現從小的夢想。有趣的是,雖然在短短的一年之內,出乎意料之外爭取到出國機會,但卻發現原來自己一點都不喜歡加拿大法語區,因此自行申請到美國去繼續高中的學業,但是她確實在地球的另外一邊找到了自己的第二故鄉。

當我問她的母親,當年既然已經決定要讓女兒出國,為什麼還要做出課業要求,她說:

「雖然聽到各式各樣的例子,在台灣教育制度下幾乎混不下去的孩子,出了國之後表現出奇的好,但是無論未來多麼成功,終其一生,總都會記得自己在年少的時候,曾經因為自己不夠好而逃避。但是我希望自己的孩子知道,她並不是因為不行才出國的,而是將出國當成一種達成目標後的獎賞。」

聽了這一番原委之後,我忍不住想要起立鼓掌。因為在我的同儕之中,確實不乏一些從小父母就灌輸孩子「混不下去我們就出國」的觀念,我總覺得不知哪裡怪怪的,但是聽了這一番話以後,我突然明白了。

一旦變成生命的逃兵,無論未來獲得什麼樣的成就,都無法彌補自己對於逃避的深深罪惡感,還有對於自己能力的懷疑。我的外甥女能夠昂首闊步,一個人在異鄉學習跟世界平起平坐的方式,坦蕩而自在地追尋自己的理想生活,都要感謝當年她的母親,沒有允許她落荒而逃。

能夠過一場理直氣壯的人生,是一個人能夠給予自己最珍貴的禮物。

>>本文出自比打工度假更重要的11件事:出國前先給自己這份人生問卷一書

>>來信投稿vanchang@tvbs.com.tw、閱讀好文都在【T談談】粉絲專頁!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投稿、推薦作者、討論文章,歡迎寄至vanchang@tvbs.com.tw或上 T談談

更新時間:2016/11/25 10:44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作者

編輯病

這病,只有好奇心可治療。

  •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