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網頁上方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21
  • Nov
  • 2014

從框架效應談方文山事件

作者 Dr.J

2014/11/21 12:47

(作者/Dr.J)

框架效應的深層影響

德國福斯的Sharan車款與福特汽車的Galaxy車款,都是同一家工廠生產,可是福斯品牌就硬生生地貴了2,000歐元。因為不同品牌就有了不同的價格,學術理論上稱之為「框架效應」(Framing Effect)。

或許大家還不太能理解上述解釋的意涵,請大家看一下底下這兩張圖片,看看中間的顏色是否相同?


乍看之下,左邊中間的小方塊,似乎右邊的顏色比較深。但是請把框框都遮起來,你會發現兩個小方塊的顏色都一樣。因為左邊是深黑色的背景,會讓左邊的小方塊看起來比較淺,右邊則是淺灰色的背景,會讓右邊的小方塊看起來比較深。

簡單來說,小框框顏色的深淺感受,主要是出自於外面大框框顏色深度的影響。顏色深,感覺比較淺;顏色淺,感覺比較深。所以只要傳遞訊息給接收訊息的民眾,在民眾的大腦中產生框架,就可以改變小框框的價值判斷。
很有趣,對不對?

人類看待事物,很懶得細部分析本質,因為消耗腦力的事情,大腦會儘量避免,所以會選擇用「比較」的方式。換言之,對於兩件事物A和B該如何比較好壞呢?並不是細部計算A和B的分數,因為假設A是95分,B是90分,要計算出這兩個數字,可能要花費大量的腦力。因此,大腦選擇只要比較一下A和B差5分,知道兩者相差多少即可,至於實質上是多少則不是重點。
 
新聞事件的判斷

會想要研究框架效應,緣之於有一次我發現某些新聞事件,不同人,但犯罪的內容事實是一樣,可是自認為是理性法律人的我,居然會產生不一樣的判斷。也就是說一樣的事實,只是因為不同的時空背景,就作出不一致的判斷。假設我擔任法官的工作,那就真的蠻可怕的,因為在判決的過程中,會不自覺地加入個人的主觀判斷,無法抽離框架,單純看事實,以中立第三者的角度進行審判,就容易導致差別性判斷。

選舉期間也常發生類似的事情。知名作詞人方文山,2014年臺北市長選舉中,將他填詞的選舉歌曲,並由知名導演鄺盛幫忙執導的「同一種世界」,放在網路上5天來好評不斷,網友誇有正面力­量,還猜應該是柯文哲陣營的競選短片。但是當結果公布是連勝文陣營的競選短片,馬上變成負評如潮,惡毒的批評如潮水般湧出。



▼上圖引自TVBS(YOUTUBE)


這種有趣的現象就是「框架效應」。但是大多數的人都並不知道自己的大腦是用「比較」的方式來判斷事實,總是喜歡加上自己的框架後再去判斷。從訓練思考判斷力的角度,首先我們必須要瞭解自己的框架是什麼?接著在判斷事物的時候必須要求自己降低框架的影響力,並且強迫自己以中立第三者的角度來分析事理,才能夠作出最後的決定。

法庭上,律師的工作就是幫當事人犯罪事實披上美麗的框架,法官的工作則是移除美麗的框架後,再以中立的角度來判斷事實。有顏色、特定立場的新聞媒體或競選團隊如同律師一樣,會將一樣的新聞、事實披上不同的顏色,而一般民眾則是必須要建立移除框架的能力,才能成為不受媒體、政黨操控,具有真正獨立思考能力的聰明人。

僅以此篇短文,獻給還沒有發現自己存有框架效應的朋友。

--------------------------------------------------------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來稿或參與討論文章,歡迎寄至 digireply@tvbs.com.tw
 

更新時間:2016/06/21 17:01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作者

Dr.J

  • 中正大學法學博士,主修法律經濟學,中央大學等兼任助理教授,迄今出版29本法律、資訊與財經類書籍,在自己的部落格「山林中荒廢的法律小屋」,也有大約1,600餘篇文章的分享,希望透過不同角度的思考來看待這個世界。

  •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