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台灣興起一股跑馬風氣,不論老的小的,胖的瘦的,只要願意參加路跑活動,秀幾張跑步英姿,往往可以在臉書博得許多讚來拉抬人氣,不僅能增進身體健康,還能滿足一下被眾人吹捧的虛榮感,真的是摸蛤仔兼洗褲,哪怕根本跑不動,也要煞有其事換上一身勁裝,去現場拍照,過個水證明自己有來過。
言歸正傳。雖然跑步在台灣是如此流行,一般人想減肥第一個想到的也就是慢跑,那為什麼我不建議拿慢跑來自我訓練呢?
一、容易受傷
大家千萬別小看跑步這動作,雖然每個人天生就會,但專業的跑者可是連跑步姿勢都會斤斤計較,一來節省體力,二來可以減少受傷機會。
你看光是當兵跑個3000公尺,對人體來說可是動輒2500次的衝擊,要是跑姿有個什麼差錯,就是累積2500次的傷害在身體裡,更尷尬的是,一般人跑步都不太會請教練幫忙調整姿勢,常常是搞到身體受傷,才發現事情大條了。
二、慢跑會讓你越來越慢
最近西方運動科學對慢跑的抨擊是越來越多,美國著名的春田學院在世界上培育了不少體能訓練大師,幾乎口徑一致認為慢跑訓練不適合運動員,理由很簡單:它會讓你越來越慢。
像籃球、棒球、拳擊,如果你平常的運動項目屬於這類需要短時間衝刺,那慢跑就是種非常糟糕的訓練方法,要提升運動表現,你應該選擇跟這項運動一樣的強度跟節奏來訓練,你看像籃球或足球都是「散步+衝刺」的混搭,那訓練方法也應該是「散步+衝刺」的混搭,一旦你用慢跑來自我訓練,很快就會發現衝沒幾下就沒力了。
也許你會說,啊我就只是想減肥,沒有想要跟運動員一樣跑跑跳跳,這樣總可以跑步了吧?
首先,要減肥,你應該先從飲食控制下手,再者,真要運動,而且一定堅持要有氧運動,你可以有其他選擇,這就是下一個要說的。
三、替代方案多,而且效果更好
希望你在讀這篇文章的時候,已經擁有「減肥要成功,運動只佔5%」的概念,是的,剩下的95%,通通都要靠飲食控制。
當然,如果你很堅持要用有氧運動來訓練自己的心肺能力,在跑步之外你還有其他選擇:
1、游泳:
公認受傷機率最低的運動,姿勢就算錯誤,頂多是游不快被後面超車而已,在水中完全不會有反作用力衝擊的問題,受傷機率大幅降低。不過嘛,我還是希望把姿勢練好再來,不然游在後面被你擋住的路人,可是會邊氣邊笑的。
2、間歇運動:
如果你是運動員,本身運動模式又跟籃球、足球一樣跑跑停停,那衝20秒休20秒的訓練會更適合你,只不過間歇運動本身需要一定的心肺強度,一般人要試的話最好是先從游泳或飛輪練起,有一定基礎再來嘗試間歇訓練。
最後,如果你是跑馬拉松的,是不是就可以「只」練慢跑呢?
當然不是,很多馬拉松選手都會從事重量訓練強化肌力來應付長時間的跑步衝擊,千萬別覺得跑馬拉松就可以只練慢跑,而且你要知道,到全馬半馬這種動輒2、30公里的路程,已經是種「競技運動」。
既然是競技,那就不能講養生,輸贏才是重點,所以千萬不要沒事跑個2、30公里自以為養生,其實你是在消耗自己身體而不自知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