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海島台灣面臨無魚可吃! 漁業枯竭盼獲緩解

記者 曾奕慈 / 攝影 何佳陽 報導
發佈時間:2017/12/22 23:11
最後更新時間:2017/12/22 23:11

台灣人愛吃魚,但漁業資源早已面臨枯竭,根據統計資料顯示,台灣沿、近海漁業的年產量從民國78年38萬3593公噸,下降到民國105年16萬4335公噸,漁業署也因此訂定了卸魚申報等規定,目前針對遠洋漁船,若未依規定會根據違規樣態不同來進行開罰;另外像是核定栽培漁業示範區也是要使漁民能自主管理,同時讓民眾體會海洋生態的重要。


 

台灣身為海島型國家,看似有吃不完的魚,事實上早已面臨漁業資源的枯竭!漁業署副署長王正芳說,棲地受到破壞或是過度捕撈、海洋污染問題、氣候變遷問題都是漁獲減少的原因。

根據聯合國糧食組織統計,台灣人每年吃掉7億8千噸海鮮,平均每人每年就吃掉34公斤為全球之冠,另外依據漁業統計年報資料顯示,台灣沿、近海漁業年產量,在民國78年達到最高峰38萬3593公噸之後逐年下降,到了民國105年剩下16萬4335公噸,為了緩解漁獲困境,近年來漁業署訂定了卸魚申報規定,但要落實似乎還有挑戰。

漁業署副署長王正芳說,沿、近海的漁民船多、人也多,但有許多漁民不識字、不會填寫相關資料,所以目前正在跟漁民溝通,以雲端申報的方式來做處理,另外透過汰建制度和收購舊漁船來管控總船數,還有休漁獎勵的方式,都是為了讓海洋資源再生。
 

東北角的卯澳灣具備了得天獨厚的灣澳地形,也孕育出了獨特的海洋資源,現在就要透過海洋資源復育政策,讓這裡不僅僅具有漁業的功能,還要逐步帶進觀光機能,再結合卯澳漁村的再造發展當地特色產業。104年漁業署將卯澳灣核定為全國第一個栽培漁業示範區,透過魚苗放流成立巡守隊等,加強漁業資源管理。

海洋大學海洋生物所教授陳義雄說,在這幾年實際監控海灣內的魚類群聚的狀態,跟實際的資源融合或是整個資源的增生,都的確有看到它的效果,而要讓卯澳這個傳統漁村轉型,保留當地特色仍然相當重要。

從小在卯澳漁村長大的潘王村退休後回鄉,利用漂流木和水泥做出一件件藝術品,上百件作品每一件都富有漁村特色,還帶著他對家鄉的濃濃情感。潘王村說漁業枯竭了,近來都沒有辦法抓到魚,想法就是能夠把以前的漁業文化轉變成為觀光漁村。

走在岸邊,一幅幅和漁業有關的圖圍繞著港灣,這全由潘王村親筆彩繪,透過專家指導,甚至推行了一日漁夫行程,讓遊客體驗漁村之美。台北海洋科大海洋休閒觀光系教授莊慶達表示,由漁民去關心自己的社區、關心自己的漁業,希望漁民能夠有自主管理的能力,希望讓這個資源能夠不只是復育,而且能夠提升它的價值。

海洋資源的復育不僅要透過有制度的管理來規範,經由轉型帶進觀光活化了漁村,也要讓民眾了解海洋生態的重要性。

最HOT話題在這!想跟上時事,快點我加入TVBS新聞LINE好友!

◤EF海外遊留學專家◢

👉最後倒數!暑假海外遊學團/營隊報名即將截止

👉半年/一年也可以「微留學」,高達60,000元折扣

👉給自己一個遊學假期,同時提升語言及國際觀


◤獨家名人娛樂◢

👉藍心湄:單身是選擇 學會4件事活出精采

👉蔡依林、孔劉等男神、女神單身霸氣金句

👉少女心噴發!此生必看「甜寵劇」片單


生態文明

#漁業#資源#枯竭#生態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延伸閱讀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1166

0.0540

0.1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