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估計,從今年起算的往後十年,美軍核子武器庫的保養、運作和更新的總支出,將來到 9460 億美元! 在川普政府"致力"於精簡開支,和要求盟國「加強自我防衛」的路線下,美國的核武威懾能力,備受挑戰。特別是在中國大陸近年傾力打造核動力潛艦;北韓領導人金正恩又下令加快腳步,在新型海軍艦艇上部署核武。


台大政治系副教授陳世民認為,這主要還是作為嚇阻之用,目的是針對南韓,或是美國基地本身戰術核武的攻擊。但是這個程度,本身無法提升北韓的第二擊核報復能力,所以他個人覺得其戰略意涵並不大,面向還是在於嚇阻美韓聯軍不要對北韓發動戰爭。

淡江整戰中心研究員楊太源推判,中共水面艦的數量已經做得差不多了,所以造艦方向開始轉向加強改良潛艦。他評估未來中共應該會做一個調整,傳統動力潛艦大概會維持到50艘,核子動力潛艦大概是30艘。核武對台灣來說威脅不會有直接影響,但是間接影響,就是中共會用核武來嚇阻美國支援台灣。
加上傳聞中共正傾力打造的096型核導彈潛艦,印太核武威脅,隨著火力和載具的數量持續擴張,趨勢儼然成形。核武威懾和反制一體兩面,然而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估計,從2025年起算到未來十年之間,美軍核子武器庫的維保、運作和更新費用,平均每一年將耗資950億美元,數字比起兩年前的推估高出25%,原因是義勇兵三型飛彈發射井支應升級改裝「哨兵」新型洲際彈道飛彈的研發費用明顯超支,在現任政府大力精簡架構和費用的風向下,發展顧慮重重。
文化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廖天威認為,目前川普的一些重要國安幕僚,在核武層面,還看不出有清楚的共識或描述共同的圖像,所以這個情勢要把歐洲跟印太地區加總來看,才能夠看出未來核武的發展。
台大政治系副教授陳世民則指出,現在最值得關切的問題反而是在核擴散的問題。川普對於伊朗的核擴散非常積極去阻止,但原因是出於以色列的意見影響。而對於東亞的日本、韓國或其他國家,以及歐洲這些國家,如果自己願意擁有核武來保衛自己的安全,川普是否並不抱持反對的態度,這是未來一個值得觀察的地方。

一如關稅風暴,國際對壘激化的要素逐一浮現,這回或許只能期待核武強權們的各種較勁,說得出做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