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軍用無人機又推陳出新。央視的軍事節目,近期大力展示一款微型無人機,外觀就如同會飛行的保溫瓶,不但可用於戰場偵查,本身還能掛載三顆手榴彈直攻敵軍。火力不俗,卻又讓士兵便於攜帶,威脅性不容小覷。因此,為了阻敵於境外,我國的軍用軍規無人載具,也積極尋求突破。

中國大陸近期在軍事節目中展示了一款新型微型無人機,其外觀酷似保溫杯。這款輕巧的裝置依靠兩組旋翼運行,功能不僅限於替代解放軍士兵進行敵情偵察。值得注意的是,該無人機可掛載火藥,變身為會飛的手榴彈。平時可收納在作戰人員的後背包中,隨手可取,甚至可以像槍榴彈一樣拋射升空。
未來,這款無人機是否如中國大陸研發廠商所述,成功結合AI,在戰場上自主行動,狀態尚不明朗。然而,國軍顯然不樂見這種微型無人機在台灣上空盤旋。為了在海上有效阻止解放軍地面部隊登陸,我國中科院也正在緊鑼密鼓地測試「快奇」無人艇,目標是在六月的公開比武中得以具體展示其神風攻擊能力。

台灣智庫諮詢委員周宇平指出,初期測試主要應是針對「快奇」的承載能力、速度和導控性進行初步評估,後續將進行遠程及滿彈滿油情況下的實際測試。陳彥廷表示,由於「快奇」無人艇體積較小,適合在近海運作。測試場域以東部海域為佳,避免西部海域的測試被中國偵察手段探測到相關技術參數。未來的測試將根據需求在東部進行,以提升防禦能力。
儘管台灣擴大對美軍購的政策路線不斷推進,國內的軍用無人載具計劃似乎不受影響,反而持續擴大技術釋商。據消息指出,中科院在銳鳶二型無人機的生產、製造及系統整合技術釋出給民間合格廠商後,已經計劃將紅雀三型的動力組件、通訊電力和地面導控平板等項目,以及騰雲大型無人機的機體和導控技術,進行技術轉移或授權生產。
陳彥廷認為,中科院的成立目的之一就是研發並技轉於民,以減輕自身負擔,並帶動民間技術升級,這樣雙方才能更好地發展。
李重志則點出,民間的大量製造能力遠超過軍方,這是降低成本的有效策略。然而,要達成這一目標,首要確定中科院產品的成熟度。前線部隊的參與有助於中科院和國防部進行產品迭代更新,使產品逐漸成熟,從而真正達到成本節省,並激勵民間企業的參與熱情。

隨著國防需求的增加,台灣軍方今年開始將部分軍用商規無人機撥交部隊,以應對地面單位日益增長的使用需求。這一需求的增加也受到編制和戰略調整的推動。軍方目標在今年培養出3164位無人機操作手,但專家認為,即使加上前一年完訓的人數和訓量,滿足的還僅是國軍內部師資的第一階段需求。
在台海緊張局勢日益加劇的背景下,台灣的無人機戰力發展速度能否趕上周邊敵情的變化,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日韓媒體引述日本防衛大臣中谷元的看法,指出中共擴大的軍事活動,特別是無人機的頻繁出動及其活動範圍,旨在在兩岸衝突中牽制駐日美軍的干預。
台灣智庫諮詢委員周宇平強調,高空無人機目前主要用於監控,若要實現有效的拒止,仍需配合實質武力,包括周邊的戰艦戰機部署,甚至導彈射擊,才能對美日形成明確的威脅。
無人機雖然不是戰場的萬靈丹,但其發展和運用的每一步都不可忽視。隨著科技的進步和戰術的演變,無人機的角色將愈加重要。然而,在應對不斷變化的地緣政治壓力時,仍需結合多層次的軍事策略,以有效維護區域安全。
◤旅遊優惠搶先看◢
◤啟動夏日換季保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