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顧上鈞(前軍事記者)
據報載,海軍陸戰隊今年祭出大幅度改制,砍掉戰車營與砲兵營,將員額全數編入步兵營,並編裝為無人機部隊;陸戰六六旅則改隸參謀本部,派員駐守松山機場,與憲兵指揮部共同衛戍台北中樞。報導還指出,未來甚至要仿照美軍陸戰隊「濱海戰鬥團」模式,作為國軍陸戰隊的轉型目標。
 
這樣的改革目的明確,完全就是劍指首都反斬首作戰而來,並且徹底貫徹現在被奉為顯學的不對稱作戰思維。
回顧扁政府時期兩岸關系緊張,當時將陸戰六六旅從台中清泉崗移師林口,就是希望藉由國軍精銳部隊執行反斬首作戰,如今再將六六旅前推至市中心精華地帶部署,更近距離保衛元首,恐怕也凸顯國軍衛戍兵力不足,以及兩岸軍情的進一步惡化。
只是改革方向似乎劍走偏鋒,至少有下列三大疑問需要軍方公開對外說明清楚。
 
作為北部重要的戰略預備隊,六六旅林口駐地位置巧妙,正位在北台灣四大要塞的中間點:向東是總統府,向西是竹圍漁港、桃園機場,向北則是台北港;不僅可在半小時內抵達上述所有戰略要地,危急時還能快速進入首都馳援「勤王」。
細看其裝備配置,配屬步戰砲兵旅化工通,屬於傳統重裝聯兵旅,可支援多元性質任務,如今若要廢除戰車與砲兵編制,絕對會大幅限制其戰略運用彈性,使其功能更為單一,對於其原先戰略定位勢必產生衝擊。
陸戰隊配屬的M60A3戰車,再不濟也有105公厘主砲與最高時速50公里的機動能力,足以對敵軍輕步兵為主體的斬首部隊形成龐大威脅,但現在裁撤戰車砲兵全面改為輕量化裝備,從原先的守方局部不對稱火力優勢轉為「對稱作戰」,形同自廢武功。
就算想要達成快速機動,難道要使用國軍極度老舊的薄皮悍馬車,或是毫無火力與防護力的中型戰術輪車?以現在的改革方向來看,等同是要速度沒速度、要防護沒防護、再加上火力成謎的國造無人機,構成的自殺式防守。
美軍濱海戰鬥團,具備防空、反艦、後勤三大功能,搭配美軍全球戰略級的三棲投射能力,可以在中國沿海島鏈快速部署火力,「以陸制海」打擊共軍船團,請問國軍有這種裝備量能嗎?就算略過美軍跨海部署的能力不提,國軍陸戰隊要如何在陸地上機動部署防空反艦飛彈?難道真的要靠悍馬車跟中型戰術輪車?
再者,陸戰六六旅轉型後的任務,到底是要防空反艦?還是打首都城鎮保衛戰?自相矛盾的戰略想定與本就殘破不堪的裝備後勤,卻想硬套美軍編制,無疑是邯鄲學步。
首都快速反應部隊想要兼顧機動力與火力,眼下最適合的裝備就是國造30鏈砲雲豹甲車,未來若有機會再逐步賦予部隊其他裝備與功能,絕非照著美軍依樣畫葫蘆,將走火入魔的不對稱作戰奉為圭臬。
 
據報載,海軍陸戰隊今年祭出大幅度改制,砍掉戰車營與砲兵營,將員額全數編入步兵營,並編裝為無人機部隊;陸戰六六旅則改隸參謀本部,派員駐守松山機場,與憲兵指揮部共同衛戍台北中樞。報導還指出,未來甚至要仿照美軍陸戰隊「濱海戰鬥團」模式,作為國軍陸戰隊的轉型目標。
這樣的改革目的明確,完全就是劍指首都反斬首作戰而來,並且徹底貫徹現在被奉為顯學的不對稱作戰思維。
回顧扁政府時期兩岸關系緊張,當時將陸戰六六旅從台中清泉崗移師林口,就是希望藉由國軍精銳部隊執行反斬首作戰,如今再將六六旅前推至市中心精華地帶部署,更近距離保衛元首,恐怕也凸顯國軍衛戍兵力不足,以及兩岸軍情的進一步惡化。
只是改革方向似乎劍走偏鋒,至少有下列三大疑問需要軍方公開對外說明清楚。
【戰略運用彈性銳減】
其實六六旅在進駐林口後,部隊早已改為北台灣地面作戰為主,平時駐地也沒有配屬AAV-7,僅在颱風汛期時會象徵性進駐,基本上兩棲作戰已非主要任務;反而位在高雄的九九旅兩棲任務性質較為明顯,包含協同海軍艦隊執行後勤補給、與登陸戰車大隊負責太平島、東南沙外島歸復作戰等。作為北部重要的戰略預備隊,六六旅林口駐地位置巧妙,正位在北台灣四大要塞的中間點:向東是總統府,向西是竹圍漁港、桃園機場,向北則是台北港;不僅可在半小時內抵達上述所有戰略要地,危急時還能快速進入首都馳援「勤王」。
細看其裝備配置,配屬步戰砲兵旅化工通,屬於傳統重裝聯兵旅,可支援多元性質任務,如今若要廢除戰車與砲兵編制,絕對會大幅限制其戰略運用彈性,使其功能更為單一,對於其原先戰略定位勢必產生衝擊。
【首都衛戍火力不足】
承上所述,就算單純以首都反斬首戰略想定而言,假想敵最可能是共軍小規模滲透的空機降兵或兩棲部隊,而受限其快速隱蔽的行動特性,勢必無法攜帶太多重型軍火;此時作為防守方的國軍,反而具備局部不對稱優勢,能夠出動戰甲車等重型火力快速圍殲敵軍。陸戰隊配屬的M60A3戰車,再不濟也有105公厘主砲與最高時速50公里的機動能力,足以對敵軍輕步兵為主體的斬首部隊形成龐大威脅,但現在裁撤戰車砲兵全面改為輕量化裝備,從原先的守方局部不對稱火力優勢轉為「對稱作戰」,形同自廢武功。
就算想要達成快速機動,難道要使用國軍極度老舊的薄皮悍馬車,或是毫無火力與防護力的中型戰術輪車?以現在的改革方向來看,等同是要速度沒速度、要防護沒防護、再加上火力成謎的國造無人機,構成的自殺式防守。
【部隊主要任務不明】
在這樣令人存疑的裝備配置之下,最令人匪夷所思的部分,就是國軍想要仿照美軍陸戰隊「濱海戰鬥團」作為轉型目標。美軍濱海戰鬥團,具備防空、反艦、後勤三大功能,搭配美軍全球戰略級的三棲投射能力,可以在中國沿海島鏈快速部署火力,「以陸制海」打擊共軍船團,請問國軍有這種裝備量能嗎?就算略過美軍跨海部署的能力不提,國軍陸戰隊要如何在陸地上機動部署防空反艦飛彈?難道真的要靠悍馬車跟中型戰術輪車?
再者,陸戰六六旅轉型後的任務,到底是要防空反艦?還是打首都城鎮保衛戰?自相矛盾的戰略想定與本就殘破不堪的裝備後勤,卻想硬套美軍編制,無疑是邯鄲學步。
【部隊改革不該孤注一擲】
陸戰六六旅並非不能轉型為高機動性的精銳輕步兵,無人機也的確是現代化部隊的顯學,但直接廢除戰車砲兵全數改編為無人機部隊,等同把雞蛋通通壓在同一個籃子,實在太過極端,現代化戰爭畢竟不是關注單一面向就能獲得勝利,毋忘同為輕步兵的北韓暴風軍團,在烏俄戰場慘敗的前車之鑑。首都快速反應部隊想要兼顧機動力與火力,眼下最適合的裝備就是國造30鏈砲雲豹甲車,未來若有機會再逐步賦予部隊其他裝備與功能,絕非照著美軍依樣畫葫蘆,將走火入魔的不對稱作戰奉為圭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