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 歷史搜尋:
  • 熱門搜尋:
    抽佣激戰徐熙娣小S國小0423地震工友地震葉歡停班停課
  • 搜尋:

    慢性病患 結果共209筆

  • 6旬男血便又吐血!竟是腸道細菌寄生動脈 慢性病患+3症狀應就醫

    一位65歲的患者因排血便又吐血,到診所求醫。醫生為該患者進行了胃鏡和結腸鏡檢查,未發現異常後,建議患者前往大醫院進行「動脈電腦斷層」攝影與血液檢查,以確認病因。後來檢查發現,原來是「感染性動脈瘤」與十二指腸形成廔管,才導致腸胃道持續出血。在接受心臟外科醫師手術後,恢復情況良好,幸好發現得早,否則後果不堪設想。原來腸道內的細菌,還會跑到動脈「寄生」。
    2024/04/18 15:55
  • 快訊/南部3縣市高溫「黃色警戒」!中午恐飆破36度

    今日中午前後,臺南市、高雄市及屏東縣地區將面臨高溫天氣,氣溫預計將達攝氏36度以上。氣象署發布高溫黃色燈號,呼籲民眾減少戶外活動,注意防曬、多補充水分,並避免劇烈運動,以防中暑等熱傷害。建議在室內保持通風涼爽,必要時可利用搧風或冰袋等方式降溫。同時,民眾應特別關心老人、小孩、慢性病患、肥胖者、服藥者、弱勢族群,以及從事戶外工作或運動者,盡量避免長時間暴露在高溫環境中。
    2024/04/15 11:59
  • 賭命求續命!美62歲男子移植基改豬腎 存活出院

    依靠洗腎才能維持生命,確實是無奈又沒有生活品質的一種命運,美國一位62歲的慢性病患者,決定放手一搏,接受實驗性的手術「豬腎移植」。三月中進行的手術算是成功,他熬過了初期的排斥階段,現在已經能出院回家。近年來各醫學發達國家,都有嘗試使用豬的肝臟腎臟心臟,進行異種器官移植,試圖救人命,這些豬隻器官或經過改造,或經過基因編輯,儘管被視為醫學上的突破性進步,從動物保護的角度來看,卻是把動物當成救人命的內臟倉庫。
    2024/04/04 20:00
  • 三高比癌症更致命!「這病」不易察覺恐致心肌梗塞

    很多人都知道三高是「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是慢性病,但恐怕不了解三高對身體的危害有多深,根據衛福部公布的數據,2022年國人死因中,癌症死亡時鐘是每10分7秒有1名癌症病患病逝,但三高慢性病的死亡時鐘,是每7分34秒就有1人死於三高引發的慢性病,三高是萬病的根源,比癌症更致命,而在三高中,很常被忽略的是高血脂,因為不像是血糖和血壓可以自行在家裡量測,必須要到醫院診所做抽血檢查,高血脂如果沒有控制好,就很容易發生心肌梗塞。
    2024/03/28 23:03
  • 小林製藥紅麴出包2死!「一類病人」千萬別碰 肝腎恐病變

    日本小林製藥的紅麴酒、紅麴保健食品傳出「吃死人」的新聞,目前已知有2人死亡、多人腎衰竭,很多人都在問「是只有小林的紅麴有問題?台灣的紅麴沒有問題嗎?」吃紅麴做的食物像是紅槽肉、紅槽魚等等,會不會出事?林口長庚醫院毒物科主任顏宗海說,食藥署日前公布抽驗台灣199件紅麴產品,都沒有檢出污染的橘黴素,台灣產品很安全,但要注意的是:慢性病患不要亂吃紅麴保健藥品,恐引發肝腎危機。
    2024/03/27 16:25
  • 健保砍價9成老藥 醫憂慢性病患者沒藥用:離死亡不遠了

    健保藥價4月起調整,砍下新台幣55.3億元。藥師公會全聯會認為,逾9成是老藥,幾乎砍到「離死亡邊緣不遠了」,且多數是慢性病用藥,若退出市場,恐影響600萬人用藥權益。
    2024/02/22 20:22
  • 低溫易引發心血管疾病恐猝死 醫師建議:可以多賴床一下

    台灣入冬最強寒流上周來襲,全台急凍,低溫容易引發心血管疾病,導致猝死,非創傷送醫到院死亡人數暴增,衛生單位提醒務必注意保暖,尤其年長者及慢性病患者更要留意。醫師呼籲,針對心肌梗塞,及早檢查是關鍵,突發性的胸痛不可輕忽,抓住黃金時間就醫,以預防生命威脅。
    2024/01/29 14:43
  • 慢性病患注意!春節7天連假 「符合這條件」可提前10天領藥

    農曆春節快到了,這次連假有7天,不過對於慢性病民眾而言,過年許多醫院、診所都停止門診,許多藥局也休息,恐怕相當不方便,健保署指出,為了避免民眾用藥中斷,可提前在春節前10天回診,持慢性處方箋領取下個月藥物。而民眾在大掃除時,如果發現家中有過期或剩餘的管制藥品,食藥署也提醒,要特別交回機構回收,不可以隨意丟棄。
    2024/01/23 10:48
  • 缺藥延燒! 薛瑞元:堅持品牌迷思「只能等死」

    缺藥問題延燒,藥師公會預估全台有200種以上藥品短缺,恐怕有慢性病患「春節領不到藥」,衛福部長薛瑞元也回應,短缺且無替代藥物的只有9項,都已申請專案進口,但他直說「如果要堅持某些廠牌,那只能等死」再度語出驚人,讓藥師認為「很不恰當」。
    2024/01/22 18:50
  • 歲末聚餐怎麽吃?專家曝「高血脂、糖尿病、痛風」3族群飲食禁忌

    又到了年終聚餐高峰期,對於慢性病患者來說,應酬喝酒該怎麼吃,才能防止疾病惡化?像是痛風、高血脂、糖尿病病人,飲食該注意什麼事項?營養師薛曉晶不藏私傳授慢性病患者正確進食技巧。
    2024/01/19 14:28
  • 流感、新冠雙夾擊!急診醫曝「6重症前兆」 2類人注意

    秋冬病毒大流行,不只流感病患增加,新冠疫情也持續升溫,接連的國慶連假旅遊、聖誕節、跨年等,助長病毒傳播速度,急診醫師對此相當有感,表示看診的患者多出現發燒、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狀,中鏢流感與新冠人數明顯增多,提醒65歲以上或有慢性病患者留意出現「6症狀」恐是重症前兆。
    2024/01/17 17:33
  • 營養師籲冬至吃湯圓別過量 「2顆=半碗飯」2類人要小心

    本週五(12/22)就是冬至了,民眾會在這天吃湯圓,不過,營養師提醒,湯圓是全榖雜糧類的糯米製品,不同的內餡熱量也有所不一,以大顆芝麻餡、花生餡湯圓為例,1顆大約落在75大卡左右,相當於1/4碗飯熱量,若是再配上紅豆湯、花生湯等不同甜湯湯底,熱量就會更高;建議民眾大顆包餡湯圓一次仍不宜吃超過2顆,小湯圓不宜超過20顆;尤其時慢性病患者和長者更要注意。
    2023/12/18 14:29
  • 慢性病「視訊看診」明年上路 長者憂不會用

    衛福部下週就要公告,在健保計畫內的慢性病患者,明年4月就可以視訊看診,只是有不少年長者就擔心,對3C不熟悉,操作是個問題,尤其偏鄉獨居長者怎可能會有資訊落差,衛福部長薛瑞元表示,一般長者應有家人朋友協助,獨居長輩則是能結合長照2.0,請照服員協助遠距看診。
    2023/11/07 19:44
  • 慢性病患注意!「視訊看診」明年4月上路 1狀況需自費

    「通訊診察治療辦法」修正草案將公告,明年4月上路,但引發基層診所憂心大醫院侵蝕等。衛福部長薛瑞元今天說,將慢性病照顧可使用通訊診療者,依附在健保各計劃下,如社區醫療群等。
    2023/11/07 13:11
  • 海葵來襲!山區預防撤離 高市345人、屏縣349人

    海葵颱風來勢洶洶,就怕為山區帶來強風豪雨,高雄市茂林、桃源、那瑪夏3區,上午10點起就針對慢性病患及行動不便的居民,展開預防性撤離,總計撤離345人;屏東三地門、來義等山區鄉鎮,也撤離349人。就怕發生危險,台24線德文到神山路段,下午2點起也暫時封閉,禁止通行!
    2023/09/03 18:58
  • 仁愛鄉滿目瘡痍 鄭文燦:台14線拚下午5點搶通雙向

    卡努颱風過後,帶來西南氣流強勢襲台,中南部地區災情不斷,尤其重創南投縣仁愛鄉,有多處坍方、土石流、淹水等災情。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今(6日)上午臨時更改行程赴南投仁愛鄉勘災。鄭文燦受訪時表示,現在台14號道路,埔里到霧社到路現在是單向通車,希望趕在下午5點能打通。至於外界關注慢性病跟洗腎病患在災害來臨前要先撤離。鄭也說,先行撤離是一個很重要的政策,尤其是洗腎病患有急迫性,病患後送如果來不及撤離,用直升機撤離。
    2023/08/06 15:35
  • 國際分析/強熱浪來襲烤焦美歐亞洲 高溫傷害恐衝擊地中海遊

    多國氣象中心警告,今年夏天的熱浪,將是有史以來最強熱浪之一;世界氣象組織也提醒家中有嬰幼兒的父母、高齡長輩和慢性病患者,高溫天氣會升高心臟病的致死風險。
    2023/07/22 21:45
  • 高溫熱爆!「5種人」易中暑 醫提醒:熱傷害2警訊別忽視

    7/23即將迎來二十四節氣中的「大暑」,大暑前後幾天往往是一年中天氣最熱的時候。根據衛福部「即時疫情監視及預警系統」通報急診就醫資料,今年截至7/15,因熱傷害就診累計已達470人次,約為去年同期的1.6倍。慢性病患、學生、戶外運動者和農民等都是高危險群,提醒注意4招避免熱傷害。
    2023/07/21 11:32
  • 飆高溫!6大危險族群最容易熱傷害 有吃「這些藥」注意

    今(5)日各地再飆高溫,也讓民眾發生熱傷害的機會大幅增加,國健署也提醒,有六大高危險族群,包括嬰幼童、65歲以上長者、慢性病患、服用藥物者、戶外工作者等以及過重者,更應該要避免曝曬在高溫下。
    2023/07/05 12:05
  • 回家就開冷氣!20歲女「夏日文明病」纏身 頭痛炸裂險休克

    隨著炎炎夏日到來,氣溫逐漸飆高,動輒上看35度,不少人受不了酷熱的天氣,一進到室內就馬上打開冷氣想要消暑。醫生提醒,如果突然降溫太快,可能會造成「冷氣病」找上門,輕則精神不濟、筋骨痠痛,嚴重的話可能頭暈頭痛、胸悶、心跳加速,慢性病患者甚至引發心臟病或腦中風。有名20歲的女性外送員就因為進出溫差過大的環境,身體不適而緊急送醫。
    2023/06/17 05:30
  • 新冠大反撲!醫點名「1族群」殺傷力非常大:千萬別出門

    儘管台灣已經全面解除口罩禁令,但進入2023年5月份後,卻出現了由XBB變異株為主流的第4波本土疫情。台大公衛學者陳秀熙就對此分析,XBB變異株會造成國人重複感染的機率提升。而腎臟科醫師洪永祥也建議,慢性病患者務必多加留意,尤其腎臟疾病患者更應該少出門、乖乖待在家。
    2023/05/19 16:26
  • 新冠大反撲!網友遇窘境快崩潰 醫曝「少做這2事」殺傷力大

    新冠疫情進入第四波流行,近期不少人都警覺周邊的天選之人陸續開始確診,Dcard就有網友討論,認為現在確診出現兩極化現象,有些人疑似陽性卻不篩檢,或有些人確診後請假很多天,導致同事需要扛雙倍工作;還有醫師示警,現在新冠疫情大反撲、問題是大家已經開始脫口罩,也不再噴酒精,確診新冠對於慢性病患者殺傷力非常大。
    2023/05/19 12:16
  • 「白衣人」抬轎! 大甲媽回鑾進員林為病患祈福

    大甲媽回鑾,進入彰化員林時,出現特殊的「白衣人」抬轎畫面!原來是慢性病專屬醫院醫師們穿上白袍接轎,為病患們祈福!大甲媽回鑾來到彰化員林,看到這特殊畫面,36執事首次走進醫院另類遶境祈福,在這間以治療慢性病患者者為主的醫院,很多病人一住就是半年一年。
    2023/04/28 23:41
  • 通訊診察放寬 擴大照護高齡、慢性病患者

    疫情改變生活和就醫模式,也推進遠距醫療的發展,電信業者和社區醫院協會、診所協會簽署MOU,透過5G應用,將醫療資源帶進偏鄉,並配合法案修正,擴大照護高齡及慢性病患者。
    2023/02/22 00:55
  • 出國旅遊必帶!5大常備藥物一次看 慢性病患者要注意「這點」

    過年將至,不少民眾已經計畫好準備出國旅遊,食藥署對此提醒大家,出國前可以準備5大常備藥在身邊以防不時之需,且慢性病患者要注意攜帶常用藥物,若是到環境較差或是有流行病傳染風險的國家,可以先諮詢要準備的藥物或是疫苗,才能安心出國旅遊
    2023/01/16 23:05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