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 歷史搜尋:
  • 熱門搜尋:
    年輕男女鮮奶施孝榮台體大酒吧上班天氣遊客守護神琉球海溝地震媽媽
  • 搜尋:

    陳映真 結果共7筆

  • 余光中遲未獲褒揚令 段宜康:他不值這一頂桂冠

    國家文藝獎得主余光中去年12月逝世,但至今仍未獲得總統頒發褒揚令,引發文壇的議論,其中作家陳芳明更認為,「掌握權力者,必須更有氣度」。對此民進黨立委段宜康則不以為然,13日在臉書發文「我不認為余光中值一頂桂冠。」
    2018/03/13 10:42
  • 鐵窗關不住愛情:裴深言憶陳映真(上)

    去年11月過世的左翼作家陳映真,有人稱他是台灣最後的烏托邦主義者,他一生寫過許多小說,然而自己的真實人生恐怕更像極了莎士比亞筆下的命定悲劇。陳映真80年的歲月,有7年坐牢,10年住院。他是養子,雙胞胎哥哥早逝,30歲那年他因心嚮左派而入獄,出獄後卻又被他一生所信仰的左派背叛,連與摯愛的女人都無法成婚。這位一生的紅粉知己叫裴深言,她也是歌手施文彬的母親,人生的傳奇性不亞於陳映真。陳映真入獄的7年,裴深言伴他走過難關,2人沒能成婚,卻始終保持珍貴情誼。
    2017/02/13 18:07
  • 陳映真告別式 文壇好友送最後一程

    作家陳映真的告別式今天在北京舉行,不少文壇好友前來送最後一程。台灣作家藍博洲說,陳映真關懷底層人民、追求社會公正,後輩唯有繼承陳映真未竟的事業,才對得起他。
    2016/12/01 17:11
  • 【新新聞】文學家《人間》雜誌創辦人陳映真逝世

    詩人、同時也是資深廣告創意人的曾淑美,一九八五年大學畢業後進入《人間》雜誌,從月領三千元車馬費的「義工」幹起,之後擔任文字採訪編輯。直到八九年《人間》停刊前幾個月離開,投入廣告界。
    2016/11/30 16:48
  • 《人間雜誌》創辦人陳映真北京病逝 享壽80歲

    台灣報導文學先驅,同時也是《人間雜誌》創辦人陳映真,22日在北京病逝,享壽80歲。
    2016/11/23 10:55
  • 「人間雜誌」創辦人 陳映真2度中風

    創辦「人間雜誌」知名作家陳映真,在北京二度中風,傳出病危昏迷的消息,由於醫生表示復甦的機會不大,因為讓不少文壇的好友非常擔心,也因此打算籌畫陳映真的紀念專集,替他加油打氣!
    2006/10/16 12:23
  • 【發現台灣藍海】紅海廝殺 林懷民、姚仁祿的文化藍海(二)

    我們要更深入來談,這是一個很值得談的問題,而我們也要繼續看的是,包括雲門精采的演出,跟我們深入再來談,兩位所認為的,台灣文化產業的出入。 這是去年11月,雲門醞釀10年的舞作,「狂草」的演出畫面,沒有形體,即興演出,舞者用肢體找出氣流的韻動,雲門每一次的演出都是創新,去年時代雜誌評選,林懷民為亞洲英雄,盛讚他為不斷「創新求變」的藝術家,「狂草」的創作靈感,取自於書法,風聲、雨聲、浪濤聲,音樂的素材,完全來自於大自然,而舞者柔軟的肢體語言,將傳統書法的粗獷與纖細,完美呈現,同樣也是經典,「紅樓夢」則是把古典文學納入題材,華麗繽紛的舞台,勾勒的是大觀園的繁華,而在「水月」中林懷民透過巴哈音樂,將中國太極,巧妙的融合在現代舞中,林懷民成功的把東方,與西方元素融合在現代舞,而30多年來,雲門已經創作了將近150齣舞作,在全球各地2百多個舞台上,演出超過1千5百多場舞碼,林懷民的創新、多變,將雲門舞推向國際,讓台灣更讓全球看見雲門。 主持人詹怡宜:「好,我想我們看了,是真的會感動的,剛才我們看到,最開始的那個『狂草』,最近才剛得到台新文化獎,是去年的最佳表演藝術獎,那麼剛後來看到的這個『白╳三』,這是最新的創作,那麼在今天開始我們看到的,開始在公演,所以我會覺得說雲門真的30幾年來,在這段時間,其實在台灣的這個舞台上,很認真在文化上面做耕耘,不過我想我們剛才一直討論熱烈的這個話題,就是30年前,剛開始創立雲門,跟到現在所看到的台灣社會、台灣土壤,在看待藝術、看待雲門,是不是有些不一樣?」 雲門舞集創辦人兼藝術總監林懷民:「我想,我很高興大家不一樣,因為我們到底30多年,不應該是一樣的,那我們也每天在變化,社會在變化可是我想現在速度太快了,要求速成的東西太多了,醞釀的時間少了,我想在6、70年代,除了我之外,我的長輩們像白先勇、黃春明,像陳映真這些作家,侯孝賢這些導演這些,在6、70年代,一些文化人,出了很多人,一大串兒的,那現在出來的人就比較零星,我記得許常惠先生(音樂家),剛回國的時候,他帶了很多樂譜,那個時候馬水龍他們是,音樂家馬水龍,他們是藝專的學生,找不到譜,所以老師借他們譜子,個月借1本,他們抄,抄了以後就記得了嘛,今天我們,我想我自己也不例外,我們常常去買了很多CD,然後可能1年後都還沒聽,或者你很快的聽過去,那我想最重要的一個因素,還是在商業文化上面,它鼓勵大家擁有物質,是個消費的文化,所以大家好像變成說,要賺更多錢,所以你可以買名牌,你可以買新的手機,我想在那個時代是不一樣,所以這裡面的,整個界面不一樣,可是我覺得最嚴重的問題,還是出在我們的教育,以前學校的藝文教育,不是那麼好,但是社會上,有這樣的一個空氣,那今天當商業文化進來,一下子『魔戒』、一下子『哈利波特』,這些東西不斷的來來去去,可這中間沒有更強的,在藝術和人文的教學上面在學校加強,所以就頂不住了,所以現在整個土壤我想是,鬆下去了。」 主持人詹怡宜:「所以你感覺到土壤鬆了,感覺到土壤變的不一樣,您剛提到說消費,其實我們文化產業其實過去到現在,應該理論是大家更有錢了,更能夠買書來看了,更能夠有錢去看雲門了,理論上是,應該是可以有更多的接觸人文藝術的空間,但為什麼演變成這樣?姚老師你也覺得說,的確這個土壤從以前到現在,隨著商業而不一樣?」
    2006/04/25 18:14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