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 歷史搜尋:
  • 熱門搜尋:
    幼稚園畢業旅行癌症掃貨台灣特斯拉救命韓國瑜檢警出國出國登錄DNA
  • 搜尋:

    醫學研究 結果共265筆

  • 寶林廚師手部驗出米酵菌酸 台大法醫所:毒素確實存在於店家

    寶林茶室大規模食物中毒案有最新進展,台大法醫學研究所昨天採檢由北市提供的環境及生物跡證剩餘檢體,均呈米酵菌酸陽性。該所副教授兼所長翁德怡今(2)天下午出面受訪時表示,之前認為寶林茶室食物中毒跟遠百信義A13的店有關係,但是又沒有直接證據,現在測出廚師手部陽性,「可以證實米酵菌酸曾經出現在寶林茶室,也可以跟中毒案件連結起來。」
    2024/04/02 15:03
  • 寶林2死!菌種100度也殺不掉 毒物專家:案例十根手指算得出來

    台北市信義A13「寶林茶室」大規模食物中毒事件,截至28日晚間5時為止已有18人受到影響,其中兩人搶救不治,另外5人還在加護病房,1人在一般病房治療,還有10人已返家休養。中央研究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兼任研究員、台灣流行病學專家何美鄉今(29)天表示,這個毒素耐熱,毒理學專家招名威則說,一般炒河粉了不起100度,100度沒辦法破壞這種毒素的化學結構。
    2024/03/29 11:13
  • 米酵菌酸經食物鏈進台灣?何美鄉:中國多起群聚事件已「落地生根」

    台北市信義A13「寶林茶室」大規模食物中毒事件,截至28日晚間5時為止已有18人受到影響,其中兩人搶救不治,另外5人還在加護病房,1人在一般病房治療,還有10人已返家休養。衛福部食藥署表示,米酵菌酸是一種罕見毒素,由唐蒼蒲伯克氏菌產生。中央研究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兼任研究員、台灣流行病學專家何美鄉表示,斷定這種菌種已經在中國落地生根,「假設是透過食物鏈進到台灣,應該要快速溯源,控制它往外擴散。」直言可以把它想成是一個傳染源。
    2024/03/29 10:25
  • 寶林案真相大白!解剖確認「米酵菌酸」 死者瀰漫性血管內凝血不全

    「寶林茶室」食安風暴擴大,全台造成2人死亡。今早新北地檢署及士林地檢署檢察官會同法醫,在新北市板橋殯儀館進行解剖相驗。呂姓死者出現全身瀰漫性血管內凝血不全,稍早台大法醫學研究所實驗室從呂姓死者身上的檢體,確定採樣到「米酵菌酸」,至於為何死者體內會驗出米酵素菌酸,還有待檢調調查釐清。
    2024/03/28 20:53
  • 8+9菸味飄滿樓!她正面對決「掏1罐狂噴」 全網跪:是勇者

    醫學研究曾指出,長期吸到二手菸和吸菸者的身體傷害是差不多的!一名網友表示,男鄰居非常愛抽菸,大老遠就會聞到他身上濃厚的菸味,跟管理員反應後也絲毫沒有收斂。最近不巧跟對方搭同一班電梯時,直接目擊住戶阿姨絕地大反擊,拿出一罐東西朝男方狂噴,網友們見此忍不住讚「阿姨是勇者」。
    2024/03/26 23:16
  • 陳建仁院長大力支持! 輔大讓你「眼見為憑」看見酒精真相

    大家常聽到「喝酒臉紅代表代謝快、比較健康」,但真相其實正好相反!喝酒臉紅代表這個人具有酒精代謝不良的基因缺陷,而且依據史丹佛大學研究,台灣人酒精代謝基因缺陷率高居世界第一,喝酒罹食道癌風險較一般人高14倍!為了讓國人瞭解可怕真相,輔仁大學醫學人文博物館今(3/15)舉辦酒精特展開幕式,獲得身為預防醫學與公共衛生專家的行政院陳建仁院長大力支持,特別抽空錄製影片打氣!
    2024/03/15 19:29
  • 多吃「這類型」食物!醫師:可降低心血管風險

    過年期間,現代人飲食精緻化再加上偏愛吃高油高糖食物,容易導致體重過胖,有許多醫學專家學者認為飲食習慣鼓勵多吃蔬菜水果,依據哈佛大學研究,建議每日飲食的50%當中,在三分之二的部分,大概以吃蔬菜為主,而東京大學新創科學廖誼青博士認為以植物為基底的飲食,可以降低心血管死亡率,像是蔬食能促進有益菌叢的生長,進而減少腸道發炎並改善必需營養素的吸收。
    2024/02/08 23:07
  • 長庚醫療體系攜手百靈佳殷格翰藥廠 簽署臨床試驗合作備忘錄 推動早期臨床試驗

    長庚醫療財團法人日前(22日)與百靈佳殷格翰藥廠簽訂臨床試驗合作備忘錄(MOU),由長庚醫療財團法人決策委員會主委程文俊與百靈佳殷格翰總經理邱建誌代表簽署。程文俊主委表示,本法人秉持「以人為本」、「病患優先」的經營理念,因此,除了民眾醫療照護,也非常重視臨床研究和基礎醫學研究,每年院內外研究經費資源投入近40億元,並延攬醫學研究有卓越成就學者指導,設有跨領域研究所、研究中心、核心實驗室與研究平台,整合及運用研究資源。近年亦持續發展精準醫學研究、再生醫學研究、癌症醫學研究、世代醫學研究、智慧醫療研究等,不斷強化自身優勢。此次,在長庚醫療全體系與百靈佳殷格翰合作下,希冀能發揮長庚醫學研究與臨床的優勢,增加國內外競合的機會,攜手加速找到適合病患的治療方針。
    2024/01/26 10:59
  • 全球首例! 陸團隊培育出「綠眼嵌合猴」登《細胞》期刊

    中國大陸科學家團隊在科學期刊《細胞(Cell)》發表了一項研究,宣布他們成功創造出一種同時具有2組DNA的「嵌合猴(monkey chimera)」,並表示這項實驗最終也許能有助於醫學研究和保育瀕危物種。
    2023/11/10 16:25
  • 長新冠患者「特定器官異常率」 英研究:比一般人高3倍

    英國醫學研究團隊透過核磁共振掃描(MRI)發現,患上「長新冠」的人在肺部、大腦及腎臟等多個「主要器官異常率」是一般人的三倍以上。研究顯示,這些長新冠患者可能在確診時造成了某些器官的損傷,使得後續症狀更加嚴重且難以康復。此研究進一步解釋了長新冠的發生原因,對於未來長新冠的治療有卓越貢獻。
    2023/10/08 10:00
  • 美施壓台秘密研發生物戰劑? 府駁斥:中國官媒開始操作假訊息

    近日有媒體報導,美國要求台灣國防部的預防醫學研究所,投資建設新型「P4實驗室」,秘密建立研發病毒能力、開發生物戰劑。總統府發言人林聿禪今(11日)表示,基於國際公約與人道精神,台灣與美國的政策同樣明確,就是不會,也沒有任何研製生物戰劑的計畫。她也提到,目前已注意到中國官媒正藉此操作新一波的錯假訊息擴散,期待《聯合報》慎重看待自身社會責任,即刻並且勇敢的面對錯誤,更正這項不實報導。
    2023/07/11 14:38
  • 美要求我研發「生化武器」? 國防部、蘇貞昌駁

    美國傳出要求台灣國防部的預防醫學研究所,建設新型P4實驗室,開發生物戰劑,平面媒體更指出,前行政院長蘇貞昌任內兩度召開秘密會議,內容就有提到美國希望這麼做,只是這樣的說法被蘇貞昌跟國防部嚴正否認。
    2023/07/10 20:57
  • 防共軍犯台?傳美方要求「開發生物戰劑」 國軍出面說明

    兩岸情勢緊張,為防範共軍進犯,傳出國防部軍醫局預醫所按照美國要求研發生物戰劑,對此,國防部今(9)日表示,預防醫學研究所之任務,以執行傳染性疾病之病原偵檢、防護及治療為主,同時研發偵檢生物戰劑之試劑,以強化生物戰劑防衛偵檢能力,相關報導並非事實。
    2023/07/09 17:41
  • 愛吃辣活更久?研究曝:每天吃風險降14% 醫搖頭揭長壽秘訣

    因飲食習慣不同,有些人傾向口味清淡,有些人則偏愛重口味,每日飲食重鹹又嗜辣,而大部分不吃辣者都表示,只要嘗到一點點辣,腸胃就會不舒服,甚至引起胃痛。醫學博士、重症醫療醫師黃軒指出,日前曾有媒體問及「吃辣可以延長壽命嗎?」即使搬出醫學研究文章,也讓他直搖頭。
    2023/06/29 10:34
  • Monday Blue是真的!研究揭周一最易心肌梗塞發作

    許多人曾經歷過「星期一症候群」,每當周末放假結束、禮拜一回到職場或學校,就會感到特別憂鬱,提不起幹勁,但國外有研究發現,其實星期一也最有可能發作嚴重的「ST上升型心肌梗塞」,科學家指出,除了生理時鐘影響賀爾蒙,也有可能是因為在放鬆的周末過後,工作、生活壓力增加所致。
    2023/06/12 14:27
  • 腦中風治療新曙光! 國衛院:中藥複方可有效治缺血性中風

    腦中風、腦血管疾病長年盤據我國十大死因前段班,是一種常見神經退化的疾病,其中缺血性腦中風(腦梗塞)患者的比例佔了腦中風病患的一半以上。目前主要且唯一為FDA核准的治療藥物是使用血栓溶解劑(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 tPA)但治療模式以及時間仍有許多限制。現在國衛院和精神醫學研究中心團隊研究,發現中藥複方PM012可以明顯減少腦梗塞面積,有望應用於腦中風患者治療。
    2023/05/22 10:26
  • 26歲男星不菸酒!竟肺癌晚期 醫嘆「1日常習慣」比抽菸恐怖

    26歲男藝人不吸菸、愛運動,竟然是肺癌末期!台灣吸菸人口驟降6成,但是國人肺癌人口卻從3000人變1萬5千人,增加4倍!醫師提醒,空污、煮飯油煙的懸浮微粒可能導致肺癌或肺發炎。據醫學研究指出,懸浮微粒引起全身發炎,不只可能增加糖尿病風險,也會引起骨質流失、憂鬱症和失智風險升高!中醫師吳明珠教「拍肺經」增加抗病能力!
    2023/05/14 15:07
  • 心搏過速、孩童免疫缺乏罕病 美皆有新療法問世

    生病不好受,慢性病更易讓人沮喪。「心室性心搏過速」這種心律不整疾病,每年奪去30萬美國人生命,因為很難預測發病,患者生活嚴重受限。現在醫學研究嘗試用癌症的放射線療法,瞄準心臟電流異常部位,去除衰老細胞,療效相當好。另一種疾病「嚴重複合型免疫缺乏症」卻因是罕病,市場太小,擁有基因新療法專利的公司,不願投資申請審核,幸好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給予特許,讓一批需要生活在隔離狀況下的「泡泡小孩」,終於有機會踏入真實世界。
    2023/04/28 20:00
  • 偏愛高溫熱湯熱飲又偏好吃「這類食物」 醫學研究:罹食道癌風險高

    如果你愛喝高溫熱湯或飲料真的要特別注意了。醫學研究指出60度以上的熱飲可能會增加食道癌的風險大約80%以上,另外很常見的一些不良習慣,像是抽菸喝酒吃檳榔,每一個不良習慣都可能增加3到5倍的風險。醫師提醒如果偏愛吃燒烤醃漬物,或是加工肉類像是香腸、臘肉,這些富含亞硝酸胺的食物,也會增加罹患食道癌的風險。
    2023/03/24 23:06
  • 輕忽「肥胖」下場變這樣難以想像 醫師警告:引起共病症很棘手!

    飲食不節制又不愛運動,容易引起肥胖!國健署最新公布2023台灣成人肥胖防治實證指引,「減肥」除了減少熱量攝取之外,增加身體活動以消耗熱量,可控制體重,近年來台灣整體兒童肥胖率高於鄰近的日本、韓國及新加坡等國,醫師強調多數醫學研究報告指出小時候胖,長大以後六至八成,依然持續肥胖的體態,會影響健康。
    2023/03/17 23:02
  • 1週至少3次!醫曝「總半夜醒來」6原因:恐是疾病前兆

    醫學博士、重症醫療醫師黃軒今(13)日在臉書發文,以「為何你半夜會一直醒過來」為題引起關注,他根據美國1項醫學研究指出,約有35%的人1週內至少面臨3次半夜起床的慘況。至於其中的原因則有6種,包括睡眠疾病、過度肥胖、精神疾病、身體疾病、起床上廁所以及週邊環境等。
    2023/03/13 11:44
  • 含金量超高!「醫學電資」最強科系聯手 一畢業就賺爆

    三年前陽明交大醫學系首創醫學系「醫師工程師組」,內容跨電機資工和醫學課程,學生大一大二先到電機系修課,大三再回到醫學系,跟醫師組的同學繼續完成四年課程。畢業後「雙料」身分,除了醫師,更多了跨領域電機資工,未來除了醫師本業外,也可以更深入的利用工程基礎進行專業的醫學研究。而在「醫師工程師組」創立後三年,更因反應熱烈,陽明交大電機系也決定在2023年,成立對應的「醫學電資組」,並開始招生。
    2023/02/24 18:05
  • 大陸訪日旅客8日起全面PCR篩檢 專家:效果不大

    北京於上個月底宣布,民眾於8日起可以前往外國旅行。由於大陸疫情升溫,消息傳出後,日本政府宣布自8日起,將針對所有大陸直飛班機旅客、或7日內有大陸旅遊史的旅客進行PCR檢測,直飛班機的旅客也必須提出72小時內的陰性證明。對此,大阪公立大學研究所醫學研究科教授城戸康年指出,就算加強對陸客篩檢,依然會有漏網之魚,功效不大。
    2023/01/07 16:56
  • 冬天更容易患胃病!醫曝「4原因」示警:潰瘍風險多4倍

    胃痛起來要人命!多項醫學研究指出,胃部病變、消化性潰瘍好發率冬天急遽增加,其中風險更是夏天的4倍之多,其中包含潰瘍、出血、穿孔甚至死亡都是常見情況,因此基隆長庚醫院肝膽胃腸科主治醫師錢政弘也透過臉書發文指出4點注意事項。
    2022/12/14 10:47
  • 癌症學之母 彭汪嘉康行醫60年創多項女性第一

    癌症不是絕症,但這個認知在30年前的台灣,國人卻不這麼認為,一直到彭汪嘉康醫師,從美國回來後推動癌症臨床及醫學研究,以及把「天天5蔬果」這抗癌觀念帶進台灣,因此也被稱為是「台灣癌症學之母」。彭汪嘉康行醫60多年,創下不少女性第一位,像是首次獲得美國亞瑟·弗萊明獎的外籍女性,同時也是臺灣第一位女性外科醫師。
    2022/10/11 11:40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