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 歷史搜尋:
  • 熱門搜尋:
    便當台灣民意基金會媒體人病逝台南市政府東成醬油民進黨立委白沙屯媽遠傳吃到飽抵制GTC大會
  • 搜尋:

    世界翻轉中 結果共291筆

  • 石虎遭「路殺」慘死全台剩不到千隻 車商導航標出危險路段

    被列為第一級瀕臨絕種保育類野生動物,石虎,全台估計不到700隻。石虎的死亡事件,絕大多數是路殺造成,也就是被車撞上,再來有可能是誤食毒餌或是被捕獸夾夾傷,為了要減少路殺事件,車商業者開創全台第一個結合動保概念的導航圖資,經過大數據統計,車子只要行經容易發生路殺的地點,導航就會發出警示。
    1天前
  • 再不保育就來不及! 海芋田藏「赤腹游蛇」從恐懼到學共存

    每到3、4月,陽明山盛開的海芋花,總會吸引大批遊客前往欣賞,甚至體驗摘取,陽管處特別找來慈心基金會,推動友善耕作,減少農藥和化肥使用,沒想有另一個收穫,幫助到珍稀物種「赤腹游蛇」,維持良好的棲息地,因為只剩下陽明山和桃園龍潭這兩個棲地,農民也扛起保育責任,學習與牠共存。
    1天前
  • 一度消失!台灣狐蝠僅剩200多隻 龜山島數量最穩定

    台灣狐蝠被列為與石虎、黑熊、水獺並列「四大神獸」,早期在綠島有2000多隻的族群,不過因為人為的捕獵和其他的利用,數量銳減,經過多年來調查,研究,團隊在花蓮紀錄到穩定族群,如果加上龜山島、綠島族群,目前全台大約有200隻上下,生態專家分析,要讓物種穩
    1天前
  • 台灣黑熊剩不到600隻 國寶陷絕種危機!

    台灣黑熊是瀕臨絕種的保育類動物,本土唯一原生熊類,1989年野生動物保育法公告為「瀕臨絕種」的保育類野生動物,目前全島族群數量,約200到600隻。族群危機迫在眉睫,但數十年來,山區棲地遭到破壞和違規盜獵,近幾年經常出現誤入陷阱、斷掌、斷趾的台灣黑熊,遭遇的威脅,都與「人」息息相關。
    1天前
  • 金門水獺成特色! 保育、觀光如何並行是考驗

    唯一擁有水獺的金門成為當地的一大特色,近年來更喚起許多居民的關心,甚至有業者將水獺做為吉祥物放在伴手禮包裝上,水試所也製作一系列的水獺商品,透過可愛造型吸引遊客的關注,不過在金門其實有不少居民有巧遇水獺的經驗,因此也有民眾會在專業的導遊帶領下,碰運氣與水獺見一面。
    1天前
  • 歐亞水獺僅剩150隻! 守護最後棲地「金門」

    歐亞水獺屬於瀕臨絕種保育類動物,在2017年公布的陸域哺乳類紅皮書名錄中,就已經被列入國家極危等級,隨著城市開發生存空間一再縮小,從過去的台中、花蓮、新竹、高雄,現在只剩下金門還看得到牠們的蹤跡,面臨棲地破壞、路殺、流浪動物襲擊等危機,目前在金門全區估僅存約150隻。
    1天前
  • 遠洋作業中船員摔斷手 醫生用智慧眼鏡遙控復位

    台灣四面環海,有不少人討海人,您可能沒有想過,當他們到遠洋作業時,如果生病,或是摔傷,急需醫生,該怎麼辦?不太可能每艘船都派一名船醫,過去船員們會使用衛星電話,打回陸地上的醫院求援,但醫生看不到人,還是有誤判風險。現在網路發達,透過視訊、藍芽等設備,遠洋船員的心跳、脈搏、血糖、血壓可以即時傳輸,醫生能透過科技,遠端治病。
    2024/01/28 21:39
  • 偏鄉「無醫無靠」沒人去! 公費醫師下鄉10年撐起偏鄉醫療?

    台灣偏鄉離島醫療人力長期缺乏,政府為了補足缺口,近幾年重新啟動人才培育計畫,以內、外、婦、兒科、急症五大科別為主,預計到114年共招收1250名公費醫師,但醫界認為,與其送新人下鄉多做好幾年,不如提高已經在偏鄉服務醫師的留任意願,才能真正解決偏鄉缺醫師的困境。
    2024/01/28 21:35
  • 5G技術提升速度 遠距醫療便利偏鄉居民

    台灣很多地方地處偏鄉,醫療資源不足,像是台灣大武鄉,若是要到大醫院看診,得去到台東市區,往返要兩小時。若是要到醫療中心等級,就得遠赴高雄高醫,來回就得花上半天甚至一天的時間,現在透過5G技術,快速傳遞的特性,遠距診斷,讓偏鄉地區的民眾,不用再耗費大量時間,就能獲得專業醫師診斷。
    2024/01/28 21:26
  • 行動診所入偏鄉! 「到宅診療」全方位照顧

    身體不好,要去醫院看醫生,但偏偏當人老了,行動不便的問題就會浮現,尤其全台有許多的偏鄉地區,包括了阿里山的高山上,又或是臨海的人口稀少區,常常就會面臨醫療不便的問題,為了能讓醫療更貼近,許多的醫療團隊,乾脆帶著器材,直接到宅診療,而這樣的診療方式,不僅是看病而已,還能以更全面的方式,照顧需要的人。
    2024/01/28 21:23
  • 全球快時尚災難! 舊衣變建材續命一世紀

    快時尚稱霸全球,幾乎周周推出新品,但您知道嗎,民眾不斷消費的同時,這些服裝垃圾早已堆積成山,如何處理這些廢棄舊衣,成為一大難題。因此,時尚界這幾年吹起永續風,服裝設計師陳冠百,就把廢棄牛仔褲和消防衣,重獲新生變成一件件時尚潮服。另外,現在更有人把舊衣,化身成建材,續命可長達一世紀。
    2023/12/10 21:15
  • 金融業如何減碳? 透過「綠色聯貸」影響力更勝其它產業

    永續金融將是淨零排放的推手,越來越多金融機構承諾將在2050年或是更早之前達到淨零,有金控業者針對電廠、煤礦、水泥、石化及鋼鐵等高碳排敏感性產業,擬定准入及撤資標準,同時與企業合作永續相關貸款,2022年永續主題投資金額超過新台幣3.5兆元,期盼成為帶動「影響力投資」的領頭企業。
    2023/12/10 21:14
  • 永續觀念教育做起 國中小、大學著手減碳

    提倡永續發展,是項重要課題,當然對於教育單位學校來說,更是一塊重要的環節,東海大學從校園環境,上課課程,都結合了永續發展,希望培養出更多相關人才。淡江大學也將校園打造成太陽能光電發電基地,甚至提供校園發電,讓永續校園發展,更加落實在生活當中。
    2023/12/10 21:11
  • 你的玩具淹沒地球! 塑膠廢棄物碳排大戶

    我們每一個人小時候都曾經有心愛的玩具,但這些玩具可能早就已經不知道在哪裡了,根據統計平均玩具被使用的壽命只有六個月,其中有八成最後就是進到垃圾掩埋場、焚化爐或者是海洋,光是台灣每年就製造數百公噸的塑膠玩具廢棄物,這些玩具只能成為垃圾嗎?
    2023/12/10 21:09
  • 音樂也能跟上「永續」! 綠色減碳從何做起?

    終於揮別了疫情,許多歌手或偶像團體,接二連三地報復性舉辦世界巡迴演唱會,民眾也迫不及待再次感受演唱會帶來的感動,而其實巡迴演唱所帶來的碳排放量非常可觀,在環境永續的浪潮下,不少歌手們已經在思考甚至著手,朝減碳的「永續演唱會」邁進。
    2023/12/10 20:52
  • 「植樹」拚台江潟湖保衛 金控8縣市目標種10萬樹

    提倡綠色生活,落實永續發展,企業也紛紛投入,為了更快速推廣,金控特別和四大馬拉松結合,跑者只要累積跑40公里,就會幫你種一棵樹,另外,為了維護棲地的生物多樣性,特別選定八個縣市種樹,目標種下10萬顆,減碳近4千公噸,貫徹Run For Green的精神。
    2023/12/10 20:49
  • 親水河岸大變身! 鹿港溪擺脫惡臭重建人與水岸新關係

    近年來台灣的水域環境,在各地方政府努力下,透過復育生態、改善水岸空間,蛻變成民眾踏青新景點。像是鹿港溪過去是一條味道很重,不美麗的臭水溝,透過縣府執行鹿港溪再現計畫,成功擺脫臭名,也重建人與水岸的新關係。另外,宜蘭蘇澳溪高灘地,過去防洪牆與雜草叢生,讓人望之卻步,如今也華麗變身,變成便利的河濱休閒步道。
    2023/11/19 21:45
  • 5G技術數據傳遞快 智慧防汛省時省力

    隨著5G技術的進步,也讓防洪防汛出現了新樣貌,藉由5G幫助,可以把淹水的即時訊息、資訊快速回傳,甚至可以模擬後續的情況。有別於過往只能依靠人力通報,智慧防汛省時又省力,讓地方政府可以快速應變,即時處理,達到高效率的防汛效果。
    2023/11/19 21:43
  • 工業、垃圾汙染釀河川生態危機 靠復育棲地讓物種回流

    台灣西半部的河川長期受到工業、垃圾汙染,導致不少河川出現生態危機,而宜蘭則是有斷流情況,已經有不少縣市開始做河川生態營造,像是新北市新店溪的碧潭堰,透過重建工程,設立魚道,讓洄游魚類可以藉由魚道洄游到上游,以及重建後,毛蟹也再度現蹤,讓生態慢慢恢復生機。
    2023/11/19 21:42
  • 河川廢棄物快篩體檢台灣 八成垃圾集中在「這裡」

    80%的海廢來自於陸地,和前一端的河川也脫不了關係,荒野保護協會導入日本地區河川廢棄物調查技術,以500公尺作為單位,目視統計垃圾量,2020年首次的調查,以淡水河流域做為台灣的起點,包含淡水河、基隆河、新店溪以及大漢溪,發現廢棄物總袋數共12987.5袋,直到2023年再度複查,垃圾量卻足足增加一倍,其中更發現有8成的垃圾集中在6%的河岸段。
    2023/11/19 21:41
  • 工廠排放符合標準仍汙染河川? 問題出在「這」

    試想家門前的清澈小河,變成了一條手機河會如何,所謂的手機河,指的是在製作手機零件時,會產生的大量廢水,每天上萬噸的量就這樣排進溪流,只不過,這些在上游端的工廠,廢水排放都是符合相關的法規,為何還是會有汙染的問題出現,到底問題出在哪?一起來看我們的報導
    2023/11/19 21:38
  • 銅殘留超標40倍! 魚吃下肚恐引發急性腎衰竭

    全台七大重點整治河川,2021年,北港溪、二仁溪、老街溪、新虎尾溪等四條河川嚴重汙染長度卻變長,被質疑越治越髒,今年我們再檢視2022年數字,情況有好轉了,數字都有回降下來,但記者實際來到二仁溪的現場,發現潮間帶上的廢五金、電子廢棄物,堆積情況嚴重,用金屬快篩儀檢測,土壤上的銅殘留超標40倍以上,流進河裡面去,將嚴重影響到環境生態。
    2023/11/19 21:26
  • 全球飢餓人口再增1.2億 量販店攜手食物銀行反浪費

    各大超市量販和超商每個月剩食量有500公噸,保存期限只有一天的鮮食占大宗,為了不浪費食物,量販店業者投入反食物浪費計畫,將即期或沒賣完的麵包等糧食,捐贈給食物銀行,讓有需要的人享用。
    2023/10/05 11:04
  • Buffet吃到飽「剩食」大揭密! 挑戰食材零浪費

    減少食物浪費是一種美德,拯救即將被丟棄的食物,已成為政府和民間共同追求的目標。像是有百匯自助餐廳,不僅把食材的邊角料,拿去運用做成美味佳餚,在餐末期間,餐檯上的握壽司和生魚片,都以個數六為單位,精準控管數量,降低食物浪費。另外,新北市推動惜食分享網,把還能食用的醜蔬果,每周固定提供給107處惜食分享共餐據點使用,達到永續飲食的理念。
    2023/10/05 11:03
  • 7成弱勢兒少曾挨餓.近4成吃不飽 台灣貧富差距恐加劇飢餓危機

    聯合國警告,去年全球有7.83億人面臨飢餓,1.48億名兒童生長遲緩,而台灣雖然糧食充足,卻因為貧富差距拉大,面臨不患寡卻患不均的困境。從家扶基金會的調查來看,7成五弱勢兒少有每天固定吃三餐,但多半都沒有正常攝取蔬果,更令人憂心的是,仍有1成的弱勢兒少,每周只有1天、或2到3天能有正常的三餐飲食。社工表示,由於弱勢家庭只求吃飽,只能買便宜的碳水化合物、像是泡麵,卻買不起高營養價值的蔬果魚肉,因此經常會營養不均衡,導致過胖或體重不足。
    2023/10/05 11:02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