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 歷史搜尋:
  • 熱門搜尋:
    禁賽媽媽康熙女星罹癌移工馬國鳳模仿犯海龍蛙台灣地震陳依依熱身禁賽
  • 搜尋:

    農作物 結果共688筆

  • 雨神發威!南高屏下大雷雨 屏東農作重創少8至9成

    大雷雨襲擊南高屏,高雄市區日累積雨量破百,屏東也在今天(8/17)上半天,就下了70幾毫米的雨量,雨勢都集中在東港,東隆宮附近有道路,在雨勢最大的時候積水半個輪胎高,農作物則是因為連日來的大雨,不是落果就是蜜蜂不授粉,產量少了8至9成。
    2023/08/17 14:15
  • 颱風釀屏東農作物災損逾7千萬 周春米爭取全面救助

    屏東受到颱風杜蘇芮影響,統計至今天,已有香蕉、木瓜及蔬菜等10多種農作物受災害,損害面積共1181公頃、金額約新台幣7900多萬元,縣長周春米表示,爭取全面性救助。
    2023/08/03 15:39
  • 「不確定因素」嚴重影響南韓經濟前景

    根據南韓官方最新統計顯示,南韓7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連六個月下滑,並降至25個月新低。TVBS韓國特約記者楊虔豪今(3日)於《FOCUS世界新聞》中,接受主持人張允曦線上訪問說明,「南韓統計廳公佈今年七月份的消費者物價上升率來到2.3%,創下2021年6月以後的最低紀錄,但觀察南韓近期的消費者物價上升率,就可以發現從今年一月起,數據就有不斷降低的趨勢,其中最大的助力就是國際油價大幅的下滑,不過不安定的因素還是很多,不管是過去幾週的豪雨成災或是酷暑,極端化天氣嚴重影響到農作物的收成,導致七月份葉菜類的價格比六月份的上漲約有六到八成,預估接下來還會繼續上漲。」
    2023/08/03 15:03
  • 火烤地球!鳳凰城23天43度 7月恐刷新最熱紀錄

    氣候變遷加劇,熱浪席捲北半球,不只台灣,歐美同受極端高溫煎熬,美國鳳凰城已經連續23天飆破攝氏43.3度,全美上下更有超過4千萬人籠罩在酷熱警報下。專家警告,全球恐怕將迎來有紀錄以來的最熱7月,而且明年還會更熱。而高溫不只導致生產力下降,也讓農作物災情慘重,包括美國、義大利和德國都紛紛傳出災情。
    2023/07/24 19:51
  • 通膨看不見盡頭? 新經濟危機「聖嬰現象」再起

    才剛經歷的新冠疫情,還有烏俄戰爭帶來的通膨壓力,下一波經濟衝擊緊接著要來了嗎?隨著聖嬰現象在今年捲土重來,種種的極端氣候,對農作物生長和各項基礎建設,帶來的損害恐怕將使全球的通膨,進一步加劇。
    2023/07/20 22:37
  • 多到爆! 綠鬣蜥大軍入侵南部 最扯一晚抓400隻

    近日,台灣南部地區的綠鬣蜥數量驚人增長,引起了廣泛關注。這種綠鬣蜥因為沒有天敵,繁殖能力驚人,對農作物造成了嚴重的損害,給農民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損失。
    2023/07/10 23:06
  • 繁殖太快速!1晚能抓400隻綠鬣蜥大軍甚至與鴨搶食

    外來種綠鬣蜥在台肆虐,每年5到6月是繁殖期,台南抓蜥達人J爸,日前在台南就逮到大量小綠鬣蜥,短短4小時捕捉到400多隻;他們前往高雄一處養鴨場,由於綠鬣蜥不斷與鴨子搶食葉菜,他們也以特製的鐵籠子,設陷阱捕捉綠鬣蜥。專家說,全台綠鬣蜥數量數十萬隻跑不掉,對農作物的危害還不小。
    2023/06/28 20:20
  • 落花生新品種「台南19號」誕生 香氣濃郁、色紅討喜

    全台落花生品種9成出自台南區農改場所培育,迎合蒸花生風味好又不上火,漸受到消費者喜愛,台南區農改場再選育出新品種「台南19號」,香氣濃郁,蒸煮後可維持討喜的紅色。
    2023/06/23 15:24
  • 台灣成蘭花王國 重要推手來自於「溫室」產業

    隨著氣候變遷越來越劇烈,種植農作物也得仰賴溫室來調節溫度,才能生長的更好、維持穩定產量,台灣有一家30年的溫室業者,靠著智慧溫室技術以及專業的溝通,版圖從台灣擴及到全球,成為另類的台灣隱形冠軍。
    2023/06/22 22:48
  • 昔孕育古文明今成毒湯 底格里斯河污染嚴重

    氣候變遷給全人類帶來挑戰,土地水源都成為爭奪的資源,肯亞野象群常偷吃農作物,造成人象衝突,動保組織引進蜂箱送給農民,用不傷害動物的方法,讓大象們至少在收穫季節,甘願走避。智利則有人棄用除草劑,改引進羊群到森林間啃食地面植被,「吃出防火線」的做法,證實可有效降低野火蔓延。但人類製造的垃圾,就真的很難從地表徹底消失,孕育古文明的大河底格里斯河,遭嚴重汙染,已成為伊拉克巴格達地區的毒湯垃圾河。
    2023/06/12 19:53
  • 綠鬣蜥又惹禍!台南農民見芒果被吃氣急通報

    台灣有害外來種綠鬣蜥,在南部氾濫繁殖,頻繁出沒,成為附近居民的煩惱,近期高雄才爆出一晚抓了74隻綠鬣蜥的消息,恐怖數量嚇壞了不少人,最近台南市農業局又接獲了農民請求派員抓綠鬣蜥,果園的農作物被綠鬣蜥吃掉,辛苦栽種的成果被外來種生物破壞,讓農民十分懊惱。
    2023/06/01 19:46
  • 亞洲成烤爐!台南罕見5月飆出40度高溫 鄭明典:明年還可能更熱

    極端氣候影響越來越劇烈,而專家預估今年進入聖嬰年,夏天溫度可能會再突破新高溫,我們台灣雖然是海島型氣候,相對熱浪發生機率比較小,但是仍可能會出現40度的高溫,不只要防止熱傷害,農民也得預先做好防護,防止農作物損傷的狀況再發生。
    2023/05/22 22:55
  • 圖輯/義大利遭遇嚴重洪災 釀14死、3.6萬人被迫撤離

    義大利東北艾米利亞-羅曼尼亞大區(Emilia-Romagna),近日遭逢暴雨與洪災侵襲,造成當地多個城鎮變成水鄉澤國,暴雨夾帶土石泥流,不僅破壞當地居民住家和農作物,甚至釀成14人不幸喪命的悲劇,更讓3.6萬人被迫暫時離開家園,躲避這場洪災的衝擊。聽聞國內發生嚴重災害,本在日本參與七大工業國(G7)會議的義大利總理梅洛妮(Giorgia Meloni)也提前返回羅馬坐鎮,指揮相關單位進行救災和提供援助。
    2023/05/21 16:25
  • 糧食危機?陸「退林還耕」強迫復耕 可能失敗告終

    中國大陸推行20多年的「退耕還林」政策近期大逆轉,不顧早已變遷的時代背景,上演強迫復耕的大秀,也讓外界猜測,是不是宣稱「端穩14億人飯碗」的「大國糧倉」,遇上糧食危機。TVBS北京特派陳韻雯今(18日)於《FOCUS國際話題》中,接受主持人劉亭廷線上訪問表示「中國大陸為了防止洪水與沙塵暴,實施了20多年的『退耕還林』政策,突然在近日轉變為『退林還耕』,也就是將大片林木連根拔起,再重新整地種植農作物,引發網路議論。有網友分享,四川斥資300多億人民幣打造的生態綠道,被通通剷除改為稻田,公園城市一夕之間成為田園城市,但是根據預估,得花超過400年才能回本,因此被批評為浪費公帑,網友甚至以『比秦始皇修長城還偉大的壯舉』來嘲諷官方。」
    2023/05/18 16:29
  • 烤焦啦!台南立夏飆破40.1度 全台最高溫 芒果快曬成乾

    南部民眾熱壞了,就在6日立夏這一天,全台最高溫不在台東,而是在台南南化,氣溫飆破40.1度超高溫,當地剛好又碰到廟會,讓鋼管辣妹們曬暈了,撐起陽傘跳舞,而南部乾旱嚴重,屏東高樹出現有20公頃農地抽不到地下水,農作物全都要乾死了。
    2023/05/07 13:13
  • 立夏來臨!3習俗+4養身重點一次看 千萬「別在這」穿鞋

    今年5/6是立夏節氣,代表春季正式結束、邁入夏季,天氣將邁入炎熱,並且雷雨增多,農作物也將要進入旺盛生長的重要節氣。也因此,會有許多禁忌習俗以及養生的注意事項,讓我們一起看看在迎來立夏時節該遵循些什麼吧~
    2023/05/04 14:18
  • 氣候變遷衝擊!因應乾旱 研發早熟稻可縮短生長期

    台灣中南部已經有將近半年沒有下雨,導致農作物的生長面臨挑戰,農改所經過選種技術,培育出可以縮短生長期大約20天的早熟稻,可以達到10到15%省水效果,成為因應氣候變遷乾旱的解方之一,另外,農委會也開始鼓勵雲林缺水地區將水田轉為旱作,來化解乾旱休耕危機。
    2023/04/22 22:31
  • 穀雨轉大運!「4生肖如神助」錢賺不完 納福3招旺翻整年

    二十四節氣之一的「穀雨」將於今(20)日下午4時14分登場,代表寒潮天氣結束,利於農作物中穀類作物的生長。《科技紫微網》也點名4生肖要把握轉大運機會,加碼3招開運秘技讓您一路旺到年底!
    2023/04/20 12:09
  • 穀雨禁忌曝!4生肖血光意外難躲 命理師急籲:恐遇死亡危機

    今(20)日下午4時14分將正式進入二十四節氣之一的「穀雨」,代表寒潮天氣已結束,極利於農作物中穀類作物的生長,天氣溫和,雨水明顯增多,是農作物生長發育最好的時節。對此,民俗專家楊登嵙提醒4生肖在這半個月之間務必特別留意,並分享6大禁忌提供民眾參考。
    2023/04/20 10:09
  • 育成新品種馬鈴薯「種苗6號」 口感綿密產量增

    種苗改良繁殖場今天發布費時12、13年育成的馬鈴薯「種苗6號」,產量比目前栽種40、50年的克尼伯多15%,且薯味濃郁、口感綿密,最快2026年2月有最新採收成品可上市嚐鮮。
    2023/04/19 21:08
  • 品冠驚爆不再生第3胎!背後原因曝光 自招「不舉」笑了

    品冠今年受到馬來西亞世界宣明會的邀請,擔任大馬今年飢餓三十愛心大使。他熱心支持及響應人道救援工作,也十分關心和倡導兒童與青少年的權利,品冠也探訪當地村民耕種農作物情形,體驗了採收薑、油棕果實。當天採收的油棕果實一顆重量就重達25至30公斤重,他在現場想舉起其中一顆油棕,因為初次嘗試體驗加上油棕太重,所以舉不太起來,惹得大家哄堂大笑,已有2小孩的他,接受當地媒體訪問笑說不會再生第3胎,「(51歲)年紀不輕了,不如把體力拿來做好事」。
    2023/03/27 17:01
  • 打食品通膨!法國「凍漲」三個月 大罷工又蠢動

    對抗食品通膨危機,歐美都有動作,上星期,美國政府宣布三項新的合作案,一方面強化烏克蘭的農業生產,另一方面協助農作物供應全球;而在法國,當局則和家樂福等主要連鎖超市達成協議,要對一系列民生物資「凍漲」,法國財長表示,這波折扣將讓零售商付出「上億歐元」的成本;與此同時,法國又有一場大罷工在這星期登場,預計將無期限癱瘓全國經濟!
    2023/03/07 19:57
  • 咖啡農注意 防治獼猴危害農作物神器 雲林電圍網補助起跑

    雲林縣林內鄉、古坑鄉及斗六市每年柳丁、柑橘等經濟果樹產季,都會傳出臺灣獼猴危害農作物事件。為減輕農損,林務局及雲林縣政府110年起擴大補助架設電圍網措施,盼減少農民損失。
    2023/02/26 11:47
  • 地球第二大的天然碳庫! 維持土壤健康需靠友善耕作

    台灣地處亞熱帶地區,高溫多雨造就土壤特性,而土壤的健康度也跟農作物產量息息相關,像是位在台南玉井的農民,用溫室栽種番茄,不過近年來卻發現,每一區的產量有所不同,找來專家團隊來檢驗,才發現原來每一區的土壤質地不同,在栽種上也要有區隔,而維持土壤健康,不只能幫助作物生長,也能儲存二氧化碳,成為地球的天然碳庫。
    2023/02/19 22:27
  • TVBS《FOCUS世界新聞》攜手《天下雜誌》探索漁電共生商機

    各國積極推動永續能源,台灣也不例外,南台灣雖然陽光相對充足適合發展太陽能發電,但卻不見得有一大片平坦的面積能打造太陽能發電廠。在養殖漁場上方架設太陽能板,使用漁電共生的發電方式,也成為另外一種選擇。今(11日)《FOCUS世界新聞》邀請到《天下雜誌》主編劉光瑩接受主持人譚伊倫線上訪問表示「漁電共生起源於前幾年台灣在綠能發展中嘗試農電共生,但因為農作物需要光合作用,太陽能板的裝設會使作物無法種活,因此就出現了獨創的『漁電共生』,顧名思義是在過去都是露天的養殖魚塭上加裝太陽能板,目前陽光充足、養殖漁業聚集的西南部沿海縣市中,以嘉義、台南用地申請最為集中。」
    2023/01/11 16:44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