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 歷史搜尋:
  • 熱門搜尋:
    駐外館處鄭華娟國民黨Instagram工廠大火伊斯法罕食物中毒大潭電廠不鏽鋼砧板套組台積電
  • 搜尋:

    碳排放量 結果共196筆

  • AI太陽能養白蝦 傳統養殖變身高科技產業

    對抗全球暖化,是全球首要議題,世界各國也紛紛以2050年淨零排放作為目標,Discovery頻道的全新節目,聚焦在台灣的再生能源產業,透過和金融機構合作,桃園的一間高中,建造了全台最大的太陽能球場,一年可以減少1100噸的碳排放量,另外嘉義的白蝦養殖場,也導入AI太陽能,為節能減碳,盡一份心力。
    2022/11/26 11:15
  • 保證美國減碳達標! 拜登示警:「地球生命」正處危急關頭

    美國總統拜登11日在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7次締約方會議(COP27)指出,在氣候危機下,「地球的生命」正處於危急關頭,並保證美國將如預期縮減碳排放量。
    2022/11/12 08:24
  • 英再流行燒柴取暖 全球再9年恐花光碳預算

    高漲的電費,讓英國越來越多民眾入冬轉向燒柴取暖,雖然省了開支,卻增加環境成本。最新一份研究顯示,今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比去年高出1%,其中歐盟的煤炭排放有所上升,美國的整體排放也比去年高1.5%。隨著人類步步逼近升溫煉獄,各行各業想方設法降低環境負擔,瑞典正在使用氫氣煉鋼,巴黎空中電動巴士預計2024年上路,至於智利則啟用了第一座混合再生能源發電廠。
    2022/11/11 19:50
  • 靠科技媒合 減剩食+助貧+發展自駕+減碳一次滿足

    根據聯合國環境署統計,每年有十多億噸的食物被丟棄,增加10%的碳排放量。美國就有食物拯救機構,利用科技平台媒合,讓民眾幫忙運送過剩的食物,交到需要的機關團體手上。甚至出動無人車協助搬運,不只解決食物浪費問題,還能幫忙展開自動駕駛測試。目前已經減少將近2萬公噸的碳排放量。
    2022/11/11 14:02
  • 學者:台灣2005年迄今未見減碳效果 籲善用藍碳

    台灣科技媒體中心表示,全球碳計畫研究團隊今天發布「2022年全球碳預算」報告,顯示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沒減少;國內學者提醒台灣2005年迄今未見減碳效果,建議善用海洋藍碳。
    2022/11/11 09:47
  • 免費提網沒了!小7明日起陸續停供 得多掏2元買提袋

    為響應環保,超商7-ELEVEN宣布明(12)日起全台逾6500家門市將陸續停止提供咖啡及鮮食的一次性免費提網服務,鼓勵消費者自行攜帶購物袋並重複使用,如忘記自備環保袋,可在結帳時加購咖啡或鮮食提袋,售價皆為2元,業者估計,推估未來一年下來可減少超過354噸的塑膠垃圾產生,相當於711噸碳排放量。
    2022/10/11 11:16
  • 德國低價火車月票吸人潮 3個月內碳排狂降180萬噸

    全球通膨情形不斷加劇,燃料價格不斷上漲導致民眾生活成本越來越高。德國政府在今年6月推出了一項,為期3個月的9歐元(約274元新台幣)的「火車搭到飽」月票服務。結果不僅大受民眾歡迎,官方統計跟發現,這項計畫在過去3個月以來,讓德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大幅減少了180萬噸。
    2022/09/11 17:00
  • 世界第一夢碎!哥本哈根宣告放棄2025碳中和目標

    北歐國家丹麥一直以來都是對抗氣候變遷的國際典範,通過《氣候法案》幫助該國實踐逐步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目標是在2030年減少70%的溫室氣體排放。不過,首都哥本哈根(Copenhagen)日前正式宣布,放棄在2025年達到「碳中和」的目標,想成為全球第一個達到這項標準的首都城市,恐怕還得再等等。
    2022/08/28 16:44
  • GroupM群邑媒體推出全球媒體脫碳框架

    新的測量方式能對全市場和全渠道的廣告碳排放進行評估,支持WPP實現引領行業的淨零承諾   群邑將與致力於媒體脫碳的行業機構和組織共享測量框架,推動標準化的測量   WPP旗下的媒體投資集團-GroupM群邑媒體,全球發布了其新開發的全球碳測量框架用以測量並降低媒體廣告的碳排放。該框架是一套創新的測量方式,基於溫室氣體議定書(GHGP: Greenhouse Gas Protocol)的標準,通過細化媒體價值鏈,定義出必要的數據輸入,測算出廣告生命週期五個階段的碳排放量,涵蓋所有形式、所有渠道和所有市場。
    2022/07/21 16:51
  • 桃園推行低碳自治條例6年有成 溫室氣體排放量再創新低

    桃園市溫室氣體碳放量再創新低,最新一次碳盤查(2020年)數據顯示,桃園市的溫室氣體排放量(2,929.7萬噸)較升格前下降16.75%,已低於2005年基準值水準,桃園市在人口及經濟持續增長下,逆勢降低碳排放量,持續穩健邁向2050淨零目標。
    2022/07/05 14:38
  • 使用化石燃料影響壽命 全球人類因空汙少活2年

    研究人員今天表示,微小空氣汙染粒子使得全球人類的壽命縮短兩年以上,這些粒子多半是透過燃燒化石燃料產生。
    2022/06/15 14:08
  • 7年來地球熱到最高點 人類環保不及格

    人類保護地球的最新成績單出爐,沒有及格!世界氣象組織公布2021年地球氣候報告:過去七年是地球整體溫度最熱的七年!海平面上升、區域與海水溫度、二氧化碳排放量,這幾個指標都創下新高紀錄,顯示人類還是不夠環保,使用太多化石燃料。美國開始了幾項城市實驗,希望降低熱島效應、更妥善利用水源,專家也有些家居節能省水的建議,不僅愛地球,也是幫自己省錢。
    2022/05/19 19:57
  • 淨零碳排海嘯來襲 調查:9成企業做不到完整「碳盤查」

    淨零碳排已經成為全球共識,現在許多國際品牌都要求上游供應鏈揭露碳排放量,否則將無法爭取訂單。有鑑於此,台灣廠商必須先做到「碳盤查」,也就是詳實計算並掌握排碳來源,才能逐步落實減碳工作。經濟部工業局最新表示,接下來將以「母雞帶小雞」的模式,也就是大企業帶頭、輔導中小企業,最終目標是170萬家企業都完成碳盤查,經過第三方單位認證後,就能獲得國際承認的碳足跡。
    2022/03/02 23:01
  • 「碳中和」掀全球熱議!這十大新興環保趨勢不可不知

    淨零Net Zero是什麼?近年來因環保意識抬頭,碳中和不僅成為國際間所重視的議題之一,為化解全球暖化危機,世界各國包含台灣在內,已取得共識,並陸續宣誓以2050年完成淨零碳排為目標,碳中和趨勢已然成形。所謂「淨零」(Net Zero)指的是以二氧化碳為主的七大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二氮、氫氟碳化合物、全氟化碳、六氟化硫、三氟化氮),總排放量趨近零值,人類才有機會在氣候變遷的危機中和生存下來。
    2022/02/09 19:31
  • 木造建築更環保 日本挑戰首座純木大樓

    全球大多數先進國家節能減碳政策明確,尤其歐盟進度超前,常見企業間要求整體產業鍊必須達成一定的綠色目標。綠能腳步大幅落後的日本努力跟上,近來就興起木造潮流;不論是車站、大樓或公共設施,都能見到大量木造建築。橫濱更在興建全日本首座純木造大樓,碳排量比使用鋼筋少了3千噸,相當是1600人一年的排放量。
    2021/12/08 19:55
  • 諷刺!COP26「拖稿加班」 恐成史上碳足跡最高大會

    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6屆締約方大會(COP26),因為各國談判代表遲遲未能就協議達成共識,直到英國時間13日下午5時,還在開會協商,有當地媒體報導,大會越慢結束,產生的碳足跡就會越高,專家計算,格拉斯哥大會所產生的碳排放量,將會比上一屆馬德里氣候大會整整多上一倍,將成為史上碳排放最高的氣候大會。
    2021/11/14 08:44
  • 尷尬!拜登氣候峰會排「甲烷」 長又響惹卡蜜拉羞笑

    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日前到蘇格蘭參與COP26氣候峰會,他的目標是要呼籲減少碳排放量,但他在酒會中卻不小心撇風,不僅意外增加微量「甲烷」,而且屁聲又長又響,讓站在一旁的康瓦爾公爵夫人(Duchess of Cornwall)卡蜜拉忍不住羞笑,之後更逢人就提起這段趣事。
    2021/11/08 17:50
  • 領袖搭私人飛機趕場 環團批「偽君子」!李登文:處境兩難

    G20峰會中,各國領袖同意將全球升溫幅度控制在攝氏1.5度內,但卻沒有提出具體行動,因此外界也十分關注COP26是否會有新的突破。旅歐資深媒體人李登文今(3日)於《FOCUS午間新聞》中,接受主持人黃星樺線上訪問表示,「環境議題備受關注,但氣候峰會尚未有具體結果,就先傳出小插曲,根據英國媒體統計,各國領袖、官員,共搭乘400多架私人飛機到英國參加氣象峰會,造成1萬3千噸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超過1600名蘇格蘭民眾一年碳排量總和,因此也被環保團體批評是『偽君子』。」李登文補充「一場會議動用數百輛轎車在市區奔馳,被批評也在所難免,但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情況產生,其實是基於防疫考量,每輛車能承載的人數減少,車輛需求也隨之增加,這就是『舉行大型國際峰會』及『面對環境議題』會面臨的兩難處境。」 另外,西歐國家推行綠色通行證後,生活逐漸回到正軌,但先前卻傳出,生成綠色通行證的QR code密碼遭竊,且流傳與網路上,恐怕因此出現假的通行證,李登文說明「歐盟專案小組已正視此問題,目前有疑慮的通行證也被取消了,但是否會造成後續負面影響,仍有待觀察。」
    2021/11/03 15:21
  • 吃對麥當勞食品做環保 「無敵大麥克」碳排放最高!

    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6)在近日召開,關於環保的議題成為各國焦點,多國領袖也承諾減少溫室氣體排放。而一項網路計算工具就揭露,在全球大人小孩都愛的麥當勞,其眾多品項中「無敵大麥克」竟是最不環保的食物,製造一個無敵大麥克所需碳排放量相當於一輛汽車跑24公里距離,顯示少吃肉也能為地球貢獻一份心力。
    2021/11/03 11:07
  • 拯救氣候危機!2050淨零碳排是口號? 專家:台灣難做到

    國際上最夯的議題之一,就是淨零碳排,尤其剛剛落幕的G20領袖高峰會,成員國的碳排放量就占了全球的八成,要怎麼減碳,才能達到2050淨零碳排目標,成為一大考驗;而我們台灣也正要將2050淨零目標入法,有專家就直言牽涉到的不只發電,還有交通、農業、工業發展都與碳排放有關,要達標非常困難。
    2021/11/01 23:06
  • 暖化限制1.5度以下!G20與氣候峰會盼達減排目標

    在全球各地陸續經歷洪水、森林大火等極端天氣肆虐之下,周六起在羅馬召開的兩天G20峰會,就需要為周日在英國格拉斯哥召開的全球氣候峰會做好帶頭作用,以實際行動緩解氣候暖化問題,就成為重中之重。但身為全球碳排放量最高的國家,中國大陸國家主席卻是兩個峰會都不親身參與。目前峰會公報草稿顯示,各國有意將全球暖化的溫度上升控制在1.5攝氏度之內,但對溫室氣體排放歸零的時限,尚未有共識。但氣候變遷造成的環境惡化共業,全球人民都得共同承擔。
    2021/10/29 20:00
  • 減碳良藥還是環保贖罪券? 碳補償機制爭議性大

    在COP26會議前夕,澳洲等國紛紛提出淨零碳排的承諾,其實不論是企業還是國家,都不可能將溫室氣體排放量降到零,達成目標的方式就是採用所謂的碳補償,替代性抵銷排放的二氧化碳。但目前全球沒有完善的相關法規和交易機制,有專家警告,市場上越炒越熱的碳補償,恐怕淪為環保洗白的工具。
    2021/10/29 12:30
  • 人均7.2噸!大馬降低碳排面臨考驗 胡逸山:啟動可再生能源減少依靠柴油

    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6即將於下周在蘇格蘭舉行,近期馬來西亞總理依斯邁沙比里也喊出,2030年時馬來西亞的碳排放量將降低至45%目標,但根據聯合國公佈的報告顯示,馬來西亞的碳排放成長率自1990年以來快速飆升,人均碳排放量達7.2噸,位居世界第26位,所以這項決策可謂困難重重。今(25)日邀請到馬來西亞太平洋研究中心首席顧問和新加坡國際事務學會資深研究學者胡逸山於《FOCUS午間新聞》中,接受主持人黃星樺線上訪問表示,「在八零九零年代馬來西亞經濟迅速成長,變成工業化國家,工廠林立促使大量發電需求,且馬來西亞主要以柴油發電,所以碳排放量偏高,加上馬來西亞是熱帶國家,民眾時常需要開冷氣,因而消耗大量電力,帶來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排放,以及熱帶雨林在過去被大量砍伐,改種經濟作物,導致馬來西亞的人均碳排比世界工廠中國大陸4.6噸多。
    2021/10/25 14:58
  • 免關門!美參眾兩院通過臨時開支法案 翁履中:通貨膨脹成政治人物嚴重課題

    美國債務危機迫在眉睫,政府即將面臨關門窘境,而美國國會參眾兩院在9月30日相繼通過臨時開支法案,同意給予政府維持運作到12月3日的資金,讓政府暫時逃過停擺的命運,但波經劑亂流卻造成美股指數大跌。德州州立大學副教授翁履中今(1日)於《FOCUS午間新聞》中,接受主持人詹舒涵線上訪問表示,「雖然美國物價在疫情後逐漸飆漲,但近期民眾越來越有感,而美國聯準會主席鮑爾也指出,這種情況是短期效應,不會維持太久,然而對於何時結束卻沒有答案,其中造成美國通貨膨脹很大的原因是疫情恢復、產業復甦所導致,但也能看出民眾有感對政治人物的衝擊和壓力,若執政黨在未來沒有解決這項問題,2022年的期中選舉民主黨將會有很大的衝擊。」 另外,大陸限電令嚴重衝擊台商,許多工廠被迫停工生產,也間接影響全球經濟,翁履中認為,「因為全球經貿互賴、高度連結的關係,導致大陸限電對多方都有衝擊,而過去幾個月來,大陸因為經濟復甦,導致訂單量提高,能源需求量變大,加上大陸政府要降低碳排放量,而提出的『能量雙控』政策,導致限電狀況非常嚴重,不只大陸當地產業有衝擊,美國、台商,甚至全世界經貿都會有衝擊,所以,全球應該要擔心,若大陸限電一直持續,全球經濟將受到影響。」
    2021/10/01 15:50
  • 美討半導體機密?聯手歐盟解決晶片荒 翁履中:美歐盼自己國家保持科技領先

    近期新成立的美國-歐盟貿易和技術委員會(TTC),首場會議29日在美國匹茲堡召開,公告的聯合聲明指出,雙方將聯手解決晶片短缺、科技問題,以確保半導體供應,並抗衡中國大陸支配的局面。德州州立大學副教授翁履中今(30日)於《FOCUS午間新聞》中,接受主持人黃星樺線上訪問表示,「美國和歐盟都是站在自己國家利益角度為出發點,希望自己國家能永遠保持在科技領先的前端,所以對目前領頭的亞洲半導體公司所提出的要求,雖然表面是索取財務資料,看似無害,但實際上這些資料卻能讓其他國家推測出對手實力,對半導體公司而言是把優勢、技術曝光,所以引起商業界反彈。」 另外,大陸限電危機引發全球關注,大多數人認為這和大陸對澳洲的「禁煤令」有關,翁履中提到,「若中國大陸想要解決限電危機,只要政府想要做都可執行,因為大陸在決策上和西方民主國家思維不同,針對人民的聲音是可以直接用各種政策解決,而這次的限電危機或許是個政策考量,大陸曾在國際間承諾會努力降低碳排放量,而限電可導致碳排放量下降,以便大陸達成減碳排的成績,並在國際間獲得更多籌碼談判,但相對的在全球化之下,大陸限電對全球產業鏈都有衝擊,身為全球製造中心的大陸,各國無法置身事外,尤其是現在高度互賴,不管市場或勞動,大陸都是全球重要角色。」
    2021/09/30 16:04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