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 歷史搜尋:
  • 熱門搜尋:
    我的婆婆台電害蟲滅蟲劑雲端存取空間台積電邱昊奇鄭華娟大S苗栗
  • 搜尋:

    永續報導 結果共311筆

  • 噗噗共乘來了:偏鄉Uber 部落頭目當運將 老少通載

    由國立政治大學陳芷晴、林宣佑、郭又華完成的作品「噗噗共乘來了:偏鄉Uber 部落頭目當運將 老少通載」獲選第五屆「全球化文永續報導獎」社會價值獎!!!「噗噗共乘」號稱偏鄉Uber,並採用「需求反應式公共運輸服務(Demand Responsive Transit Service,DRTS)」的精神,招攬當地居民化身司機,由交通部科顧室針對偏鄉交通問題而研發的新計畫,委託鼎漢國際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營運,目前在台灣五處偏鄉服務,包含花蓮縣的卓溪鄉。
    2021/10/03 19:05
  • 六都新印象

    隨著「返鄉」、「認識在地」熱潮興起,近年來,許多六都年輕人回到家鄉深耕,《聯合報》記者團謝汶均、許瑋琳、洪欣慈記錄了不同六都青年選擇留鄉、關懷家鄉、參與建設家鄉的故事,希望讓更多人看見,在六都各個角落,都有一群返鄉或留鄉的青年,正默默為自己的家鄉努力。該報導更獲得了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融媒體類首獎!
    2021/10/03 19:05
  • 百年風沙

    國立教育廣播電臺彰化分臺劉文珍作品,「百年風沙」榮獲第五屆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音頻類優等獎!濁水溪出海口的「風飛沙」,也就是所謂的「揚塵」,早在康熙36年郁永河的「裨海紀遊」中「滿天風沙,揚塵蔽日」;因此,在濁水溪出海口的民眾總說他們生活是「300年呷飯攪沙」。人類如果沒有限度的使用濁水溪或是大自然,急遽變化所發生的災害將由人類自己來承擔。
    2021/10/03 19:05
  • 綠能煉金術:第一手訪談原音大公開 揭漁電共生黑幕

    缺電、能源議題備受關注,針對政府力推的綠能政策「漁電共生」,聯合報記者林育如,林奐成走訪中南部6大縣市調查,節目中獨家公開5段關鍵訪談錄音,敘說基層心聲,帶領聽眾走進現場,看見漁電共生5大亂象,包括:假養殖真賣電、政府監管互踢皮球、政客圈地牟利、台電恐用更高成本買綠電,以及對漁業和鳥類生態帶來的衝擊。該報導「綠能煉金術:第一手訪談原音大公開 揭漁電共生黑幕」榮獲第五屆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音頻類優等獎。
    2021/10/03 19:05
  • 走出高牆 上學了

    鐵窗內的故事,華視記者李宜庭、羅哲超透過採訪鏡頭,記錄監所孩子們的上學路。而攜子入監是無助、也是無奈,在高牆內,母子親情的維繫,孩子的人權和發展,如何平衡都是考驗。該作品更獲頒第五屆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長影片類優等獎。
    2021/10/03 19:05
  • 餵養,錯了嗎?

    2021《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專業組融體類優等獎作品《餵養,錯了嗎?》,由「窩窩wuowuo」蘇于寬、朱翊瑄、陳信安、何怡君、林昕慧、顏吟竹、陳億瑞製作。本專題特製響應式網頁設計,兼顧網頁版與行動版閱覽需求,提供閱聽眾極佳的沉浸閱讀體驗,也讓流浪狗這動保老題材,透過融媒新形式而饒富興味。
    2021/10/03 19:05
  • 防疫戰場上的後送車隊

    警察廣播電台臺北分臺記者林夢萍作品,「防疫戰場上的後送車隊」透過採訪多位全副武裝的防疫計程車輛駕駛,讓聽眾認識到在疫情緊繃期間,這群防疫計程車駕駛們默默的努力與付出,並承受著巨大的身心壓力。該作品榮獲第五屆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音品類首獎!
    2021/10/03 19:05
  • 垃圾去哪了

    慈濟新聞團隊李佩玲、萬家宏、黃照峰、林妍君、林國新、林文森、鄭青青、謝啟泉製作專題《垃圾去哪了》,探討垃圾回收及再利用的專題,獲頒第五屆《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長影片類優等獎。根據統計,全球77億人,每年產生2.1億噸的固體廢棄物,這些廢棄物,若夾帶雜物甚至是有毒物,就被稱為洋垃圾。全球出口洋垃圾的國家,分別是德國、日本、美國、法國跟荷蘭,這是行之有年的商業模式,其中中國大陸是最大的買家。
    2021/10/03 19:05
  • 遁地「忍者龜」的幽暗危機:下水道工安事故增多,誰來重視?

    第五屆「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學生組平面類首獎作品「遁地「忍者龜」的幽暗危機:下水道工安事故增多,誰來重視?」由國立台灣大學黃立安、房荷庭採訪報導。文中指出,長期以來,社會多關注建築工程業的工安意外,而這群長期遁地於下水道陰暗環境的「忍者龜」,其工安環境與勞動條件,卻鮮為人知。
    2021/10/03 19:05
  • 社群的羊群效應

    網路世代,一個人在社群上發表言論,或許只能代表個人想法,但若越來越多人針對同一個事件目標,抱持相同看法,透過鍵盤敲打出的字句,就能展現出網路群眾力量,甚至影響到他人的觀感與見解,「網路溫度計」透過大數據,以「行為」分類社群上的貼文型態,並進一步分析「高雄鳳山少女霸凌事件」、「高雄未成年少女監禁案」的傳播路徑、網友的行動門檻,利用大數據解釋鍵盤上字句、按讚行為,如何化為實際行動。 該報導《社群的羊群效應》獲頒2021年《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融媒體類社會價值獎。
    2021/10/03 19:05
  • 體檢營養午餐揭密

    你知道「你的孩子,在學校吃了什麼」嗎? 目前營養午餐沒有專法,地方政府各自為政,長期凍漲壓價,好壞落差很大,TVBS記者謝賢熺、林上筠揭露嘉義縣溪口國小清寒學生的低價營養午餐,有可能演變成的食安問題,帶領觀眾看見底層孩童在校飲食的潛藏危機,發人省思,獲頒第五屆《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短影片類社會價值獎。
    2021/10/03 19:05
  • 人生最後一哩由他陪伴 送行者的專業化之路

    由國立台灣大學劉潔完成的作品「人生最後一哩由他陪伴 送行者的專業化之路」獲選第五屆 「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學生組融媒體類優等獎!生命禮儀服務,是每個人在生命最後一刻都會需要的服務,但由於台灣社會文化因素,大多數人在那一刻之前習慣不看、不談、不聽身後事。
    2021/10/03 19:00
  • 奪命樹災:台灣的都市林危機

    2021第五屆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學生融媒體優等獎,由世新大學陳怡岑完成的作品「奪命樹災:台灣的都市林危機」得獎。2020年5月19日晚上,台南北區學校旁的路樹忽然倒塌。路樹波及鄰近汽、機車,造成一名女機車騎士失去寶貴生命。作者整理「樹災事件簿」後,追索與樹木的修剪形狀竟有密切關係,再往下探索法規與執行實況,甚至修剪者的證照問題,最終提出科學化的解方。
    2021/10/03 18:00
  • 城市桃花源:八煙聚落生態復甦之路

    由國立臺灣大學房荷庭、黃立安完成的作品「城市桃花源:八煙聚落生態復甦之路」獲選第五屆 「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學生組音頻類優等獎!2016年一處絕世美景「水中央」在網絡上爆紅,然而遊客過多導致對當地生態的破壞,當地村民在5年前決議將部落封村。
    2021/10/03 18:00
  • 大旱來襲、掌水工高齡化 科技節水可行嗎?

    第五屆「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學生組平面類優等獎由國立政治大學的吳冠伶、林昕璿、陳嘉怡以及徐嘉璟獲得!報導指出,3月下旬,台灣水情吃緊,創下20年來最大停灌面積。事實上,農民已非首次面臨缺水挑戰,嘉南一帶經常可見年邁的「掌水工」穿梭農田,協調有限的灌溉用水,肩負農業節水的重任。但隨著掌水工高齡化,他們漸難完成繁重的工作。為此,政府進行「精進灌溉節水管理技術計畫」,期望減輕掌水工負擔、增進節水效率。然而計畫對土地規劃具有嚴格要求,且設備成本高昂,計畫雖對節省農業用水具有正面效果,但要達到全面推廣,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2021/10/03 18:00
  • 勞與牢

    由靜宜大學徐詠倪、楊廷進完成的作品「勞與牢」獲選第五屆 「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學生組長影片類社會價值獎! 以30分鐘長的新聞專題呈現外籍移工在台灣面對的法律權益問題、思鄉心境,認真探討勞工、雇主、仲介間的失衡關係,並呈現民間組織如何關注發聲。
    2021/10/03 18:00
  • 從印尼到台灣 Universal Volunteer淨灘不分你我

    由國立台灣大學許齡文、劉宜庭、楊令瑜、謝佩玲完成的作品「從印尼到台灣 Universal Volunteer淨灘不分你我」獲選第五屆「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學生組短影片類優等獎!
    2021/10/03 18:00
  • 思而後生

    由世新大學林庭瑄、林依臻、黃庭芳、洪詠嫺、邱鈺庭、吳俊德完成的作品「思而後生」獲選第五屆 「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學生組音頻類社會價值獎! 近年來「人工流產」的議題爭議不斷,不僅牽扯到生命的去留,也攸關女性身體自主權的爭取。節目從不同角度切入議題爭議點,提升大眾對於議題了解程度,提供閱聽眾討論思辨的方向。讓聽眾能了解不同面向的思維與想法,進而進行思辨,提升社會議題討論進程。
    2021/10/03 18:00
  • 憶存南山——跨不過的都市化高牆

    第五屆「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學生組平面類優等獎由世新大學的王君盈、陳韋彤、呂佳蓉、曾以馨獲得。該作品探討全台不少百年公墓陸續面臨拆遷命運。近年台南市政府為活化土地與促進都市發展,著手重劃已有四百年歷史的南山公墓 ,然而,該墓地具備文化、歷史及生態價值,因此開發計畫遭民間文資團體強烈反對。如何在都市發展與歷史保存中取得共識,是目前重整南山公墓時需面對的課題。
    2021/10/03 18:00
  • 海洋魚類資源枯竭 食魚教育永續發展

    由世新大學林芸寬、詹宜庭完成的作品「海洋魚類資源枯竭 食魚教育永續發展」獲選第五屆 「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學生組短影片類優等獎!海洋魚類資源枯竭,已是全球共同面臨的困境。除了環境破壞、過度捕撈之外,人們對於海洋文化的不了解,也是造成魚類資源瀕危的因素之一。有一群人,透過食魚教育,從產地到餐桌,帶領人們了解魚背後的故事,喚醒對於大海的情感,共同守護這片蔚藍的海洋。
    2021/10/03 18:00
  • 永無島之外的快樂

    由國立政治大學阮珮慈完成的作品「永無島之外的快樂」獲選第五屆 「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學生組音頻類優等獎!報導指出,國發會預估2025年,台灣將會邁入超高齡化社會,每五個人就有一位是65歲以上的老人。彼得潘有永無島,沒有世外桃源的我們,面對成為照顧者的壓力,還有老化的恐懼,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讓我們感到幸福?該作品是作者在政大之聲的節目失落事件簿之一,希望能讓聽者深入了解台灣的老化議題,後段訪談到新活藝術執行長康思云,一起來了解如何讓照護者與長者的除了生理健康以外,也能獲得心理健康。
    2021/10/03 18:00
  • 明天就離家出走—與都市原住民對話展

    由國立中正大學曾彼得、楊高潔、徐孟真、林宜潔、王妙禎、孫佳瑜、林馨美、張永騰、陳庭榆完成的作品「明天就離家出走—與都市原住民對話展」獲選第五屆 「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學生組融媒體類首獎!!對於沒辦法長居在原鄉的孩子的負面標籤,製作團隊進行為期一年的行動,含括紀錄短片、部落地圖、歌謠紀錄以及人物專訪,為困於這樣身分認同的孩子及朋友們發聲。
    2021/10/03 18:00
  • 澎湖章魚,以特有種之名

    第五屆「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學生組平面類優等獎由國立政治大學阮珮慈獲得。該作品《澎湖章魚,以特有種之名》是她修習新聞系課程的期末作品,因緣際會在澎湖科技大學林寶安教授的幫助下,認識許多受訪者,採集到豐富珍貴的資訊和見解。
    2021/10/03 18:00
  • 蟲返山林

    由國立台灣藝術大學朱彥銘完成的作品「蟲返山林」獲選第五屆 「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學生組長影片類首獎!!! 拍攝團隊跟隨三位昆蟲採集人,一再走訪山林溪流之間。除了感受採集者的熱情外,也了解環境毫無保留的給了人類源源不絕的資源。期待閱聽眾以尊重的心對待土地,並欣賞這些與我們共生共舞的美麗生物。本片以多處臺灣美景,建構出一個詩意的尋蟲之旅。
    2021/10/03 18:00
  • 從得獎者變主持人 TVBS主播秦綾謙:「就像和永續報導獎一起成長」

    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連續第五年舉辦,今年邀請TVBS主播秦綾謙擔綱頒獎典禮主持人,有趣的是,秦綾謙曾經是參賽者,並且獲得第二屆專業組影片類長版的首獎,時隔三年,同樣的場合,卻有不同的身份,秦綾謙直呼:「感覺像是跟著這個獎項一起成長!」秦綾謙表示,原本第一屆就要參加,但由於當時還在進行採訪,所以沒趕上報名,之後改參賽第二屆並且順利拿獎,現在更要挑戰主持棒!秦綾謙笑說:「之前是坐在台下,等待公布有沒有得獎的緊張,到這次我則是要在台上宣布得獎的同事同業好友們,該我幫他們緊張了!不過不變的是,我的內心一樣充滿期待!因為這是關心環境生態的新聞工作者,最盛大的一個聚會!」
    2021/09/25 15:22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