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切除膽囊 首試「磁力機器人手臂」全球首見
科技日新月異,促進醫療、交通、長照等多個領域快速發展。加州一架客機完成無人起降,全程沒有機組人員在機上,而是通過遠端操作;而在紐約州,試驗AI機器人陪伴年長者,會聊天、說笑話,實施一年下來,成效不錯,長者整體健康與福祉改善了超過九成!至於智利一家醫院,則是成功完成國際第一例,採用「磁力機器人」進行的膽囊切除手術,不僅侵入性更小,效率更高,還能減少患者的術後復原時間。
1天前
-
重現「哈瑪斯血洗音樂節」 以展出廁所彈孔.焦車
哈瑪斯10月7日對以色列發動大規模突襲,在闖入一場通宵戶外音樂節,對狂歡群眾開槍掃射、放火,造成364人死亡。音樂節策展人在台拉維夫舉辦展覽,把從現場取回的鞋子、包包、太陽眼鏡等遺物,以及充滿彈孔的流動廁所、燒毀的汽車,向世界展示當天發生的大屠殺,並且紀念遇難的受害者。以哈衝突結束暫時停火,再度開戰,以色列持續挺進加薩南部,6日邊境城市拉法民宅遭到轟炸;美國表示反對以色列在加薩設立任何緩衝區。
2023/12/07 19:57
-
不是瑪麗亞凱莉!「新」耶誕神曲登排行榜冠軍
隨著耶誕節進入倒數,美國今年耶誕老人持續缺工,愛荷華一座小鎮,只有三個人輪班。而每年這個時候都會聽到的金曲,美國西洋天后瑪麗亞凱莉的「All I Want for Christmas Is You」,從2019年、每到12月開始,就會登上百大單曲榜的榜首,不過今年被另一名女歌手布倫達李演唱的「Rockin’ around the Christmas Tree」擠下,成為第二名。
2023/12/06 20:00
-
2023年碳排再創新高!冰山漂離南極 氣旋襲印度
全球化石燃料的排放量再創新高,由跨國科學家組成的全球碳計畫(Global Carbon Project)所發佈的年度報告指出,今年的碳排量較去年增加了1.1%,主要來自印度和中國。全球暖化加劇下,世界最大的冰山正在逐漸漂離南極洲;而印度南部則遭熱帶氣旋重創,街道被洪水淹沒,全國最大機場之一清奈機場一度停擺;至於東非則在聖嬰現象和印度洋偶極發威下,造成多國暴雨釀災,死亡人數已破350人。
2023/12/05 20:00
-
全美新冠肺炎周均千死!狗染不明呼吸病
天氣轉涼,各種病毒伺機而動;美國呼吸道病例正在激增,新冠肺炎平均每週1千人死亡、1萬5千人住院;兒童感染呼吸道融合RSV也大幅增加,目前醫院床位已滿七成。不過不只人類,現在也傳出許多犬隻感染不明呼吸道疾病,症狀包括咳嗽、嗜睡等,甚至出現部分死亡案例,但目前尚無有效治療方法;一名獸醫師試驗讓一隻狀況危急的狗狗服用輝瑞新冠口服藥,幾天後逐漸康復,現在懷疑席捲全國的神祕狗病毒,可能與新冠肺炎有關。
2023/12/04 19:54
-
歐美耶誕點燈登場!假期購物AI幫挑禮物
時序進入12月,歐美陸續為耶誕樹點燈,耶誕慶祝活動也相繼登場;英國展出由超過1百位專家共同打造的「薑餅城市」;德國則有夫婦在家中擺設555棵耶誕樹,打破世界紀錄;至於今年假期購物季,也充滿科技感,谷歌推出生成式AI幫忙挑選禮物,另外還有AI機器人幫忙分類包裹。不過中東緊張的局勢也影響到各地慶祝活動,德國耶誕市集將加強安檢戒備。
2023/12/01 19:53
-
大湖效應襲!美東北急凍 積雪最高達30公分
美國東北地區,今年第一場大湖效應暴風雪報到,五大湖附近的紐約州、賓州和俄亥俄州都降下驚人雪量,造成交通癱瘓、學校停課,部分地區積雪高達30公分!週四,聯合國氣候峰會將在杜拜登場,作為主辦國的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運用富吉拉豐沛的橄欖岩資源,發展「碳捕捉和礦化」(Carbon Capture and Mineralization ,CCM)技術,透過從大氣中捕獲二氧化碳,再注入地底岩層礦化來達到脫碳目標;不過專家表示全球同類技術的碳封存量與排放量相比,僅微乎其微,質疑對減緩暖化的效益不大。
2023/11/30 20:00
-
泰國水燈「虛擬施放」 守護傳統節日環保慶祝
水燈節是泰國傳統節慶,民眾會將花籃獻給水神祈福、消災,但這些祭品也正在造成河川汙染。今年曼谷市中心的翁昂運河,改採虛擬施放,邀請民眾在印有不同水燈樣式的紙上著色,或使用平板上色,再投影到河面,藉此實現環境保護和尊重民俗之間的平衡。根據官方統計,今年有三千多盞「虛擬水燈」被點亮。
2023/11/29 19:59
-
舊輪胎再生變鋰離子電池 電動車電力更永續
全世界一年產生的廢棄輪胎逼近3千萬噸,然而隨著電動車普及,這一數字預計還會提升;智利一間新創公司有解,把廢輪胎回收後產生的「碳黑」轉換成石墨,用於電動車電池,讓原本市場價值較低的材料也能被有效利用,也讓鋰離子電池生產更加永續。而在瑞典,則啟用全球最大塑膠分類廠,能自動分類當地常見的12種塑膠類型,提高回收再利用率,在首都的超市,民眾已經能購買到95%都是使用回收塑膠包裝的產品。
2023/11/28 19:57
-
秘魯冰川消失一半!AI助攻掌握冰山融況
全球各地冰川迅速融化,引發空前危機。科學家開發出一套AI系統,能更快速且準確地繪製出冰山的面積和輪廓,即時做出反應。巴基斯坦有80萬人居住在距離冰川15公里的範圍內,隨著冰川消融釀成洪災,現在安裝監視器和感測器,提前示警避難。至於南美洲秘魯,擁有世界最多的熱帶冰川,但在過去58年中,已經失去了超過一半。
2023/11/27 19:55
-
英鄉間「抱抱乳牛」爆紅 3小時1500台幣放鬆體驗
生活緊張、需要紓壓嗎?英國東約克郡農場推出「擁抱乳牛」體驗,一次1千5百塊台幣,可以花三個小時和牛抱抱、幫牠梳理毛髮來達到放鬆、釋放壓力的目的。而在伊拉克北部的基爾庫爾,也善用動物和大自然,為受創傷的兒童提供心理治療。歲末將至,當民眾沉浸在慶祝氛圍時,孤獨感也容易襲來,專家建議從降低社群使用,多與人接觸,來減緩不舒服的情緒。
2023/11/24 20:00
-
美加邊境飛車炸毀2死1傷 紐約州長:非恐攻
美國與加拿大的邊境在週三(22日)上午,驚傳爆炸意外,造成兩死一傷,一輛汽車在靠近尼加拉瀑布的檢查站,撞上分隔島車身飛起來,接著墜地爆炸起火。這座大橋是美加邊境最繁忙的關口之一,又正值美國感恩節假期前夕,一度引發兩國相當緊張,不過最後官方判定並不是恐怖攻擊,而朝交通事件方向調查。
2023/11/23 19:59
-
數位乳癌分身!西班牙用AI模擬多元醫療選項
乳癌是全球最常見的癌症,在西班牙更是女性癌症的頭號殺手,現在研究人員正在為患者建立所謂的「數位雙胞胎」,也就是數位分身,透過穿戴式裝置收集大量數據,再運用人工智慧整合、預測疾病發展,以開發出更精準、個人化的療程。而在英國,則承諾將在2040年前消除子宮頸癌,計畫透過HPV疫苗的接種和擴大篩檢,在不到20年間,實現這個野心勃勃的目標。
2023/11/22 19:50
-
飲食新寵!魚罐頭封「辣妹食物」健康又永續
全球海鮮的需求不斷成長,但過度捕撈下,海洋資源早就耗盡。中國作為全球最大水產養殖國,正在努力減少養殖業對環境的衝擊;印尼也在全國各地,建立養殖示範場,培訓漁民。而在美國,年輕族群則吹起吃魚罐頭的風潮,由於可即食、健康又永續,不僅成為餐廳、酒吧的新寵,更被封為「辣妹食物」。市場分析估計,全球魚罐頭產業,五年內將達110億美元。
2023/11/21 19:52
-
洋芋片袋.寶特瓶汙染河川!紐約州告百事公司
全球塑膠汙染日益嚴峻,美國紐約州檢方對百事公司提告,指控這家飲料、休閒食品大廠生產的寶特瓶、一次性塑膠包裝,對水牛城水域造成嚴重的汙染。而在蒙古,近幾年高速開發,但廢棄物管理未完善下,現在成為全球人均塑膠垃圾量最多的國家之一,每年人均高達將近140公斤。塑膠汙染威脅你我健康,全球塑膠公約第三輪談判,19日在肯亞落幕,但對於這份公約該如何運作仍存在分歧,環保團體表示相當失望。
2023/11/20 19:50
-
吃肉新食代!再生放牧.蘑菇肉排力抗暖化
全球去年溫室氣體排放創新高,降低畜牧業的排放量刻不容緩。美國的牧場和研究單位,正在試驗透過改變飼養方式,來提升土壤健康、提高碳封存;以及在飼料中加入補充劑,試驗能否降低牛隻甲烷排放。至於新技術能否取代真肉,來對抗氣候變遷?一間新創以菌絲體製作仿肉,口感逼真,營養成分也接近真肉。而在加州則舉辦試吃大會,邀請民眾品嘗口感擬真的人造肉。
2023/11/17 19:56
-
聯準會升息將結束?美國10月CPI降至3.2%
最新通膨數據出爐,全美十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持平前一個月不變,年增率則降至3.2%;市場預期聯準會升息將結束,推升週二美股大漲。接下來美國將迎感恩節,今年大餐主角火雞的價格下滑,不過其他配菜仍比較貴,整餐花費預計比去年高。至於耶誕樹則已提前開賣,樹農表示顧客一年比一年還早上門,但樹種、高度等選擇將比較少。
2023/11/15 19:52
-
水上光電廠生態衝擊未知 美學者啟大型實驗
印尼積極朝綠色能源轉型,在上周四(9日)正式啟用斥資32億新台幣打造、東南亞最大的漂浮太陽能發電廠,容量192千瓩,預計將能供應5萬戶家庭的用電需求。在湖泊、池塘、水庫上鋪上太陽能電板,被視為可以減省空間,又能騰出土地用於其他農業等用途的好方法,不過紐約的學者警告,目前對於它們的環境影響仍有待觀察,因此正在進行一項涉及4百片面板的大型實驗,以探究對池塘中水生生物的影響。
2023/11/14 19:56
-
醫學突破!美完成人類首例「全眼移植手術」
美國紐約外科醫生完成醫學重大突破!在近期成功為一名46歲男子進行「全眼球移植」,並且重建了部分臉部。這名男子是一名退伍軍人,兩年前經歷一場高壓電氣事故後,臉部嚴重重創,失去了左眼、嘴巴和鼻子。目前手術過後半年,恢復狀況良好,視網膜正常,眼球也有血液流動,儘管視力是否恢復還有待觀察,但被視為一大創舉,人類在治療失明的道路上,又往前邁了一大步。
2023/11/10 19:53
-
在學校沖澡好難?紀錄片探討青少年身體意象
男孩和女孩必須是什麽樣子呢?德國紀錄片《女孩我最帥》,講述10歲的小女孩,為了和男生們一起玩耍,必須不斷努力證明,才能打破性別刻板印象。另一部挪威紀錄片《青春的躍躍浴事》,則探討步入青春期後,青少年要自在地和同儕一起沖澡,多了更多顧慮,包含身材的不自信、主流的身體意象標準,以及性別認同不安都是原因。
2023/11/09 20:00
-
希臘橄欖樹遭盜砍!看準「液體黃金」價高圖利
氣候變遷對農漁業的衝擊已無所不在。全球橄欖油價格飛漲下,希臘出現橄欖樹大盜,瞄準果實多的大樹下手,讓已經面臨氣候變遷、高生產成本危機的農民處境更艱難。當地生產商警告,竊賊對樹木造成的損害,有些可能要4-5年才會恢復,可能嚴重影響供需平衡。而在比利時的一個漁村,漁民會騎馬入海,靠馬的力量拖漁網捕蝦,不過近年來受到海水暖化影響,當地漁民表示,蝦群數量正在減少。
2023/11/08 19:56
-
脊髓植入神經義肢!帕金森氏症者能自主行動
隨著人口結構老化,帕金森氏症、失智症等,腦部和神經退化疾病越來越常見;在澳洲有社區中心,重新設計成對失智症者友善的活動空間,被視為是解決廣泛社區缺乏照護服務的解方之一。而在瑞士,一名帕金森氏患者,最近接受一項實驗性療法,在脊隨植入神經義肢,刺激腿部肌肉,現在不用靠輔助就能站立、行走,甚至上下樓梯。
2023/11/07 19:55
-
勃根地葡萄迎豐收 暖化未來品種改良尋出路
法國勃根地,除了以葡萄酒聞名,同時也是松露的主要產地,遊客來到這裡品嘗美酒搭配松露,並且學習松露的採集過程。而今年釀酒葡萄的收成也已全面展開,預計將迎來大豐收!不過隨著暖化日益嚴峻,也不得不透過改變種植方式以及改良新品種,來守住勃根地葡萄酒的地位。
2023/11/07 19:55
-
塵封45年最後作品!「披頭四」藉AI輔助再合體
傳奇樂團「披頭四」,借AI之手,讓一首1978年創作的歌曲得以問世。當中靠AI技術,成功地把約翰藍儂的聲音和鋼琴伴奏分開,並且強化,再配上其他團員的演奏與伴唱,讓披頭四相隔45年再次合體。AI創造無限可能,卻也可能是一把雙面刃;全球28國在英國簽署共同宣言,控管AI風險;美國總統拜登也發布AI行政命令,要求開發者在公開軟體模型前,必須先和政府分享安全檢測數據。
2023/11/06 19:59
-
京津冀霧霾籠罩!研究:工業排放減.反促升溫
中國大陸北京、天津等地,近日霧霾再現,部分地區能見度不到50公尺,當局祭出最高級別的空汙警告。空氣汙染每年造成數百萬人死亡,不過最新一項研究卻指出,改善空氣品質,反而可能加劇地球升溫。而在歐洲,包括英國、法國、比利時、西班牙和義大利等國家,都遭風暴強襲,導致交通大停擺,傳出至少七人死亡。
2023/11/03 1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