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 歷史搜尋:
  • 熱門搜尋:
  • 搜尋:

    吳奕慧 結果共806筆

  • 《一步一腳印》老船長撈海漂垃圾三十載 成立環保艦隊號召護海洋

    「大海有恩於我,我有義務要守護它。」這是老船長林新永的心聲也是使命。 三十多年來,他每次出海除了捕魚也把海漂垃圾都撿回來,還號召其他漁民一起加入環保行列,一起為海洋盡心。
    2023/06/14 12:51
  • 《一步一腳印》雲林石壁農鑽研品種改良 讓台灣咖啡國際發光

    郭章盛可以說是在高山上種植咖啡的第一人,率先種出台灣藝伎咖啡,年年獲獎,還紅到國外。從小就對植物很有興趣的郭章盛,聽聞長輩說過日本人曾在雲林荷苞山種咖啡,咖啡是一種很像狗骨仔的植物,就憑這兩個線索,民國69年還是個年輕小夥子的他就決定到荷苞山去探險找咖啡。
    2023/05/30 16:19
  • 《一步一腳印》竹東市場好吃米苔目!科技廠女婿傳承岳父手藝

    新竹竹東市場的客家米食小店背後有個為家人努力承擔的故事。
    2023/04/19 12:51
  • 《一步一腳印》做好事情 好事會發生!肝病房仲在庇護農場找到健康!

    做好事情,好事真的會發生。這是陳韋誠深刻的體悟。曾經他是雲林的房屋仲介,為了業績幾乎天天應酬,菸酒不忌,直到幾年前跟著同事去做身體檢查才發現,自己罹患肝炎還有初期的肝硬化,他嚇壞了,為了妻小,這樣的生活不改變真的不行。於是他轉行務農,租地種高經濟價值的苦茶樹,只是苦茶樹要能採收榨油需要時間,轉行初期根本難以維持生計,他再去請教專家進而認識了紅藜,這種鮮紅漂亮又有營養的作物,徹底翻轉他和好多人的命運。
    2023/04/12 18:20
  • 《一步一腳印》國寶剪黏傳承路艱辛 父女突破重圍的家族使命

    您注意過台灣廟宇屋頂上的剪黏裝飾嗎?台灣有個人努力二十多年,將家傳手藝延續下來還讓剪黏跳脫宗教框架晉升為藝術品,推向國際舞台,他是台南剪黏藝師葉明吉。這周就來看看他這條在屋頂上兢兢業業的傳承路。
    2023/03/22 17:00
  • 《一步一腳印》為了妻兒戒菸酒賭毒 轉行種番茄推安全農業

    村子裡所有人眼中的頭痛人物,吃喝賭毒都沾的敗家子竟然轉性從農,種玉女蕃茄種到能外銷,還是產銷之光,讓人生180度大轉變的原因,是家人的愛。
    2023/03/21 16:45
  • 《一步一腳印》物理碩士轉行做純手工醬料 推廣在家吃飯的美好

    大學和研究所都念物理的賴柏霖,不在實驗室或科技大廠工作,而是在廚房裡實踐理想。六年多來,他以做實驗的嚴謹態度和實事求是的精神,不斷鑽研製作安全健康的醬料,希望能改變現代人的外食習慣,讓更多人知道自己做菜、一起吃飯是多美好的事。只是這一路走來並不容易…
    2023/03/06 13:23
  • 《一步一腳印》一對一免費課輔 退休館長開書店幫助弱勢童

    嘉義民雄有間神奇的二手書店,它很不起眼、24小時開放又無人看管,卻在這11年來改變了好多孩子的命運…書店不但提供清寒學子免費取書,每天晚上還有一對一家教式的課輔班,弱勢孩子能安心吃飯、寫作業和接受課業輔導,這背後的推手是人稱”館長”的黃金山。
    2023/02/20 14:46
  • 《一步一腳印》走出父母空難、憂鬱症之苦 科技業副總替人暖心解憂

    竹科園區內有間小餐館被人稱做「解憂小館」,在那裡不但可以吃到媽媽味的家常料理,還能有人和你談心解悶,這特別的小店背後有故事。
    2023/02/09 12:46
  • 《一步一腳印》辭職返鄉挺過行銷加工難關 替父解圍圓農夫夢

    這些年市面上要買到紅肉火龍果不難,根據農糧署統計,在102年之前,10年平均種植面積都在800公頃內,102年後逐年增加,短短五年內擴增3到4倍。
    2023/02/06 13:49
  • 《一步一腳印》國寶爸木窗花征服日本 兄弟拚轉型守家傳手藝

    鹿港的陳正忠和陳建利兄弟倆守著的,是全台唯一還手工製作木花窗的老工廠,是父親的遺願。他們的父親陳煌輝是國寶級花窗師傅,今年初因胰臟癌過世前還心心念念著創作,兄弟倆保留下爸爸最後的作品並承諾一定要延續他的夢想和堅持…
    2023/01/12 17:07
  • 《一步一腳印》屢戰屢敗十載不放棄 酒廠副廠長推廣蚯蚓糞

    孟母為子三遷,屢敗屢戰的王廷宏十年內搬遷五次,為了理想和家人,人生轉變全因為「蚯蚓糞」。專長微生物的王廷宏本來是酒廠副廠長,負責釀酒和品管,有次老闆交給他一個重要任務---處理釀酒產生的麥芽渣。王廷宏開始到處探詢畜牧業收購的意願,但很快發現廢棄物產出的速度過快、數量龐大,養殖戶根本難以消化,就在苦惱之際,有個正在研究蚯蚓的學妹建議,不如交給蚯蚓這種小生物來”收拾”,這燃起了王廷宏內心的研究魂…
    2023/01/12 16:35
  • 《一步一腳印》不忍貧童就學困難 拾荒伯攢錢認養四十載

    一個拾荒老伯竟能在40年間捐出超過400萬元幫助貧童以及捐贈消防警備車,還因此登上『富比士慈善英雄榜』並榮獲『港澳台慈善愛心獎』。他是台中烏日的趙文正。
    2022/12/28 14:49
  • 《一步一腳印》積極抗病取代憐憫 與罕病女兒的生命課

    你相信因果論嗎?罕病畫家于昕蕎的母親林淑寬說,她相信,但是理解的跟別人不太一樣。她跟我們說了一個因果故事,曾經母女倆遇上一個修道者,對方告訴她,罹患兒也許是上輩子有些事情,導致這輩子做媽的要幫她修行。林淑寬的回應是,這孩子上輩子一定做了非常好的事,因為她出生在我家,當我的女兒…
    2022/12/22 13:09
  • 《一步一腳印》海軍為照顧中風爸轉行 屢戰屢敗成拉糖職人

    台南鹽水月津港橋南老街賣的糖葫蘆有故事,是一個孝子對父親的承諾。徐格森和父親相差50歲,老來得子的爸爸很疼愛孩子,徐格森也崇拜當警察的爸爸,總是剛正不阿,靠雙手努力打拚撐起一個家,但長大加入海軍後的他卻很少能和家人好好相處,直到得知老父親中風,才義無反顧推掉赴美任務並提前退役,回南投埔里照顧父母,不料這決定讓人生急轉直下…
    2022/12/15 13:31
  • 《一步一腳印》修車師脊椎傷後鑽研艾草 重拾健康自信

    莊垣昌曾經以為自己無法再正常行走和生活了。12年前一場修車意外,讓原本擔任進口車引擎部門主管的他脊椎重傷,開刀治療後一度無法站立,還在一個月後又不慎摔下病床,傷得更重…本來自豪的汽車維修工作看是無法繼續了,人生頓失目標…
    2022/12/14 11:56
  • 《一步一腳印》便宜但真材實料 雲林10元麵包師傅的堅持

    一個麵包只賣10塊錢!這種麵包用料實在嗎?好吃嗎?安全嗎?在雲林土庫有間麵包店會推翻這所有質疑,不管物價怎麼漲,三十年來他們的台式麵包都不漲價,堅持背後有個暖心故事。
    2022/12/05 15:38
  • 《一步一腳印》養牛推觀光活化小鎮 改變家鄉土庫阿甘

    「土庫阿甘」,是我們對林家良的認識。他和電影主角一樣永不放棄的執著精神,正慢慢改寫自己和家鄉雲林土庫的命運。
    2022/11/28 15:41
  • 《一步一腳印》鐵工老闆的廢木飯匙 燒光退休金逐夢!

    有個人花了八年時間,只為了做好一支飯匙!到底它有什麼魅力,其中又有多少學問呢? 想要一探究竟,就得到走一趟新店山區的木工職人基地,認識劉慶河這個人。
    2022/11/23 17:42
  • 《一步一腳印》台南碗粿新吃法 孫子返鄉傳承阿嬤手藝

    名店.老店多,各有特色也競爭激烈,要堅守風味並走出一條自己的路,其實是一大考驗,許韶陽這十年來的感觸相當深刻…許韶陽本是個在竹科工作的業務工程師,時常出國洽公享有優渥年薪,但這個外人眼中的人生勝利組,內心卻一直有個解不開的結,那是對妻小的虧欠…
    2022/11/23 16:21
  • 屏東最年長醫師 創院守護失依老憨兒

    疫情和通膨的雙重影響下,社福團體營運大受影響,儘管如此,屏東內埔的杜英吉醫師和兒子們仍堅持守護弱勢,杜英吉從年輕就投入公益,創立身心障礙養護機構,照顧年長且失親無依的老憨兒及重殘者,疫情期間,社會捐助驟減兩成、物價卻飆漲,他們還是想盡辦法開源節流苦撐著,就是為了要給「老孩子們」一個安穩的家。
    2022/05/05 21:48
  • 不穿白袍的熱血醫師

    2021《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專業組短影音類優等作品《不穿白袍的熱血醫師》,由TVBS記者吳奕慧、陳柏華製作。內文描述陳英詔醫師為實現理想,租了一棟老房子推行居家醫療整合計畫,多個單位進駐,解決病患需求,落實「在宅安寧」的事蹟。
    2021/10/03 20:43
  • 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 TVBS拿五獎電視台最多

    第四屆全球華文永續報導奬,九月二十九日舉行頒獎典禮,長期關注環境生態和永續發展的TVBS新聞部,一共拿下五個獎座,是各電視台最多。其中包括專業組影片(長)首獎,林上筠和柯勝雄的「舌尖上的真相」、人氣獎李晴和蕭遠斌的「改變家鄉撿垃圾開始」;專業組影片(短)優等「老校長救地球計畫」吳奕慧、林煌賓的作品; 專業組的融媒體的楊樺.黃貞怡、蕭應強和陳珮君等人的「聽見非洲的聲音---肯亞生態永續路」一舉拿下優等和人氣獎。 「聽見非洲的聲音---肯亞生態永續路」融媒體得獎作品強調,受到氣候變遷、環境變化和人類破壞,造成包括肯亞在內的非洲各國,面臨重大的環境傷害。為深入了解非洲環境變化的困境,以及肯亞生態永續的挑戰,TVBS、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以及環境資訊中心合作,透過新聞媒體、學校教育和環境專業媒體的共同發想和產製,以生態攝影師溫芳玲肯亞的現場鏡頭和觀察,臺師大的環境生態科學知識建構,製作「聽見非洲的聲音—肯亞生態永續路」融媒體專題,以「聲音」作為報導特色,再交錯影像文字的敘事文本,podcast聲音訪談紀實、影像照片呈現設計和深度採訪文字的力度,深入報導肯亞的生態永續路的挑戰和希望。 林上筠和柯勝雄的「舌尖上的真相」中深入報導,當你喝一口湯,有82種化合添加物;追夜市醬油 非豆類製作,而是低於國家標準4倍泡出來的化學液。團隊數月查訪各縣餐廳食品廠,田野調查全台夜市,十多家業者訪談,粉泡醬油送驗SGS,政府對模糊灰色地帶黑白問題,可更著力,急性影響跟慢性衝擊平衡間,應要併重。播出後,行政院食品安全辦公室11月嚴查釀造醬油,年初查獲十家醬油名實不符交地方裁罰,七月將討論化製醬油胺基酸液規範。食藥署今年增規「包餡代可可脂」產品不能再偽裝成巧克力製品。調查真相解析討論,正向解決盼喚警覺,你想追求的是精粹加乘的「人工美味」,還是真正原粹健康。 專業組影片(短)優等「老校長救地球計畫」是吳奕慧、林煌賓的作品。彰化溪州有個老校長,退休後的人生規劃是---救地球。到他的園子裡看看就知道理想是有依據的陳世雄 的農場很特別,種了50多種植物果樹,養了一大群的雞鴨和蜜蜂,還有黑水虻。黑水虻飼養容易,廚餘糞便牠都能分解成肥料,供植物所需,而黑水虻的幼蟲對雞鴨鵝來說是肥美的食物,黑水虻的成蟲不像蒼蠅般擾人,牠喝水存活十天交配繁殖後就死亡。所以陳世雄認為農漁牧業甚至是餐廳或學校,只要養殖黑水虻就能解決汙染環境的廢棄物問題,而且過程中零碳排放、零污染,農場還能因為黑水虻而有完善的循環,如果能有更多人一起來做,地球暖化效應 一定會減緩。 專業組影片(長)人氣獎,是李晴和蕭遠斌的「改變家鄉撿垃圾開始」。40歲的葉家豪 捨不得石碇家鄉環境被嚴重污染,四年前,他從努力撿垃圾 開始改變,他一個人跑遍山頭,撿了幾十噸的垃圾。台大畢業卻放棄台北高薪工作,回家復育環境,許多人笑他傻,媽媽更是不解傷心,他甚至被人惡意告發他亂丟垃圾,在很想放棄的時刻,他看到螢火蟲從垃圾堆飛起,發出微微亮光,這才明白,原來人即便微小,卻仍能帶來改變。於是他蓋起書屋,教孩子讀書,因為只有教育才是改變根本。但書屋在啟動前一天,卻被颱風吹掉屋頂,多年存款也燒光,他沒放棄,運用台大農經所專業,以科技方法種香菇,籌措書屋經費,這兩年他發動深度小旅行,吸引更多人走進石碇,現在,有一千多個志工加入環境復育,螢火蟲回來了,一個沒落的村落充滿生機。
    2020/09/29 15:38
  • 老校長救地球計畫

     TVBS記者吳奕慧、林煌賓的「老校長救地球計畫」,講述老校長的救地球故事,雖是一人的故事,退休老校長關注的環保面向很廣,透過個人的敘說,將環保與人結合,表現動人情節。評審認為,本專題能分析問題、報導解決方案,給予2020《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專業組短影片優等獎之肯定。
    2020/09/27 20:31
  • 20年的執著 工程師的花磚復興

    徐嘉彬在就讀台大機械系時,認識了一個學文學的女孩,她喜歡傳統工藝,還跟他提到自己的老家屋頂上有漂亮的磁磚。
    2018/02/17 10:21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