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 歷史搜尋:
  • 熱門搜尋:
    人生尾路密集白點婚姻捷運河粉高溫社交食物中毒素食黎明詩
  • 搜尋:

    全球華文 結果共311筆

  • TVBS主播黃星樺化身「粉紅芭比」 現身永續報導獎展現說學逗唱

    第七屆《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頒獎典禮將10月15日舉辦,邀請TVBS主播黃星樺擔任典禮主持人,黃星樺說:「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的設立,是給新聞人獲得榮譽的平台,是跳到報導和鏡頭前的機會與鼓勵,能發揮更多的影響力。」她希望能扮演好穿針引線與說學逗唱的角色,給所有的入圍者、得獎者難忘的典禮。
    2023/10/13 14:30
  • 第七屆「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入圍名單揭曉!116件作品廝殺爭冠

    以「建設性新聞學」正面價值報導,關注「生態文明」、「永續發展」議題的《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第七屆入圍名單於今(22)日揭曉,今(2023)年共有688件作品參賽、27位評審審查,共選出116件作品入圍。「人氣奬投票」也同步開跑,可上官網幫最喜愛的入圍作品衝高票數,還有機會獲得HTC VIVE FLOW可攜式VR眼鏡,隨時沉浸在元宇宙世界。
    2023/08/22 15:07
  • 數位時代的假新聞亂象 「真」最有價值! 第七屆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徵件開始

    數位時代的假新聞亂象 「真」最有價值! 第七屆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徵件開始
    2023/05/31 18:07
  • TVBS攜東海聯辦第二屆報導研習營 盼數位+永續雙軸轉型

    隨著永續發展的議題發燒,4月29日由《TVBS信望愛永續基金會》與《東海大學》聯合舉辦的「永續報導研習營」,吸引上百位來自北中南的大學、高中教師、學生與社會人士參加,學員中不乏過去曾在「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已經獲獎學生,犧牲連續假期的休閒時間,趕赴臺中參加進修,足見「永續報導研習營」才舉辦第二届,就已經建立好口碑,佳評如潮。「永續報導研習營」邀請的講師包括東海大學副校長張嘉修演講台灣淨零轉型之策略及挑戰、TVBS信望愛永續基金會執行長阮淑祥演講建設性新聞遇上生態文明,以及四位產學界的專家,也曾擔任過「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的資深評審,傳授如何以影音、文字、聲音及融媒體創作優良作品。
    2023/05/01 16:11
  • 解封後的免費學習!提升己身影響力 為環境發聲 TVBS與東海大學為永續辦研習

    進入口罩解封的後疫情時代,未解的仍是面臨升溫臨界點的世界。為讓更多永續議題能廣泛為民所知,長年推動「生態文明」與「建設性新聞學」的TVBS信望愛永續基金會,攜手近年來在永續發展推動上屢獲肯定的東海大學,將於4月29日共同舉辦學習課程「永續報導研習營」,號召有志之士,學習如何做出好報導,進行傳播產生影響力。
    2023/04/19 14:56
  • 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競爭激烈 得獎率僅5%

    第六屆「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在2日舉辦頒獎典禮,今年再回歸實體盛大舉辦,共有845件參賽作品中,128件作品入圍,雙雙創下歷年新高,在網路人氣投票也獲得51萬票次,關注度越來越高,評審坦言作品都很優秀,陷入選擇障礙,而今年作品中有不少亮點,學生組影片類短片首獎得主,是唯一一名高中生。
    2022/10/02 19:59
  • 消失的國土

    地球暖化、氣候變遷,是全球的現在進行式,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問題小組」公布,全球氣溫上升速度、快過預期,呼籲全球應該立刻採取行動,而環境團體「綠色和平」則提出警告,臺灣海平面上升速度是全球平均值的兩倍,再加上暴潮的影響,若是不積極減碳,推估到了2050年,我們所賴以生存的這座島嶼,恐怕會有超過2000平方公里的面積遭到淹沒,預估有將近300萬人民受到影響,面對地層下陷,沙洲退縮等氣候危機,我們該如何應對?擬定更具體的防災方案呢? 【消失的國土】系列報導,深入調查找對策,獲得第六屆《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專業組影片長類優等獎。
    2022/10/02 19:18
  • 沙漠變綠洲 – 中國的秘訣

    大陸研究出10秒種一棵樹的方法──「微創植樹」,對沙漠生態擾動最小,還研究出「治沙變土」的方法,先種甘草3~5年後改種馬鈴薯、向日葵、南瓜等經濟作物。另一片沙漠腹地根本就是一片綠洲,還能養殖螃蟹,當地政府引黃河水治沙,比植樹更省錢,效果更好。大陸科學家的目的是要把「被沙漠侵蝕的土地」奪回來,並非要把沙漠變不見!不治理的話,沙塵暴揚起就是半個亞洲皆受害,不是單一國家遭殃。專題在極度乾旱的人類生活禁區,兩大沙漠腹地,看到了「世界最大的治沙工程」。臺灣雖然沒有沙漠,但有土地沙化問題,慢性糧荒危機。報導把臺灣沙化問題納入,並找出解決方法,用較宏觀、較全面的角度去探討,獲得第六屆《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專業組影片長類優等獎。
    2022/10/02 19:13
  • 大洋的召喚系列報導_二部曲_沉藍的憂鬱

    「大洋的召喚」系列是臺灣海洋生態的珍貴紀錄並為海洋保育找出永續解方。臺灣以海立國,但海洋生態卻岌岌可危,團隊籌畫拍攝三年,以兩大瀕危保育動物──鯨豚與海龜做主角,呈現臺灣海洋生態的珍貴豐富,更實際下水取景,地點遍及全臺及外島海域,廣達三十多處。在科學家帶領下突破萬難,成功拍攝到抹香鯨哺育與綠蠵龜生殖等難得場景並創下臺灣生態紀錄,更參與權威研究與救援鯨豚與龜卵保育行動,深度探討在氣候變遷、人類過度開發之下,海洋生態所受的創傷浩劫。最後前進世界最大的國家海洋保護區──帛琉,藉由專訪前後任總統與實際調查,以作為臺灣海洋保育立法之參考,透過科學家與眾人的行動,啟發觀眾反思,進而守護孕育生命的海洋,報導獲得第六屆《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專業組影片長類優等獎。
    2022/10/02 19:06
  • 島嶼生機-綠電爭議未解

    北門蘆竹溝太陽光電設置地點,為農委會公告之「嚴重地層下陷地區內不利耕作,得設置綠能設施之農業用地範圍」,由開發公司向地主承租土地,並於2020年3月2日由經濟部核發施工許可,同意容許使用面積7.3公頃。但由於案場緊鄰蘆竹溝漁村,居民認為生存權大受威脅。加上該區域又以養蚵為業,居民擔憂在水域共通之下,光電板恐遭受鏽蝕釋放重金屬,或者施工過程、防鏽工法及太陽能板清洗過程,將影響海洋生態,進而重創養殖業。遂組成自救會,呼籲「留住乾淨的海洋,拒絕成為光電島、光電海。」環團也主張,蘆竹溝附近漁產豐富,更引來黑腹燕鷗等國際鳥種,為遠近馳名的生態熱區,強調種電應該選對地點,不應選在生態熱區。《島嶼生機-綠電爭議未解》由南天有線電視股份有限公司,鄭雅珊,陳永祥,林建銘製作,獲得第六屆《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專業組影片長類社會價值獎。
    2022/10/02 18:44
  • 大林竹筍樹蛙 共生取平衡

    嘉義大林為竹筍產地之一,每年都生產許多竹筍,這些竹筍對生態有著一定的重要性,這些竹林為臺灣特有種諸羅樹蛙的主要棲息地,為了保育這些諸羅樹蛙,各界也與農民合作,推出生態旅遊及標章,推廣大林在地的竹筍,也保育諸羅樹蛙,國立中正大學高巧穎,楊淳琄的作品「大林竹筍樹蛙 共生取平衡」,深入追蹤報導此議題,獲得第六屆《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學生組影片(長)類優等獎。
    2022/10/02 18:36
  • 「手」護山神的餽贈 「作」出自然共處之道

    臺灣八成的土地由山陵組成,光是海拔超過三千米的高山就有超過兩百六十座,得天獨厚的地形造就臺灣登山大國的美譽。但您是否在享受芬多精的時候,看過一群戴著頭盔、搬著石木,在樹林與溪澗中奔波的志工們呢?這群人靠著一雙手,配上簡易的工具,為人們與山林間修築一條「共存之路」——手作步道。他們深信著腳下踩的登山步道不應該是破壞棲地與自然環境的裂痕,而是連接人與大自然的臍帶。世新大學李海琪,楊旂,簡穎雅的作品【「手」護山神的餽贈 「作」出自然共處之道】,帶讀者了解手作步道與他們的故事,獲得第六屆《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學生組影片(長)類首獎。
    2022/10/02 18:32
  • 《冰淩花開》

    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國越來越重視對青少年體育運動的培養,2021年7月24日,「雙減政策」的頒佈,使得我國青少年學習壓力減少,孩子們在體育運動及藝術教育方面有更廣的選擇權。並且,2022年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在我國的成功舉辦,使人們更進一步瞭解了各項冰雪運動的魅力,至此舉國迎來了冰雪運動的熱潮,全民上冰雪是我國一直以來的期盼,此作品記錄了,青少年們在冰雪中被點燃的運動熱情,全民健身正在助力健康中國的建設,獲得第六屆《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學生組影片(長)類社會價值獎。
    2022/10/02 18:30
  • 繁殖路迢迢,高美溼地陸蟹危機如何解?

    位於台中市的高美溼地,擁有絕美夕陽景色,獲外媒讚譽為一生必遊之地,COVID-19疫情前之年遊客量破200萬人次。然而,超量的遊客卻對高美溼地帶來許多生態衝擊。以陸蟹為例,高美濕地鄰近區域之陸蟹在夏天繁殖期要降到潮間帶釋幼,必須克服重重險阻:通過馬路、攀上海堤、躲過螞蟻的攻擊。但夏季也正好是高美濕地遊客最多的季節,大批遊客看完夕陽離場,開車通過防汛道路造成大量陸蟹遭到路殺。對此,台灣野鳥協會、荒野保護協會台中分會等在地保育團體通力合作,招募志工,護送陸蟹到潮間帶。但除了志工的行動外,是不是還有其他解決的辦法?本集節目將帶領聽眾思考,如何不讓陸蟹落為爆量旅遊與人工設施下的犧牲品。竹科廣播深入報導的「繁殖路迢迢,高美溼地陸蟹危機如何解?」獲得第六屆《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專業組音頻類優等獎。
    2022/10/02 18:21
  • 部落微光 因疫情而剛強

    Omicron肆虐全台,每天五位數的確診數字讓中央忙於處理都會重災區,無睱顧及高確診率的原鄉部落。但在台中市和平區雙崎部落,民間團隊啟動「微光計畫」,汲取去年三級警戒的經驗,拋開中央防疫指引的窠臼,快速在雙崎部落建立防疫系統,從遠端醫療到居家照顧,多管齊下,儼然是一個在地小政府。 微光計畫以後勤支援及安定人心為主軸,自成一套部落模式,兩周內控制疫情,雙崎部落確診率只有百分之5.6。不再等待不停滾動又無所適從的政府指引,微光計畫打造出「部落模式」,並以雙崎為起點,傳到大安溪沿線部落,讓染疫者都能看到一絲幸福微光。記者走訪雙崎部落、達觀部落、東勢區採訪,完整呈現部落防疫經過,節目溫馨而發人深省,獲得第六屆《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專業組音頻類優等獎。
    2022/10/02 18:20
  • 餐盤上的公民課

    營養午餐陪伴孩子走過求學生涯,一個禮拜五天午餐,餐盤上的食物不只是吃飽,更可以是公民素養的潛移默化,本次專題走訪彰化東和國小、台南官田國小、台東錦屏國小、花蓮康樂國小與台北三民高中國中部,報導校園中推動食農教育的現況,如何從種田、下地的農作體驗,連結到美學、在地文化產業,更延伸到國際交流,引導孩子認識環境永續、動物福利等議題;多數的孩子不會是生產者,但都會是消費者,食農教育累積的公民素養,讓每一口咀嚼在口中的食物,包含了對環境土地的愛以及對文化、食材的認識,還有從產地到餐桌,從生產到消費的細節,食農教育不只要讓下一代知道自己吃的是甚麼,更要培育未來的公民素養。《餐盤上的公民課》獲得第六屆《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專業組音頻類首獎。
    2022/10/02 18:18
  • 只做好事的幫派——逆風劇團,帶著高關懷少年勇敢飛行

    根據衛福部的統計,2011年至2018年之間,每一年平均有3萬3千戶被通報為高風險家庭,牽涉的孩子高達4萬3千人,這之中,12歲到未滿18歲的少年,將近1萬6千人。這群高關懷少年活在家庭功能缺失、社會資源不足的荒蕪之地,連活下去都是一場艱鉅的挑戰。 被社區蓋章認證,貼上「年少無知,叛逆輕狂」標籤的高關懷少年成瑋盛,曾在學校成立幫派「山城十八少」,每天總想著如何打架才會贏。但,後來卻在接觸戲劇後,有了巨大的轉變,更在2015年成立「逆風劇團」,帶著和他一樣被社會拋棄的孩子,透過戲劇與公益服務,找回追尋夢想的勇氣。國立教育廣播電臺黃柏諺的作品「只做好事的幫派——逆風劇團,帶著高關懷少年勇敢飛行」,深入追蹤報導,獲得第六屆《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專業組音頻類社會價值獎。
    2022/10/02 18:17
  • 漂流異鄉人

    漂流異鄉人,是玄奘大學景義婷在更深入瞭解在台工作的國際移工的故事後,透過廣播節目的方式,讓更多人認識他們,他們其實和我們沒有不一樣,飄洋過海來到台灣,不為了甚麼,就是想要賺錢,然後讓自己的小孩過得好,我相信有很多家長也都是這樣的想法,可是我們卻會嫌棄她們,在節目中可以知道景義婷的家人和國際移工相處得特別好,可是也是為了提醒各位,如果發現身邊的國際移工朋友,遭到欺壓、不平等等等……一定要幫助他們,作品深入淺出的內容,獲得第六屆《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學生組音頻類優等獎。
    2022/10/02 18:10
  • 性好有你

    性教育為何如此重要?不完整的性教育潛藏的危機,可能會對孩子帶來什麼樣子的傷害(心理、生理)。對個人身心健康與家庭、社會和諧而言,性是人類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性教育」強調學習愛人與被愛的教育,藉以發揚人性、培養健全的人格、支持幸福人生。「全人的性」是以愛為本、全人發展的性教育,應包含生理、心理、社會及心靈四個層面。其學習內涵包括性生理與心理的發展、性價值觀、關係建立、性健康促進、性與社會文化等重要關鍵概念。世新大學劉佳怡,彭安萁透過「性好有你」節目帶領聽眾深入了解台灣性教育現況,獲得第六屆《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學生組音頻類首獎。
    2022/10/02 18:08
  • 東南亞移工的這些人那些事

    2021年,台灣的東南亞移工將近70萬人,與台灣社會的經濟、生活緊密連結,但多元文化共存卻因為生活文化上的差異而面臨許多問題,如:移工在工作上遭到剝削或惡劣對待,文化與生活習慣不同,甚至因為刻板印象產生歧視與偏見。淡江大學楊炘昶透過移工的故事現身說法,與研究東南亞移工相關議題的學者專家,以第三者的角度進行分析,分析歷史脈絡並提供建議給台灣民眾,讓民眾對東南亞移工能有更多了解,並提出可行之多元共融的相處之道,唯有認識他們,才能放下對移工的歧視與偏見,作品獲得第六屆《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學生組音頻類社會價值獎。
    2022/10/02 18:06
  • 居住焦慮世代 你的薪水能在哪裡買房?

    近年在疫情衝擊下,貧富差距擴大,房價被投資客炒高,年輕人買不起房的問題日趨嚴重,連租房也愈來愈困難,在房價、租金雙高的夾殺下,青年世代陷入龐大的居住焦慮。《聯合報》與房地產專家張金鶚團隊合作,撈取內政部實價登錄資料,統計六都2012年、2021年各行政區平均房價,計算各地區10年房價漲幅,並採訪專家分析六都房價趨勢,以及運用此數據資料製作互動試算工具,讓讀者試算自己的收入能在六都哪些地區買房,以此評估自身的買房負擔能力。此外,製作團隊也與數學專家賴以威合作,根據專家推算的公式,製作試算工具,讀者可自行輸入房價和租金,計算長期下來究竟是買房還是租房划算,幫助讀者做出適合自己的居住選擇,作品獲得第六屆《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專業組融媒體類優等獎。
    2022/10/02 17:59
  • 心之所向-收容所獸醫師的每一天

    「告別十二夜,生命不倒數,臺灣全面實施動物收容零撲殺。」2017年2月,斗大的新聞稿標題正式宣告臺灣成為亞洲第二個施行收容動物停止人道撲殺的國家,當時被讚揚為全體國人對動物保護價值的努力與具體實踐。但,政策實際上夾帶著準備不足的隱憂前行,原本資源就匱乏的收容所,也讓許多人擔憂,被收容的動物們看似因為政策而有了重生的機會,卻可能也成為倉促政策下的犧牲者。來此停靠的動物們,大眾只知道牠們不會再被12夜定奪生死,卻鮮少人在意,在有限的籠位下牠們生活將過得如何,往後又該何去何從,由窩窩wuowuo,所製作的《心之所向-收容所獸醫師的每一天》,深入調查追蹤此題,獲得第六屆《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專業組融媒體類首獎。
    2022/10/02 17:57
  • 小路的選擇-一個自殺者的故事

    青少年自殺率連續 20 年逐漸攀升,一般人會認為,討論自殺會促成自殺,其實談論自殺反而有助於釐清想法。我們邀請資深精神科醫師陳質采為專題顧問,製作五支影片和互動體驗網頁。五支影片分別採訪了思覺失調、憂鬱症、遭遇校園霸凌等青少年,邀請青少年現身說法,呈現自傷自殺的多元觀點,並邀請自殺關懷訪視員分享如何陪伴有自殺意念的親友。另外,「小路的選擇」互動體驗網頁也是討論自傷自殺議題的創舉。為了讓青少年更容易接觸這個沉重的議題,我們將自殺警訊和迷思埋在體驗的劇情中,讓網友扮演自殺意念者小路的親友,藉由對話互動,學習辨認自殺徵兆,作品獲得第六屆《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專業組融媒體類社會價值獎。
    2022/10/02 17:56
  • 血汗醫師累到吐,健保漏洞誰來補?

    本專案藉由推理遊戲的方式,帶領讀者剖析醫療制度下臺灣醫師的種種壓力。故事線營造幽暗懸疑的風格,讓讀者能同步感受到緊張刺激與壓迫感,以故事主角洛克的第一視角做為出發點,加強讀者身歷其境的感受。透過三份檔案引導讀者探討健保制度的問題、對比臺灣與國外醫師工時薪資狀況以及目前醫療法修法進度,再提出四個解決方案,希望藉此喚起群眾意識,共同關注血汗醫師的問題,獲得第六屆《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學生組融媒體類優等獎。
    2022/10/02 17:50
  • 在最好也最壞的年代,唱出臺語的未來

    有天我們發現,我們無法再與祖父母流暢溝通,對傳統文化不太了解,我們非常驚惶,而在臺灣,有千千萬萬的孩子正面臨一樣的狀況。「要消滅一個文化,最有效率的方法,是讓這文化背後的語言式微。」歷史的創傷在不知不覺中已造成,無法改變,但仍有一絲希望能挽回,緊抓這一絲希望,我們決定進行此報導,並以臺語歌為題。透過多媒材綜整臺語歌的興衰脈絡,專訪不同世代的臺語創作者、學者,以多元的角度呈現臺語歌所面臨的情況,窺見臺語這個語言在臺灣的縮影。全篇報導融合動態視覺、臺語歌曲、訪談聲音元素,期待使用臺語喚醒即將失去母語的孩子們,透過臺語歌的美及受訪者溫柔地訴說,讓臺語在這最壞也最好的年代,成為一種簡單的日常,獲得第六屆《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學生組融媒體類優等獎。
    2022/10/02 17:48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