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一步一腳印】勤奮媽媽! 真材實料的客家菜

記者 吳安琪 / 攝影 曾福強 報導
發佈時間:2011/07/24 22:00
最後更新時間:2016/05/16 15:06

很多人說為母則強,常常看到一些女生做了媽媽之後,好像就有源源不絕的精力,也有人說,客家人很勤奮,今天這個主角就是一個客家媽媽,她又勤奮又能幹,連她的孩子們都說,他們有個過動媽媽。

客家媽媽劉菊英:「這邊好了,這邊也好了,還有哪裡的沒拔。」

今天要處理的豬腳蹄膀,有好幾十斤,可是劉菊英堅持,沒把食材清乾淨,不能進行下一步,像豬毛要一根一根手拔,不能用火,大片燒。劉菊英:「你如果用燒,工作是很快,可是其實到你吃的時候,消費者真的是一個,很辛苦的事情,就是像碰到男生,沒刮鬍子那個時候。」

所以有真的拔不掉的,寧可割掉,還好劉菊英挑的,都是黑土豬,皮夠厚,膠質夠多,她還特地挑出,幾塊蹄膀做焢肉。劉菊英:「這皮嘛,你看都是大大塊這個皮,不會有那個白白的油。」

劉菊英說,這樣的焢肉,彈Q而不過油,跟一般三層肉滷出來的,截然不同,她的滷豬大腸,也跟一般店家的不一樣,首先洗得好仔細,除了用水把大腸,灌得肥大平滑,反覆搓洗後,劉菊英提醒,裡面還有個重點。

劉菊英:「像這個很油的東西,還有可能它裡面會黏到一些髒髒的東西,要把它拿掉。」記者:「妳把它整個翻過來?」劉菊英:「欸對,要翻過來,所以就是翻來翻去,這也是9歲賣豬肉,累積到現在。」

9歲,那是45年前了,劉菊英還是小孩子時,就幫著爸爸四處去殺豬、賣豬肉,不然就是要放牛,或者幫媽媽做家事,照顧弟弟,聽起來像是連續劇阿信的真人版。劉菊英:「我20幾歲才42公斤,所以你可以想到,我9歲的時候真的,像難民的小孩子。」

劉菊英好一些的是,她多唸了幾年書。劉菊英:「我苗商畢業,我本來要考,那個時候想要考台中商專,我爸就說不行,女孩子不能讀那麼多書,那個時候重男輕女就來了。」

說來也是命運捉弄人,不升學去就業,劉菊英工作的地方,2個月後卻失火燒掉了,不過也就那段時間,她經人介紹認識先生。劉菊英:「(爸爸)反對喔,那時候超反對的,超反對,可是那時候就是,我們這個跳過去好了,不想再去回想那些事情。」

不願多想的,首先是爸爸的反對,原來沒有錯,劉菊英本來嚮往著相夫教子的生活,哪想到後來,整個家的經濟重擔,落在她肩上。劉菊英:「他說他是要坐辦公桌的,他不要做生意,變成我在撐這個家,賺錢給他去讀書。」

劉菊英於是又回到,自小最熟悉的賣豬肉的工作,而進一步發展滷味熟食。劉菊英:「是被另一個危機逼出來的,因為口蹄疫啦,86年口蹄疫,那個時候豬肉大家都怕,講到豬肉大家都怕,後來我就想豬肉賣不下去,不然就來換過煮熟的,結果就這樣子矇矇矇,又給我矇出一條路出來。」

雖說是矇,劉菊英處理食材不含糊,剛剛見識的拔毛洗腸,還只是第一階段,汆燙過的豬腳、蹄膀要刷洗,甚至連鍋子、鍋蓋裡裡外外,也又要沖刷一次。劉菊英:「我們剛剛燙的時候,你看鍋邊會有這些東西,你如果沒有把它洗掉,那等一下,你一煮,它又掉回湯裡面了。」

而豬腳、焢肉進鍋以後,又是一段繁雜工作,不像一般滷肉,以大量湯汁熬煮,劉菊英說要保持真正客家式的彈牙口感,滷汁不能多,只能靠不斷翻動,讓肉塊吃進鹹味,吃進顏色。劉菊英:「大概翻一個小時以後,就可以關小小火,給它自己慢慢煮。」記者:「一個小時?」劉菊英:「所以這是鍛練腰力最好的運動。」

這翻鏟,劉菊英說,也有一定規矩。劉菊英:「你看我們每次,都一定是從中間,從中間去然後把它,往兩邊鏟,讓兩邊的,給它滑下來,沒有吃到滷汁的,給它下去吃滷汁。」

滷個豬腳,看來學問真不小,還好有個相對單純的,劉菊英用的調味料,很簡單。記者:「你們這沒放滷包甚麼的?」劉菊英:「沒有。」記者:「就是醬油、鹽、冰糖、大蒜?」劉菊英:「對,所以我們真的,是完全健康的。」

再一次,劉菊英強調,這才是真正傳統客家味,用真材實料,自然地越滷越香。劉菊英:「開始聞到香味了喔。」記者:「對啊對啊。」劉菊英:「我們每次煮這個,人家從後面,要找我家找不到,他就會跟著那個香氣找。」

也因為夠香,當年獨力支撐家計的劉菊英,才能變出好些個讓小孩不覺得生活匱乏的方法。劉菊英:「海底雞剛出來的時候,就有電視,小孩看電視就說,媽媽我們想吃海底雞,結果那一盒好像40元,沒錢好買,最後你知道我用什麼嗎,就是用香香豬皮,加調味、蒜頭,煮到細細碎碎,我就跟他們講,這個是海底雞,喔他們3個姊弟就好高興,然後吃了很久很久。」

只是所有哄騙小孩的話,都有被揭穿的時候。劉菊英:「不知道是帶便當還是什麼啦,就給她帶去學校,小孩子一定會這樣,欸我今天帶海底雞耶,她同學說在哪裡我也要,她說在這裡,同學說你那哪是海底雞,你那是豬皮啊。」

還好後來劉菊英老實說了拮据情況,孩子都能理解,二女兒宋民惠現在記憶最深的,反而是媽媽在困難中,不變的全心呵護,那一次她陪媽媽去市場做生意。劉菊英二女兒宋民惠:「騎到中苗那邊,她覺得真的太熱了,她就停下來,去幫我買一頂草帽,還有蝴蝶結的草帽,叫我戴著,再戴安全帽,然後載我去,很遠的黃昏市場。」

媽媽的愛,就在這難得的小奢侈中,淡淡流露,只是遺憾的是,這樣的苦心付出,孩子的爸爸無法領略,考過試,得到想要的工作,他開始覺得賣豬肉的太太配不上自己,要求離婚。劉菊英:「我覺得一切都是上天的安排,20年,人家說好姻緣,就是大家的,不好的姻緣就是債還滿了就會分開。」

劉菊英回顧當時,其實她已經多少料到會走到這一步,沒想到的是,給了前夫的房子,貸款、欠債,還是她來背,為了還那300萬,劉菊英從早忙到晚,每天睡不到1個小時。劉菊英:「差不多3點,我就要去市場整理豬肉,因為6點半我要回來煮給小孩吃早餐,吃了以後載他們去學校,我才回來把豬肉,鐵門拉開來賣豬肉,然後邊賣邊整理,黃昏市場的食材,賣到7點打烊,7點打烊我剛好趕下一班,8點的唸經。」

跑宮廟、法事助念,多少有些補貼。劉菊英:「做回來一點,又要想說,明天的貨還不夠,就常常自己拔豬毛、拔豬耳朵,就像早上,他們那樣拔豬毛,就拔,後面就一個牆壁靠著,我就靠著一直拔,一直拔就一直靠,靠一靠睡著了,那夾子匡啷掉下去,趕快撿起來,又拔…。」

另外一次,實在有些驚險。劉菊英:「有客人在路邊等,我就車子停好,然後搬貨,我想奇怪電線桿,怎麼一直倒,我後面有電線桿嘛,這樣搬貨,後面有支電線桿,我想,欸電線桿怎麼一直倒,然後我就什麼都不知道,人家就把我拖到屋簷下,屋簷下很涼快的地方,幫我按…,然後我醒了,人家叫我說,要不要叫救護車?我說不要叫救護車,叫救護車要錢,我沒有錢。」

看劉菊英笑說,自己比蕭薔厲害,開朗表情讓人很難想像,這樣的日子,她過了足足3年。記者:「妳中間沒有想到說,喔真的很累,撐不住?」劉菊英:「不會,那時不會去想那,因為那個時候生意很好,越做心就越樂,更重要原因,還是三個孩子都在身邊,就是一個信念,就是我絕對不離開孩子,小孩子在身邊,我們就有動力,就有希望,就是不管什麼事,把小孩擺第一以後,那我們就一直自己就會動腦筋這樣。」

三個孩子都懂事,唸到研究所畢業,有穩定的工作,當然這從小開始的「兼差」,也沒有放下,這兩天大女兒、二女兒,稍微空閒一些立刻回家幫忙,媽媽雖然從來不把疲累掛嘴上,孩子們都看在眼裡。宋民惠:「會覺得她是不是負荷不過來,可是跟她講,她一定聽不進去,因為她覺得,她就想做這件事,她就想這麼忙。」

女兒忍不住有些叨唸,媽媽是堅強到逞強的地步了,孩子們又怎麼忍心,自己去享受青春生活。宋民惠:「長大一點會回過頭去想,會覺得說,嗯,她也是一個人,犧牲了一輩子時間,在這裡,對。」

劉菊英還是笑咪咪工作著,這位超級勤奮的客家女性,也是位豬肉專家,大鍋豬腳滷出一層光,這代表油份膠質,都被逼出來了,隨意指一塊,劉菊英還是分得出,這是豬腿上的哪一塊。劉菊英:「像這個就是前腿的,這是前腿第二塊的,前腳第二塊的,前腳第一塊是這一塊。」

不要以為都是腿,有的皮多、有的肉多、有的以筋取勝,只是在我們看來,不都是一樣的晶亮誘人嗎?劉菊英說,天天看,就看得出不同,而一盤盤豬腳滷肉,上車以後,她也要開始另一個,幾乎天天進行的工作,要去黃昏市場擺攤了。記者:「就是這一攤嗎?」劉菊英:「不是,裡面。」

媽媽跟兩個女兒,三個女人的細心加在一起,是豬腳焢肉擺上檯子後,還要一個一個調位置,要擺得整齊好看,所以劉菊英總比,別的攤商更早來準備,只是沒多久,就有客人來翻翻找找。

顧客:「這個最好吃,這個裡面的肉真的很Q,然後皮又很Q,很好吃。」顧客:「我爸爸已經95歲了,我爸爸就喜歡吃她的豬腳,尤其蹄膀有油的部分,感覺有油,吃起來又不會很油。」

非都會區的傳統市場,沒過路客、觀光客,來的都是熟客人。顧客:「很棒欸這個,我們附近人全街都來吃,尤其很方便,又不會油膩,又做得好,就是因為來買才會認得,以前我都不來買黃昏的,都是買早市的,後來就覺得她的還不錯,樣式也很多,菜色也很多,就偷懶,口味又很好,常常買就變成好朋友了。」

連著幾個客人都是這樣,看我們跟劉菊英聊著,熱情地靠過來推薦。劉菊英:「你看一臉一頭的汗,其實最大的動力,也是在那邊(客人稱讚),也不是說稱讚,就是最起碼,我們的努力還有人肯定。」

真的很努力,攤子上的滷肉、小菜,琳瑯滿目多達40種,而其實劉菊英還有幾樣好味道,還沒秀出來,例如這個,用鬆鬆香香,苗栗在地芋頭做的龍粄,趁著芋頭當季時剉籤,冰凍起來,等需要時再解凍,然後跟蝦皮,豬肩膀碎肉,一起炒出香氣,再加米粉漿、油蔥,接著又是鍋鏟不停轉轉轉,這不只是為了避免粉漿黏鍋會焦。劉菊英:「這樣一直轉,它的粄的Q度會比較好,會比較有彈性。」

翻著轉著,到一定濃稠度,就可以裝進盤子來蒸,幾個動作說來簡單,劉菊英說,沒掌握好的話,粄漿倒進盤子時,沒辦法平整漂亮。劉菊英:「你這樣子,你看水的感覺,跟它已經糊狀的感覺,就是你推的力道,就會感覺出來,就是啊,這樣OK了。」

劉菊英可是從小幫忙,練出這等眼力跟手感的,只是剛剛那些滷肉,要不停翻鏟,龍粄製作也是又鏟又轉,幾十年,身體吃得消嗎?劉菊英:「到這個房子蓋好以後,變成不會上樓梯,這腰還有膝蓋,不知道為甚麼。」

劉菊英現在住的房子,是自己買地蓋的,那時舊債都清了,該要療養一下了吧,劉菊英不安的,卻不是身上的病痛,而是怕自己,跟不上兒女腳步,跟不上社會節奏,所以她選擇的療養方式很不同,她去參加社團、去打球。劉菊英:「就去打球不講話,然後全身痛回來,讓它痛,欸可是3個月以後就好了。」

這真的叫置之死地而後生,所以劉菊英更努力地,學這個學那個球類、陶藝、婦女創業班,等待龍粄蒸熟的空檔,還能來段胡琴,不過原來音樂是更早,在她婚姻谷底時,就已經開始學習。劉菊英:「我們既然走到哪一步,就面對哪一步的生活,我覺得這樣子,心裡會比較開朗一點,當然是說有傷害,絕對不會說可以抹滅掉,這是事實就是事實,可是就是說,你讓很多事情,充滿你的生活的時候,你就不會去想一些負面的東西。」

而且似乎還真冥冥中有安排,就因為學了一些樂器,劉菊英說當初自己才能找到誦經工作,多一筆收入。劉菊英:「我覺得上天關一個門,祂會開一扇窗給我們。」

所以劉菊英這麼多年,一直當著孩子口中的過動媽媽,只是她去年底有兩步,實在跨得大了些。劉菊英:「其實也是誤打誤撞,其實她不是要找我,那個市公所的小姐,其實要找我那個嫂嫂,結果那個嫂嫂,那天沒來(擺攤),沒來她就以為是我,她就跑過去找我說,欸,你有做芋頭糕對不對,因為我不認識她,我就說,對啊你怎麼知道,她說那市公所辦活動,你來參加比賽好不好。」

劉菊英說,主要還是那位市公所小姐說,可以去擺個攤位,做些生意,那麼就去吧,其實她這龍粄,幾十年一直都在家裡做著,原本單純只是給孩子們填肚子。劉菊英:「結婚以後家裡,家境就不好嘛,小朋友會看到,同學吃糖果那些,我就想說,你吃糖果,我乾脆做這個。」記者:「用這個代替糖果?」劉菊英:「對,而且又健康,而且你即使沒有吃飯,吃這個也會飽,也有營養,我就把那時候我已經在賣豬肉了,我就把豬肉那些全放進來,做得香香的,有時候煎給他們吃,有時候當早餐、煮稀飯,有時候就煮個湯。」

煎的龍粄,外脆內嫩,淡淡焦香讓人不知不覺清空一盤,湯的龍粄,則像客家鹹湯圓,多幾分芋頭鬆香,龍粄稀飯則是想吃芋頭稀飯時,一個快速方便的選擇,而為了讓孩子感覺更多些變化,劉菊英後來還發展出金黃炸龍粄。劉菊英:「還有像炒粄條,一樣的炒龍粄,一粄可以六吃。劉菊英:「我們就說一粄在手,生活不用愁,煎煮炒炸加煮粥。」

芋頭粄本身就好吃了,再加上這麼多變化,劉菊英的比賽初體驗,結果抱回第三名,接著她再次出擊,是更進一步的亞軍。劉菊英:「講到那個真的是,也是很意外的事情,因為我11月25日我才知道,我才在電視上看到那個,因為我平常看電視的時間不多,才看到那個甚麼,料理比賽的資訊,結果我就想,啊我們來去試看看,我就跟小朋友講,我說,我們來去參加料理比賽好不好。」

那比賽規模更大了,是全國性的,客家宴席菜比賽,試,當然沒什麼不好,只是跟剛剛說的那個,龍粄比賽撞期,只差10天。劉菊英:「所以我那兩個禮拜,連著兩個禮拜就是很上下激盪的生活。」

還好劉菊英還有個秘招,就是她手上正料理的這道家傳手工封雞,精選全雞,汆燙後,冷水快速沖洗,接著小火慢蒸,同時用米醬、酒、醬油、糖,調製醬料,等雞蒸熟。劉菊英:「熟了,現在就是要幫它按摩按摩。」記者:「不是還會滿燙的嗎?」劉菊英:「欸還好,不會,習慣了就好了。」

習慣那股熱,說來也是幾十年的累積,按摩好了還要,回鍋再蒸一次,也要有那個耐心,願意花那個功夫,這道封雞曾是劉菊英媽媽,最自豪的一道菜,不輕易出手,以前是只有逢年過節,才能奢侈一番,現在由劉菊英傳承滋味。劉菊英:「以前會做這個雞就是,其實我是做來送朋友啦,沒有賣,後來就大家,反應很好啊,我就想說,不然去年比賽的時候,不然就把這道菜,跟他做上去。」

封雞,加上剛在地方比賽,得名的龍粄,還有平常就擺攤,在賣的蹄膀豬腳,等客家料理,劉菊英整理出十道菜,上台北比賽。劉菊英:「評審就邊邊一直繞一直繞,繞得我有點慌慌這樣,第一個最主要是場地,我們不熟悉,你像我們在家裡煮,都是這些東西,我們很習慣現在要做什麼,可是去到那邊就沒辦法。」

不過對她來說,在沒辦法中變出辦法,不是陌生的事了,劉菊英說,總之就是按部就班,把味道深深蒸進雞肉肌裡。記者:「哇!那腿這樣就分開了?」劉菊英:「有聞到香嗎?嗯,對!」

據說這道封雞,讓好幾位評審一口接一口。劉菊英:「我小孩子說什麼你知道嗎,他說我們進比賽以後,就像什麼像生孩子,就像人家生孩子,我趕快把他生出來就好了,就把它完成了,就這樣子啦,我們就是很認真地,就把它完成這樣子,所以其實到宣布名次的時候,其實我們真的是有點意外。」

而連得兩獎的意外以後,原本只是擺攤支撐家計,拉拔孩子的劉菊英,有更多想法,她自己當起講師,傳授家扶兒童,以及其他弱勢媽媽,怎麼做出有商品價值的佳餚,還要打造品牌,傳承客家傳統味。

劉菊英:「我就覺得說,真的是,真的是做人很可貴啊,要好好珍惜一下,就是說除了賺錢以外,你如果說把整個生命,都放在賺錢賺錢,我覺得好像是一個機器啦。」

顧客好友朱媽媽:「真的很認真,真的是什麼樣樣都來,除了重的、文的,樣樣都來,所以拚命三郎一樣。」

只是兒女們,也又要開始擔心了。劉菊英大女兒宋芊晴:「我希望她可以多多休息,真的就是希望她多多休息就好了。」

宋民惠:「因為她已經很加油了,真的她已經九五加滿過頭,可能少一點,就休息要加油啦。」

不過兒女們也知道,媽媽的過動,一時還停不下來,看看她講到自己的計劃,眼睛如何發亮。劉菊英:「我也知道很費力啊,可是有目標,有目標就慢慢,一步一腳印嘛。」

而且經歷過那麼多困難,劉菊英說這世上,沒什麼事情是過不了的,曾經為家庭兒女,全心付出的媽媽,現在品味著另一層次,忙碌的樂趣,還不打算休息。

◤EF海外遊留學專家◢

👉最後倒數!暑假海外遊學團/營隊報名即將截止

👉半年/一年也可以「微留學」,高達60,000元折扣

👉給自己一個遊學假期,同時提升語言及國際觀


◤獨家名人娛樂◢

👉藍心湄:單身是選擇 學會4件事活出精采

👉蔡依林、孔劉等男神、女神單身霸氣金句

👉少女心噴發!此生必看「甜寵劇」片單


#客家菜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1591

0.0472

0.2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