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過動症過度診斷? 醫:多次門診評估


發佈時間:2014/07/14 18:30
最後更新時間:2016/05/16 07:06

國外統計,學齡期孩童過動症盛行率是5%到8%,有某些團體認為,過動症被醫界過度診斷,而其實根據調查,台灣6到12歲的國小學童,只有1.8%吃過過動症藥物,專業醫生表示,診斷過動症絕對不是一次門診就能決定,常常要好幾次的門診評估才能確定,還得要蒐集家長、老師的觀察,不可能是快速能確診,也不會隨便給藥物。

小朋友蹦蹦跳跳、衝來衝去,部分家長老師懷疑孩子有「過動症」,會帶去看醫生,而過動症藥物「利他能」,其實有些家長不願意小孩服用。

赤子心過動症協會理事長林玲華:「(家長)大部分選擇都不吃,然後即使去看醫生,很多回來也就是不吃,少數家長,不是那麼多數,但是有反映出來說,醫生去了就是看診,他沒有仔細診斷,就是給他用藥,在中南部很多。」

家有過動兒,身兼協會理事長的林玲華說,有少數醫生在診斷過動症時,沒有仔細花時間詳細判斷,而台大兒童精神科主任高淑芬,花了4、5個小時才看4個病人,因為過動症絕對不是看一次門診就能診斷出來的。

台大兒童精神科主任高淑芬:「這個絕對不是只有一次看(診),常常是2、3次之後,那我們也教導他一些方法,譬如說怎樣讓自己能夠專注,怎麼樣調整自己的時間,那父母也給予他們意見,在管教技巧上怎麼樣改進。」

以量表來看,評估專注力得9題要6題以上,過動衝動也得要9題當中,有6題才有可能是過動症,但這也只是「篩檢工具」,不是「診斷依據」,根據統計,6歲到12歲國小學童,有3%曾經就醫看過動症,其中有60%開過1次藥,也就是只有1.8%曾吃過過動症藥物「利他能」。

影片內容:「我不知道精神科藥物,為了麼會有這麼多副作用。」

用藥疑慮不光出在孩子身上,國際心理健康監督團體的影片,紀錄有些成年病患吃了抗憂鬱症藥物,出現副作用,想要強調,或許不是所有的人都適合服用憂鬱症藥物,而詢問專業精神科醫師,要診斷是否有精神相關疾病,也都是要審慎仔細的評估,吃藥並非完全不好,得看個人症狀而定。

Blueseeds天然初萃精油

👉招財能量爆強的財富精油,還可抽Audi

👉偷做醫美嗎?臉怎麼亮成這樣

👉你有聽過洗髮精也要換季嗎?


◤EF海外遊留學專家◢

👉最後倒數! 暑假海外遊學團/營隊報名即將截止

👉半年/一年也可以「微留學」,高達6萬元折扣!

👉給自己一個遊學假期,同時提升語言及國際觀


#過動症#藥物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0942

0.0372

0.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