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中美牌時代】麵粉袋大內褲! 美援時代台灣縮影

記者 蕭子新 / 攝影 楊育昇 報導
發佈時間:2011/03/05 21:51
最後更新時間:2016/05/16 15:06

還記得印著「中美合作,淨重20公斤」字樣,被戲稱是中美牌的麵粉袋大內褲嗎?這是許多三四年級生,共同的回憶,美國的奶粉、麵粉袋,美國的搖滾樂,美國的棒球,美國的打字機,美國大兵,共同交織出,美援時代的具體影像,這份台美之間特殊的情感連結,反映出什麼樣的年代?來看蕭子新、楊育昇「中美牌時代」專題報導。 美國在台協會處長司徒文:「請大家跟我們一起回顧台灣和美國共同走過的歲月。」 台美互動經驗中,美援農產品,始終是記憶的重點,麵粉袋裁開,縫成的大內褲,上頭中美合作的字樣,絕對是走過美援時代,台灣人共同的童年經驗。 美國在台協會處長司徒文:「這是我覺得,最有趣的東西了,很多人都這麼說,最有趣的是,現在看起來雖然很好像,卻展現了當時的創意。」記者:「我想我祖父、祖母,應該都穿過。」 透過教會系統,美援食物深入到,台灣各個角落,美國麵粉與奶粉。」讓不少家庭得以果腹,也是學童最主要的營養來源之一,美國對台灣的農產協助,大體可分為兩大類,其一透過農復會協助,農業生產技術的移轉,再來是因為,外銷美國農產品到台灣,根據480公法,無論國際小麥市場,行情如何變化,台灣需運用美國貸款,來進行購買,大量過剩的美國小麥,和其他農牧產品,就此被運到台灣。 美國麵粉帶動了,台灣的西點麵包業,開始出現了西式麵包廠,美援食品不止影響了,台灣人的飲食習慣,甚至改變了,某些台灣人的宗教信仰,由於援助食品,是經由教會系統發放,有些台灣人,為了領取美援食物,走進教會,當時參與物資發放系統的,基督教或天主教,還被戲稱為麵粉教。大豐麵粉公司董事長何澄祥:「所以就跟美國提出來,請求美國,援助我們台灣的項目呢,把麵粉改成小麥,那麼一方面,可以扶植這些麵粉工廠,能夠生產,能夠發展,二方面呢,如果拿小麥,到台灣來磨製的話,他會有附產品,麩皮出來,那這些麩皮呢,就可以做為我們畜牧業的飼料使用,仍然這麼多年來,仍然可以保持,很好的一個來往跟合作,是我們覺得能夠有這樣的結果,都是從當年美國政府,拿麵粉來援助台灣的一個起源,才能夠發展到,現在這樣的狀況。」 台美軍事協防,關係建立前,美國於1949年國民政府,撤退來台起,就引用480公法,提供台灣援助,美援以贈與專款基金,或對台貸款等方式,透過軍經援助,支撐台灣,降低台海風險,1954年,台美雙方軍事協防關係建立之後,美國依協防條約,有系統的提供大量美援,用以執行軍事合作,促使台灣經濟成長,最終目標,在達成台灣自立,美國扶持台灣,意在有效協防反共。 甚至配合生產提供,美國需求的低價商品,作為美國解決,剩餘農產品的出口市場,總計,從1949年到1963年底,美國提供了36億美援,其中22億是軍援,其餘款項用於對台貸款,農工、教育,社會醫療等不同項目,援助關係也使美國,成為台灣最大外資來源國,與進出口貿易對象。前外交部長錢復:「我們的外匯沒有,是靠美援,那個Grant援助,讓我們能夠外匯不致於短缺,我們的預算不能平衡,是美援幫我們,把收與支平衡,所以說如果,沒有1950年到1965年,那個15年的美國經濟援助,大概平均,每年1億美金左右,15年15億美金,今天提15億美金,沒有人看得起,那個時候是,好大好大的數目,我們是靠那一個,才能夠自立自強站起來。」

軍事合作,共同防禦條約的簽訂,讓美國維持了,往後30年的對台軍援,以1954-1960年為例,台灣僅次於法國,為美國第二大軍事受援國。美國對台軍援,由駐台美軍顧問團,統籌在全台進行整軍、建軍,與軍事基地部署,街市常見,美國軍官與士兵的蹤跡。台中市長胡志強:「那麼在這個年代當中,我記得因為越戰是高峰,所以台中的清泉崗基地,就變成美國在亞洲地區,很重要的一個軍事據點,我記得很清楚那時候,有兩個最大的軍事基地,一個在清泉崗,一個在菲律賓,馬尼拉克拉克,聽說清泉崗,比克拉克還要大,那我們因為,住在台中市的北區,所以是大雅路邊上,往清泉崗走很方便,所以在大雅路附近,有些民房當中,就有美國人,散居在這些地方。」

越戰期間,台灣成為美國重要軍事後勤據點,高峰期,駐越南美軍多達54萬人,高雄、台中、台南等,海空軍基地附近城市,成為美軍主要的休假地點,高雄港拆船業,也盛極一時,各種商船、軍艦,拆下來的零件與物品,成了美軍軍官,與台灣行家的尋寶地。技術合作,也是台美交流重要的一環,美援總署在華盛頓,聘請大量工程顧問公司,專業技術人員來台,台灣也由美援技術協助委員會,負責甄選技術人員,出國研習,技術合作項目相當多樣,像高雄硫酸亞廠,南部火力發電廠,台塑公司,成立初期的產品改良,新營紙廠的造紙計畫,普渡大學專家顧問團,協助改善省立台南工學院,也就是今日的成大工學院,乃至於協助,台灣第一個加工出口區,高雄加工出口區的建立等等,美國技術人員。

參與了台灣、電力、鐵路、運輸、化學、肥料、糖業、紡織,不同領域的工作,這裡看到的是,當年他們怎麼參與,興建南京東路,這是開路儀式。美國在台協會處長司徒文:「跟現在完全不一樣,因為在南京東路,現在有很多東西,高樓、花旗銀行現在在那裡,六福皇宮,星巴克,照片是1958開路拍的,你知道,回頭去看,真的很棒。」

除了軍事援助,經濟援助之外,美國人在台灣的足跡,也影響在地人的生活文化,當年對台灣人而言,碰觸美國文化,彷彿靠近了,遙遠的先進社會,對美國人而言,觀望台灣彷彿看到,不可思議的艱苦,在各自先進與落後的好奇中,有誤會、有衝突,更有善行,軼事與趣聞,美國士兵與台灣人之間,儘管語言不通,卻珍惜多年私交,不少技術顧問配偶,或教會牧師,則在大專院校,開設英語教學課程。美國在台協會處長司徒文:「當時我太太懷孕了,所以我們住在濟南路,所以跟我目前的公寓很近,所以那時候,差不多,很近,我從現在的臥室,還可以看到以前,我的公寓。」

美國也帶起影響,台灣人對於棒球文化,民間棒球員,常與美軍棒球隊,舉行友誼賽,而贏家還常是備配簡陋的台灣雜牌軍呢,獎品是當時台灣人,很稀罕的可口可樂,把吃、喝,一併交流搞定。記者:「現在這可是外國人來台必吃的小籠包。」美國在台協會處長司徒文:「當然,我什麼都吃過,我連臭豆腐也吃過。」記者:「臭豆腐,你覺得如何?」美國在台協會處長司徒文:「哈哈,我喜歡,但絕對不是我最喜歡的。」

時代的變遷,終究還是讓美國人在台灣的故事,在此轉折,1979年美國與台灣斷交,美國撤出台灣,對台灣社會的影響,極其清晰,美軍電台也化身為ICRT。廣播主持人陶曉清:「國語歌壇裡面一些非常有名的製作人,一些編曲者,還有一些創作人,其實有很多都是年輕的時候,有玩band的經驗,當他們在玩band的時候,他們一定都是唱著美國的一些,他們黑人的歌曲也好,搖滾樂的演出,除了我剛才曾經提到的鄉村歌曲,還有民謠風格的音樂,我想搖滾樂,還有黑人的音樂R&B,這些音樂他都影響到,我們台灣流行音樂的創作。」

林徳將軍夫人Patricia Linder:「我看到的是,台灣社會的希望,人們希望這個地方更好,不因恐懼而放棄,即使在(台美斷交)發生之後。」

台美斷交,美國人看似遠去,卻無所不在,留下台灣人對美國的,一種特殊的情感連結,一種特殊的認知依賴,當年美援生活的回憶,在時間的催化下,轉為台灣自立的動力。

Blueseeds天然初萃精油

👉招財能量爆強的財富精油,還可抽Audi

👉偷做醫美嗎?臉怎麼亮成這樣

👉你有聽過洗髮精也要換季嗎?


◤EF海外遊留學專家◢

👉最後倒數! 暑假海外遊學團/營隊報名即將截止

👉半年/一年也可以「微留學」,高達6萬元折扣!

👉給自己一個遊學假期,同時提升語言及國際觀


#美軍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1109

0.0339

0.1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