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一步一腳印】四兄妹的餅店奇蹟

記者 張靖玲 / 攝影 劉文彬 報導
發佈時間:2013/05/24 13:48
最後更新時間:2016/05/16 15:06

傳統餅店第二代老三楊秉閎:「我們都經常講笑話,我們都已經50幾,大哥已經60了,然後二哥差他幾歲,我差他幾歲,都是五字頭,這邊加起來就幾百歲了。」

身為餅店的第二代,一家人互相幫忙,在傳統產業中算稀鬆平常,但楊家四兄妹比較不同的是,從家人變「同事」,這樣的關係卻是從1年半前才開始的;四兄妹的父親在民國34年從大陸福州來台,賣起家鄉傳統小吃鹹光餅,以及壽桃、壽麵等,跟妻子合力經營,沒想到100年那年秋天父親過世,47天後媽媽也跟著離世,走過一甲子的餅店,頓時面臨存亡關頭。

老大楊明長:「我大概高中畢業就讀國防醫學院,在軍中待了30幾年,從來沒想過會回來接這間店。」

不只老大楊明長從沒想過要接班,三個弟弟妹妹也是一樣。楊明長:「可能會有兩種狀況,一種是搶著接、一種是搶著賣,趕快把這個店賣掉,今天對我最有利的辦法,我說真的,就是把店處理掉,我們每一個兄弟至少有一筆錢,可以好好過日子。」

楊明長說,最後選了一條最不好走、最有風險的路,不但沒錢分,還要弟弟妹妹先拿一筆錢,幫老店重新裝潢添購設備。楊明長:「我父親在這邊做了50年,他沒有看過一場電影,沒有休過一天的假,唯一留下來就是這個店,那他們走了之後,我們說收手就收手,我覺得對不起他們,那我也是在想說,我們幾個兄弟啊,雖然說各自有各自的事業,但是跟我們父母親比起來,真的是百分之一都不到啦。」

大家都有自己的工作,考慮了一個禮拜後,結論是決定「接了」。楊秉閎:「我爸爸一直做,做到82歲還在做,一邊做一邊還在打瞌睡,如果說我們不做的話,我們就是敗家子。」

為了延續餅店,原本的生活也得跟著調整,老大跟小妹有空回來幫忙,老三跟老二索性辭掉工作,全心投入內場製作,但都超過50歲了,才來「轉換跑道」,不怕嗎?楊秉閎:「你把船通通鑿沉了,你回不去,對呀,回不去的話,你當然是要拚命,我們現在年紀都已經一大把了 ,還能夠做幾年呢,所以我們現在是用一種觀念就是說,把握當下,就算是3年、5年,我們也是盡量去做。」

「成功與否不重要,重點是要傳承下去」,形容那時抱著破釜沉舟的心態,不去考慮會不會失敗,而是衝就對了。老四楊良玉:「一種氛圍 ,好像大家就覺得是命運共同體,好像我們不做不行,那時候其實我們大家都沒有把握。」

沒有把握,因為從不曾想過會回到這間店「重新開始」,當熱情的氛圍逐漸褪去,接班的挑戰才正要開始。楊秉閎:「這是雜牌軍,各行各業不一樣,整合在一起、整合在一起,要把以前學的東西讓它慢慢複習出來,做這個壽桃跟麵龜,它的水分不一樣,一個要水分比較少,一個要比較多,我那時候聽(爸媽講)也聽不懂啊,後來在做的時候,真的是這樣子。」

前1、2個月,經常做壞東西、丟東西,所以對內要把已經生疏了10、20年的手感找回來,同時對外得面臨老主顧的不信任。楊秉閎:「有一個客人,他是吃我們的餅,不管我們怎麼改變,他就是說,就是我們父母親做比較好啊,這些否定的客人也不是說不好,會讓你成長。」

把否定當督促的動力,從基本功開始,紮紮實實下功夫,同時嘗試過去爸媽沒做過的創新;原本在工廠的老二,建議用壓麵機改良製程,好讓口感更彈牙。楊明華:「壓麵機會越壓越白。」

如此一來,像壽桃外觀自然潔白,就不須像坊間得再添加漂白劑。楊秉閎:「我們盡量用天然的東西, 讓這個產品連我們自己都敢吃,再推薦給客人,客人應該是可以接受,我們要做一個比較好的行業,不要去造業的話,(添加物)就不要去用。」

強調穩紮穩打,做多少賣多少,一定要降低存貨,才能夠有毛利,儘管如此還是有個重大隱憂,就是這種傳統糕點,是不折不扣的黃昏產業。楊秉閎:「因為舊的一代走了之後,拜的人越來越少,這個是笑話也是事實,年輕人拜這個東西很少,所以我們如何把這個拜拜的東西商品化,變成平常的時候可以買來吃。」

老三楊秉閎說,得區隔市場才有辦法活下去,所以不走大量生產跟人家拚價格,而是採藍海策略、堅持手工,做出機器無法取代的Q感外,還要讓商品種類多元化,像過去爸媽只侷限在麵製品,但到他們手中,還積極開發米食類商品。

楊秉閎:「(麵製品)只能夠針對老一輩的客戶,新的客源沒有辦法擴展,為了要拓展新的客源,要開發不同的產品(米製品),麵製品佔營收8成,米製品已經慢慢上來1成、2成。」

兄弟坦言,爸媽到晚年體力不好,店過去10、20年都在吃老本,所以設定先撐個5年,也預期至少會虧個2、3年,沒想到第一年就損益平衡。楊明華:「(客人)是說,我們跟以前有改進啦,那我們聽了這些話,會覺得我們的辛苦都不會那麼辛苦了,你自己的心血有在成長,你就覺得有一種喜悅感,沒有白費心思。」

齊心扛起這塊招牌,但朝夕相處下免不了摩擦,也得花心思。楊明華:「(這裡像)一個道場,就是在修我們的心靈,自己會知道自己的錯誤 ,就會把態度放軟、身段放軟。」

笑說走到現在1年多了,早已成了街坊眼中的「奇蹟」,因為外面有太多太多例子,當初周遭都不看好兄弟間會合得來。楊明長:「我們過去1年,兄弟聚在一起的時間比過去30年還要多,所以不管做這間店成功還是失敗,光是這一點就成功了,能夠把家人凝聚在一起,一塊工作就是件很幸福的事情。」

不只如此,最讓鄰居訝異的是,連三兄弟的太太們也一樣有向心力。楊明華:「我太太贊成,我才會想進來,不然我也是不想開,(太太說)說你沒有去試,怎麼會知道會失敗呢。」

老二楊明華就說,當初是太太的鼓勵,才讓他無後顧之憂,決定奮力一搏,至於老三的太太辭掉工作,鑽研開發新商品,老大的太太也收了服飾店生意,負責外場招呼客人。

楊明長:「(客人知道)在這邊賣東西的三個太太是妯娌,他很訝異跑來問我說,你怎麼用什麼方法,讓她們3個人有什麼辦法在一起做事情,我們年紀比較大,在外面磨練過了,可能想法會比較圓融一點。」

除了思考圓融、彼此包容外,還有一點很重要,就是事先把遊戲規則訂清楚,大家不以股東自居也不分長幼,工作上就是同事,親兄弟也得明算帳。

楊明長:「(我二弟打卡)滿滿的,一天都沒休息,(全職的老二跟老三)領130多元,店是大家的,大家領少一點沒關係,有餘額的話大家再來分,年底再來分,像我跟我妹妹回來(幫忙),時薪是110元。」

在大學教書的小妹楊良玉,只要一有空就會拉夫婿回來幫忙,楊良玉說,從小時候開始每逢拜拜過節,也是家裡最忙的時候,孩子都得幫忙,曾讓她很想擺脫這樣的宿命,但現在做餅對她而言,卻是思念父母的唯一方法。

楊良玉:「什麼樣才叫做孝順,活著的時候讓他們看到我們讓他安心,可是走了之後,讓他看到我們兄弟還能團結,一起把這各店發揚光大 ,然後把它們的名聲顯揚出來,我覺得這是我們後輩對長輩,能夠盡到的一點孝心,人家說這個生意好,可以再開分店,我說不要、不要,我們慢慢這樣做就好,目前這個樣子,每次我拜拜跟老爸報告的時候都很有面子的講,就是說沒有丟你的臉。」

回想當初號召大夥復興餅店的時候,楊明長說,畢竟兄妹歲數都一把了,能不能撐到設定的5年目標,心裡也是問號,或許是父母在冥冥之中保佑,給了他們勇氣,現在還多了生力軍,第三代也加入幫忙。

楊明長:「現在覺的滿高興,人生那麼久了幾十年,總算做了一件事情,自己覺得滿有意義的,招牌還在那邊亮著越來越亮,以前沒那麼亮喲,以前很髒,50年沒有擦過,我們現在把它擦亮了,真的把它擦亮了,事實上跟精神上我們都把它擦亮了。」

擦亮了父母守護一生的招牌,要讓這傳統的老味道繼續飄香。

Blueseeds天然初萃精油

👉招財能量爆強的財富精油,還可抽Audi

👉偷做醫美嗎?臉怎麼亮成這樣

👉你有聽過洗髮精也要換季嗎?


◤EF海外遊留學專家◢

👉最後倒數! 暑假海外遊學團/營隊報名即將截止

👉半年/一年也可以「微留學」,高達6萬元折扣!

👉給自己一個遊學假期,同時提升語言及國際觀


#糕餅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1415

0.0820

0.2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