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腳冰冷、腳麻、疼痛 「下肢動脈阻塞」若輕忽「恐截肢」

記者 蔣志偉 / 攝影 陳儒桓 報導
發佈時間:2020/10/07 22:59
最後更新時間:2020/10/07 23:10

腳掌出現冰冷或有腳麻症狀,真的要特別注意了,部分民眾誤以為關節或筋骨等問題,因此錯過治療黃金時機,根據臺大醫院心臟外科主治醫師詹志洋臨床經驗,認為這就是「下肢血管阻塞」引起的疾病,最主要就是膽固醇堆積在血管壁,會讓組織沒有辦法獲得充足血液,出現了腳麻腳冷,甚至是傷口不容易復原。

圖/TVBS

 
醫藥記者蔣志偉:「下肢血管阻塞冠狀動脈阻塞中風,都是屬於血管阻塞的疾病,而現在醫師就建議最好要控制糖尿病,高血壓以及高血脂,再搭配服用預防血栓的藥物,才能夠降低截肢的風險。」

臺大醫院心臟外科主治醫師詹志洋vs.病友許先生:「不會痛啦,喔不會,今天我們那個血管阻塞,血管攝影看一下,我們把那個血管打通,腳的血管會不會好一點。」

剛動完手術,許先生過去長期有心臟病史,還曾經發生急性心肌梗塞,再加上又有糖尿病,洗腎,高血壓慢性疾病纏身,讓他腳麻同時出現腳掌冰冷的情況,病況嚴重到必須截肢左右兩腳腳指頭。

 
家屬:「我們傻呼呼不知道血管阻塞,然後找到詹醫師來這裡通(血管)有比較好。」

圖/TVBS

臺大醫院心臟外科主治醫師詹志洋:「首先就是要先找到這個危險因子,先早期發現這個危險因子,能夠得到好的控制,高血壓控制好高血脂控制好,血糖控制好,然後早點注意腳的這個,不要有傷口避免傷口,希望減少壞死與次發感染,三高高血脂、高血壓還有這個生活型態不好,缺乏運動等等,這些或肥胖,都是可能比較次發的因子。」

臺大醫院心臟外科主治醫師詹志洋不諱言,下肢周邊動脈阻塞常見症狀,足部冰冷、隨著病況越來越嚴重,還會出現疼痛、下肢無力和肢端變黑壞死。

醫藥記者蔣志偉:「導致下肢血管阻塞,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動脈粥狀硬化,也就是說膽固醇堆積在血管壁,使得管徑越來越小,而這也會讓組織沒有辦法獲得充足血液,因此產生各種症狀,像是出現了腳麻、腳冷,甚至是傷口不容易復原。」

圖/TVBS

北榮骨骼肌肉腫瘤中心主任吳博貴:「血液循環末梢循環不好,我們是建議病人多運動,那其實最重要很簡單,像我們一般而言這邊血液循環不好,我們會請病人多做這種,腳踝往上跟往下這個動作,因為做這個動作時候,我們小腿後面肌肉會自動收縮,會讓血液循環增加,第二個其實在做之前做之後都可以拿熱毛巾,或者是插電的電毯,盡量把小腿肚這邊做點熱敷,這樣就可以增加血液循環,我想就可以改善這個症狀了。」

北榮骨科醫師吳博貴強調,腳發麻或發冷就是因為血液循環不好,造成肌肉血液循環不夠,在臨床上有不少病友,連走路都會痠痛不已,這都是下肢血管阻塞的典型症狀。

 
醫藥記者蔣志偉:「治療下肢周邊動脈阻塞,對醫師來說最不樂見的就是截肢,因為截肢之後,會影響行走以及外觀,事實上根據了解截肢之後一年內死亡率高達34%,對病友以及家屬來說,心理和經濟都是沉重負擔。」

臺大醫院整形外科主任戴浩志:「病人死亡的原因,就是後面這些問題,比如說心肌梗塞然後腦中風、腎衰竭,這些問題這樣子,那腳部那個動脈阻塞的話,他就是會截肢,有些壞掉地方太大片,合併感染的時候,這個時候就要截肢這樣子。」

臺大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李任光:「截肢真的放在最後一個選項,在這個時候我們常常會覺得傷口,在我們看來每一個傷口應該都希望它不要被截肢,但是重點就在於說,必須要早期發現,你可以想像如果今天很小的傷口時候,我們早點讓血液動力學建立,讓他血流流下去,配合整型外科照顧傷口,事實上傷口就不會變成大傷口,那就可能會好起來。」

臺大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李任光認為,民眾本身就要控制好三高,若不幸下肢血管阻塞,目前都有「抗血小板」「抗血栓」藥物,可幫助血液流動更好,讓腳麻、腳傷更快復原,千萬別輕忽傷口,早期診斷治療,避免病情惡化。

最HOT話題在這!想跟上時事,快點我加入TVBS新聞LINE好友!

◤EF海外遊留學專家◢

👉最後倒數!暑假海外遊學團/營隊報名即將截止

👉半年/一年也可以「微留學」,高達60,000元折扣

👉給自己一個遊學假期,同時提升語言及國際觀


◤獨家名人娛樂◢

👉藍心湄:單身是選擇 學會4件事活出精采

👉蔡依林、孔劉等男神、女神單身霸氣金句

👉少女心噴發!此生必看「甜寵劇」片單


#截肢#動脈#阻塞#膽固醇#血液循環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延伸閱讀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1209

0.0598

0.1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