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手抖、動作慢、常跌倒!憂鬱恐罹這種「病」 長者與青年要注意

記者 蔣志偉 / 攝影 陳儒桓 報導
發佈時間:2020/09/25 23:04
最後更新時間:2020/09/25 23:12

巴金森氏症是非常多老年人可能會遇到的疾病,目前在臺灣有超過四萬人確診,通常好發年齡在60至70歲左右,初期症狀手會發抖、動作變得遲緩,肢體僵硬、如果不注意萬一發生跌倒,傷到髖關節可能會喪失自理能力,北榮高齡醫學中心科主任彭莉甯強調,巴金森氏症也會發生在年輕人身上,更應該要提高警覺。

圖/TVBS(非當事人)

 
醫藥記者 蔣志偉:「巴金森氏症是老年人常見的疾病,同時也會增加臥床以及失能的風險,根據醫學研究指出65歲以上老人家,有1%至2%的罹患率,目前在臺灣一共有超過四萬人確診為巴金森氏症,其實它(巴金森氏症)也會發生在年輕人身上,因此當你出現手發抖,身體僵硬情況的時候,可真的要特別注意,最好盡速就醫檢查。」

北榮高齡醫學中心科主任 彭莉甯vs.巴金森氏症病友 曹奶奶:「(阿嬤您好。) 啊,大家好。」

高齡92歲曹奶奶,5年前確診為巴金森氏症,當時就出現手抖、肢體僵硬的情況,讓她行動遲緩,症狀在藥物控制下明顯改善。但曹奶奶近期因為體力下降,走路不慎摔跤,導致髖關節骨折,開刀治療後,現在緩慢恢復中。

 
北榮高齡醫學中心科主任 彭莉甯vs.家屬:「我們還是要加強,骨折之後還是有機會再恢復。」

家屬:「這個症狀在她生活上,有時候會造成不便就是,她的動作會變得比較遲緩,而且手尤其手的動作,她會就是會抖,然後在一般正常的自理一些方面,有時候需要有人在旁邊協助。」

圖/TVBS(非當事人)

北榮高齡醫學中心科主任 彭莉甯:「巴金森氏症其實是一個腦部退化性疾病,所以基本上是沒有什麼辦法預防的,但如果出現一些症狀,確實是可以早期的檢查,早期診斷,早期的治療,因為有老人家其實會覺得說,我是不是年紀大了,那是不是這些都是老化的症狀,其實不見得是喔,請醫師幫你判斷,到底是什麼樣的問題,才有辦法早期診斷跟治療。」

北榮高齡醫學科主任彭莉甯強調,臨床診斷檢查,通常都會以口服藥物來治療巴金森氏症,因此家屬更應該多花心思鼓勵病人多運動,延緩症狀惡化。

醫藥記者 蔣志偉:「巴金森氏症可透過臨床問診和神經學檢查,還可以透過核子醫學來了解,腦部多巴胺傳遞功能是否異常,一旦出現多巴胺分泌減少,有八成以上機率會被確診為巴金森氏症。」

北榮高齡醫學中心總醫師 楊博欽:「巴金森氏症在高齡族群,是一個非常常見的一個疾病,高齡的族群是特別好發的一個危險群,它的主要症狀可能會有步態不穩、身體僵硬,或者是他的行動會變得緩慢,那我們要早期發現長者,有沒有這些症狀的話,可能要由一些他的日常生活中來觀察。」

圖/TVBS(非當事人)

 
巴金森氏症,主要是因為中腦有一塊叫做「黑質」的區域中,分泌「多巴胺」的神經元,持續退化,主要影響身體動作的協調力及平衡感,若50至70%的神經元死亡後,「巴金森氏症」的症狀就會慢慢出現。 

北榮神經內科主治醫師 王嚴鋒:「也有一些人大概在40多歲以前他就會發病,這種叫早發型,那早發型有時候有一些特殊的原因,比如說是一些遺傳性的因子,也有一些是藥物,比如說常見像是一些精神科的藥物,一些精神症狀或是鎮靜的藥物,吃久了也會出現類似巴金森氏症的症狀。」

北榮高齡醫學中心科主任 彭莉甯:「巴金森氏症的治療當然主要還是以藥物治療為主,那當然很重要的是,還需要有一個好的復健跟運動,因為巴金森氏症就是一個運動方面退化的疾病,那所以在藥物治療過程當中,你的運動其實很重要,要透過運動訓練你的平衡。」

巴金森氏症仍有非動作障礙的症狀容易被忽視,像是嗅覺喪失、睡眠障礙、憂鬱焦慮,等自律神經失調。早期發現,儘早診斷及治療,可改善病人生活品質。

最HOT話題在這!想跟上時事,快點我加入TVBS新聞LINE好友!

◤EF海外遊留學專家◢

👉最後倒數!暑假海外遊學團/營隊報名即將截止

👉半年/一年也可以「微留學」,高達60,000元折扣

👉給自己一個遊學假期,同時提升語言及國際觀


◤2024女大粉美賞◢

👉華人美妝奧斯卡賞 即日起免費報名中

👉殿堂級美妝賞 美力爆發,無所畏懼!

👉歡迎各式肌膚保養、美妝、保健品角逐


#手抖#跌倒#巴金森氏症#肢體僵硬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延伸閱讀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1261

0.0600

0.1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