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觀點】政治人物與粉絲間的愛恨糾葛都跟這三要素有關

作者 胡全威
發佈時間:2019/06/02 11:00
 韓國瑜凱道造勢高人氣,展現出韓粉們挺韓決心。圖/TVBS
韓國瑜凱道造勢高人氣,展現出韓粉們挺韓決心。圖/TVBS

許多公共事務都太複雜,無論是根本不想去理解,或者是仔細看了,卻也不知道在說什麼。因此,人們往往就只能仰賴「他人」幫我們做決定,這裡的他人,也就是政治人物、政黨、領袖之類的。然後,我們可以安心一點,過自己的日子。

其實,這也不是什麼奇怪或罪惡的事。不僅是公共事務,事實上,就如認知科學家Steven Sloman與Philip Fernbach教授合著的《知識的假象:為什麼我們從未獨立思考》一書中所指出:人類作為群居的動物,大部分的知識仰賴整個群體間的相互合作,而不是個人單獨可以理解的。舉例來說,有多少人能解釋電燈發亮、電話傳聲,甚至腳踏車的運轉原理或禮俗規範的理由。這些早已經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人們仰賴他人幫我們設計、研發、維繫,然後我們「放心」的去使用。

 

當然,政治場域是否適用這樣的觀點,「應然」層面上有爭議。不過,至少在「現實」面上,大部分人還是仰賴少數菁英的。但是,這裡的「放心」、「仰賴」,憑藉的是信任感。

現在國內外許多的調查中,都一再指出,人們對於政治人物的信任感越來越低。不過,我們仍然還是可以看到一些政治人物,總是有些粉絲、迷們在後跟隨。

這裡從三個層次可以解釋這樣的現象,首先,利益考量或稱為理性選擇。跟隨者與政治菁英們有相同的利益。通常是,政治菁英提供的政策、願景是跟隨者想要的。一般人可能難以理解具體政策作法,但至少知道指出的方向與結果。
 

第二則是身分認同或情感價值貼近。研究指出,人們喜歡與自己相類似的人。因此,當政治菁英的出生背景、過往經歷與自己有些重疊相似性時,人們會產生認同感。而認同感也有可能是透過觸發感同身受的情感經歷而產生,彼此有相類似的情緒、價值觀,而產生依附、追隨的動機。

第三則是社會網絡效應,也有人以從眾效應來看。人是群居的動物,自己的判斷,很容易受到週遭人群的影響。當一群人喜歡某個政治人物時,會讓我們也開始受到影響,甚至成為粉絲群的一份子。

因此,政治人物要想守住人氣,守住粉絲支持,就可以從這三方面:利益、認同與社會網絡去固守。舉例來說,韓粉6月1號誓師大會,展現了高人氣,就是固守住了社會網絡這一塊。而在利益上,無論是台灣發大財或者對於軍公教年改的補正,會是主要訴求點。至於認同上,韓國瑜的特殊經歷,切割了權貴與庶民之分,讓許多人將韓國瑜的生命經歷投射在自身上,魯蛇支持魯蛇(雖然,現在已經翻身)。此外,雖然具庶民說話風格也較具草莽性,深受許多人支持。但是,倘若受到誹聞中傷,就容易動搖粉絲的認同與情感偏好,這就是務必要謹慎處理。

以上評論不代表本新聞網立場
最HOT話題在這!想跟上時事,快點我加入TVBS新聞LINE好友!

Blueseeds天然初萃精油

👉招財能量爆強的財富精油,還可抽Audi

👉偷做醫美嗎?臉怎麼亮成這樣

👉你有聽過洗髮精也要換季嗎?


◤EF海外遊留學專家◢

👉最後倒數! 暑假海外遊學團/營隊報名即將截止

👉半年/一年也可以「微留學」,高達6萬元折扣!

👉給自己一個遊學假期,同時提升語言及國際觀


專家觀點

#韓國瑜#韓粉#凱道造勢#國民黨

專欄作者介紹

作者

胡全威

世新大學口語傳播學系專任副教授兼任系主任

看更多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延伸閱讀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1128

0.0621

0.1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