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2018台北雙年展 美術館成生態系統

記者 凃鴻恩 / 攝影 廖廣賓 報導
發佈時間:2019/03/01 21:59
最後更新時間:2019/03/01 22:19

台北雙年展今年辦到第11屆,國內外19國、42位藝術家,各自展現人與自然之間的總總關係,許多裝置表現手法豐富,引發的思考張力也很澎湃。

圖/TVBS

 
台北雙年展這件《菌絲網絡社會》,是4位不同國家的藝術家集體創作,17個透明壓克力球體內,養了靈芝菌絲體,內有特製感應器,發射器和接收器。

雙年展策展人吳瑪悧:「這個藝術家就用電子感應裝置在裡面,所以當菌絲成長,它有訊息發散出來的時候,它會接收,接收了以後再轉化為聲音。」

大球內的蒸氣,是菌絲體自己產生的,每個球體發出不同聲響,可見菌絲蘊含生命,連科學家都提出,磨菇可以拯救地球的論述。

 
參觀民眾:「地球、木星啊!不同的星球,近看了以後就看到,其實裡面有很多水氣, 裡面就感覺,還有不同的生物啊!什麼在裡面。」

小小觀眾:「鳥蛋像珊瑚,像反過來的香菇,像石頭。」

圖/TVBS

《後自然:美術館作為一個生態系統》即是雙年展標題,可以看到藝術家們對大自然,經過反思的觀察。

來自蘇黎世的烏蘇拉畢曼,她的18分鐘紀錄片《聲海》,用科學儀器記錄了挪威北部海岸,水面下的海中聲音。

雙年展策展人吳瑪悧:「她透過一個我們以為不會有聲音的海洋,讓我們理解到說,其實我們都是命運共同體,當海洋發生問題的時候,其實人的生活、文化跟環境,都一起發生了變化。」

展場擺放了藝術家的水中聽聲器,和拋物面反射式麥克風,錄到鯨魚說話。

雙年展中最吸睛的是,德國藝術家英果古騰的《世界處理器》,數量達到100多個,作品從1988年發表至今。
 

圖/TVBS

比方這顆紅色星球,只有一個白色台灣,名字《一個台灣政策》。

統計2015年全球124位億萬富翁,每人身家都超過100億美元,財富總和佔世界GDP 2.33%。

高師大跨領域藝術系兼所長吳瑪悧:「我們在每個地球儀旁邊,都有一個QR CODE,或者在地板上有一個比較大的QR CODE,大家就可以去掃,掃了之後就你就會知道,這顆地球儀到底在講什麼。」

藝術家蕭聖健佈置了99個木盒,發出鳥叫聲的是古早玩具裏的零件,包著布的是風鼓。

 
微動開關上的感應鐵絲共有25個,木盒旋轉就勾動鐵絲出聲,作品就叫《歸》,這彷彿一株大榕樹,麻雀兒歸巢嘍!

圖/TVBS

裝置藝術家蕭聖健:「我使用科技但用科技來製造的大自然的美景,是有點出來反諷人類,為了科技的進步,到最後我們也只能從科技中,去尋找大自然的殘影。」

來北美館也可以順道參觀2018臺北美術獎作品,這屆首獎是由王連晟的《閱讀計劃》奪下,23台自動機器讀出論語學而第一。

2018臺北美術獎首獎王連晟:「到底是人去學習機器,還是機器去學習人,它有對人工智能的提問。」

全球都有填鴨式教育和標準答案式教育,這點台灣人看了 會心一笑。

最HOT話題在這!想跟上時事,快點我加入TVBS新聞LINE好友!

文創起飛接軌國際

#台北雙年展#藝文潮#藝術#作品#美術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延伸閱讀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1211

0.0636

0.1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