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不了解釀不友善 衛福部推失智友善社區


發佈時間:2018/10/16 14:48
最後更新時間:2018/10/16 14:48
圖/中央社
圖/中央社

台灣估有27萬失智症患者,且多數都在社區活動,因民眾對失智症有迷思,如認為失智是正常老化、認為失智症一定有暴力傾向,也可能讓長者在社區受到不友善對待。

衛生福利部在106年12月公布「失智症防治照護政策綱領暨行動方案2.0」,希望打造一個能預防及延緩失智的友善社會,確保失智者及其照顧者的生活品質。

 

根據衛福部推估,台灣目前失智人口約有27萬人,每年約以1萬人的速度增加。

衛福部次長薛瑞元今天在記者會表示,全台灣目前已有73處失智共同照護中心及338處失智社區服務據點,協助有疑似失智症狀的民眾就醫確診,尋求相關失智照護服務。但這樣資源對比失智人口,確實仍不足。

目前失智症的確診率僅有約3成,薛瑞元說,建置這些服務據點是希望提升失智者的確診率,希望失智者走出來,也讓家屬得到協助。目前台灣3/4失智症患者屬於輕度或極輕度,他們沒有失能,都在家中、社區活動,卻可能因為失智症狀,引起社區恐慌或有不友善的行為。
 

舉例來說,有些失智長者可能因定向性不佳,出門容易迷路、甚至騎車開車走錯道,驚動警方;有些患者會有被害妄想,認為別人偷他東西、也可能有暴力行為,容易造成紛爭;有些長者則是買東西忘了付錢,也可能被當成小偷、上銬,徒增驚嚇。

台灣失智症協會理事長賴德仁也在記者會說,很多民眾對失智症認識不清,常見以下幾點迷思,包含認為失智症只是正常老化、失智症者一定會有暴力傾向、失智症可以治癒、病人不會知道自己失智等。

賴德仁說,年長後身體會自然老化,但不意味就會脾氣改變、記憶喪失、失智症是腦部病變,絕非正常老化;且失智症有很多種類型,病人的症狀也各異,未必都會有暴力傾向,也可能造成人格改變,變得更退縮、畏懼、不想與人親近。

此外,賴德仁說,少部分的失智症患者症狀可逆,但多數的失智症患者無法治癒,「只要功能不退步,就是進步」。

至於預防失智症,賴德仁表示,國外研究顯示,保護心血管、降低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有助預防失智症。失智預防也應該從中年就進行,應運動、地中海飲食、且避免憂鬱,因憂鬱會讓腦部發炎,也會增加失智風險。

為了讓更多民眾認識失智症,衛福部今天啟動「友善失智線上學習活動網站」在活動期間(即日起至11月29日),民眾完成線上答題並分享在臉書,就可參加抽獎。

衛福部也提醒,家屬若有失智個案急性症狀需要諮詢或安排轉介,可到各縣市失智共照中心或以手機、市話撥1966,會有照專協助。(中央社)
 

最HOT話題在這!想跟上時事,快點我加入TVBS新聞LINE好友!

Blueseeds天然初萃精油

👉招財能量爆強的財富精油,還可抽Audi

👉偷做醫美嗎?臉怎麼亮成這樣

👉你有聽過洗髮精也要換季嗎?


◤EF海外遊留學專家◢

👉最後倒數! 暑假海外遊學團/營隊報名即將截止

👉半年/一年也可以「微留學」,高達6萬元折扣!

👉給自己一個遊學假期,同時提升語言及國際觀


#失智#友善社區#長者#失智症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延伸閱讀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1281

0.1077

0.2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