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回到網頁上方

美中關稅談判台灣有利多?加碼台積電避險又翻倍賺!

作者 趙慶翔
發佈時間:2025/06/11 09:16
最後更新時間:2025/06/11 09:16

作者:趙慶翔 TVBS「財經鈔能力」主持人兼財經記者

美中關稅談判陷入膠著之際,近期兩大強國再次進行對話,談判也造成金融市場的波動劇烈,財經專家吳嘉隆指出,美國關稅政策不再只是談判籌碼,而是進入「目的化」階段,成為美國推動再工業化、改善貿易失衡的核心戰略工具。台灣則可透過擴大對美投資,特別是在半導體及製造業領域,爭取更有利的談判條件。
 

吳嘉隆分析,台積電赴美設廠象徵戰略性產業的重組與地緣風險分散。美國推動晶片製造本土化,不僅因疫情時供應鏈中斷,也因晶片被視為戰略物資,「像俄羅斯戰爭期間缺晶片導致武器系統癱瘓,就是最佳例證」,他指出。

目前台積電承諾在美國建設六座晶圓廠,投資總額可能達到千億美元以上,進一步擴大到2000億美元。吳嘉隆強調,這不僅是企業行為,更是台灣在中美經貿角力中,作為美國可靠供應鏈夥伴的實質貢獻。

在關稅策略上,吳嘉隆提出,美國課徵關稅不僅針對中共,也同時擴及盟友如加拿大與墨西哥,顯示「關稅不是談判手段,而是結構性政策」,用以促進製造業回流、強化財政收入、甚至追求地緣政治影響力。川普與拜登雖立場不同,卻在對中政策上一脈相承。
 

台灣對美貿易順差居全球前列,2023年高達739億美元,僅次於德日等出口大國,成為美方潛在關注點。吳嘉隆呼籲,台灣應從美方立場思考,透過擴大進口與赴美投資,降低貿易失衡壓力,爭取降低高達32%的對等關稅。

「美國要的是製造業落地與供應鏈安全,這是戰略考量,更是新冷戰下的備戰經濟模式,」吳嘉隆表示。台灣企業若能結合半導體、電機、石化、精密機械等優勢,在美擴大布局,不僅有望促進自身發展,也將成為強化台美合作的關鍵籌碼。

所有資訊內容僅供參考用途,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財經鈔能力

財經要聞

#美中關稅談判#吳嘉隆#台積電#半導體#晶片製造#關稅策略#金融市場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延伸閱讀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1436

0.0565

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