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主導喊卡原定5月15日上路的人工智慧(AI)晶片三級出口管制措施,一手喊停監管,一手可能加徵高額關稅,美國對半導體的戰略調整,正重塑全球科技版圖。川普偏好國對國談判,將晶片視為地緣政治談判籌碼,台灣處在半導體產業的關鍵戰略地位,勢必迎來新一波挑戰。

DIGITIMES分析師陳澤嘉表示,前總統拜登在卸任前推出的AI晶片出口三級管制政策,主要目的是希望控管AI的運算能力,以國家為單位分三級管控各國取得晶片,讓這些國家的運算能力受到管控。陳澤嘉認為,川普認為這是一個非常耗功夫且監管成本高的做法,希望能夠透過一個比較簡單的方式來解決晶片管控問題。
有外媒認為,川普廢除AI擴散監管架構,不會改變近期緊縮的對中國措施。在各國政府尋求發展AI的同時,將為其他國家協商如何取得晶片提供新的機會。陳澤嘉強調,這是川普慣用的手法,他最喜歡透過國對國之間的談判來取得美國最大利益,在現在這個時代,AI的運算能力取決於運算能力和晶片,因此成為一個談判的籌碼。

美國日前以「國家安全」對半導體展開調查,聚焦14項細節,涵蓋外國補貼、供應鏈依賴風險、國內產能瓶頸等核心議題,外界解讀,半導體關稅將在近期宣布細節。中經院副研究員陳蕙馨表示,整個過程關稅稅率是動態調整,但如果半導體真的加徵關稅,現階段對產業的影響除了AI,還有消費性電子。陳蕙馨指出,不管關稅是否落地或課徵誇張關稅,從2018年開始美國就做了非常多動作,如成立四巨頭、美中貿易、最新的封測白名單等,不只用關稅懲罰,還提供誘因如晶片法案。
業界預估,川普可能會對半導體課徵25%至100%的高額關稅,若新關稅以「晶圓產地」為課稅依據,可能迫使部分生產鏈回流美國,對台積電在內的台灣半導體業者造成嚴重衝擊,並擾亂全球供應鏈。崇越科技集團執行董事李正榮認為,關稅提高對終端產品影響會比較大,晶圓製造廠如台積電要看議價能力強不強,強就有人買單,不強就自己買單。李正榮強調,關稅提高對大家都沒好處,成本增加就是一個難題,在於怎麼分配,有的比較容易轉嫁,有的不容易轉嫁,不容易轉嫁就非常辛苦。
總統賴清德接受日媒訪問時也表示,若美國對台採取相關措施,將不利台灣半導體產業或資通訊產業到美國投資。陳蕙馨指出,從2018年到2023年全球半導體下修階段,仍有五成到七成業者有在新增產線產能,主要是為了分散地緣政治風險。陳蕙馨認為,如果半導體供應鏈有能力全球分散跟市場布局,事實上從2018年開始就已經面對地緣政治風險,認為是常態。
美國調整晶片出口與關稅政策,重塑全球產業布局,川普上任後的一連串動作,牽動一場橫跨經濟、科技、地緣政治的全球博弈。
◤旅遊優惠搶先看◢
◤啟動夏日換季保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