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河北塞罕壩人造林 55年植樹獲UN環境獎


發佈時間:2017/12/07 21:07
最後更新時間:2017/12/07 21:07
圖/中國林業網
圖/中國林業網

大陸河北省最北端的塞罕壩機械林場總面積112萬畝,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林場,森林覆蓋率達80%,塞罕壩最早在清朝同治年間是皇家狩獵場,但清末開園墾荒成了荒原沙地,也造成日後北京天津沙塵暴的惡夢,為了整治,大陸官方在1962年募集18個省市大學專科畢業生和當地工人大約400人一起造林,期間因為當地氣溫太低兩度造林失敗,最後靠著育苗和改良植樹機才成功,但由於人工造林樹種單一也曾遇上蟲害、乾旱毀掉大片樹林,不過歷經55年靠著三代務林人種植維護下,現在塞罕壩提供生態價值超過人民幣120億元,這個月5日獲頒聯合國環境署最高榮譽地球衛士獎。


 

上台接受獎項,大陸河北塞罕壩機械林場獲得聯合國環境署頒發的最高榮譽地球衛士獎。塞罕壩機械林場建設者陳彥嫻表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句話已經家喻戶曉,它通俗而深刻地講清了人與自然的關係,而塞罕壩的故事印證的也正是這樣一個綠色道理。

70幾歲的第一代塞罕壩務林人上台發表感言,這個獎對他們來說是歷經55年的辛苦成果,位於河北省最北端的塞罕壩機械林場一眼望過去整片林海,森林覆蓋率高達80%,是守衛北京、天津最重要的生態屏障。每年能輸送淨水1.37億立方公尺、釋放氧氣55萬噸,提供生態價值服務超過人民幣120億元,更被評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遊客也稱讚這裡又香、又漂亮。

塞罕壩機械林場職工李曉靜表示,林場一共有4.8億顆樹也是有概念的,這些樹按一公尺間距排開的話可以繞地球赤道12圈半。這麼龐大林區資源卻是靠人工造林而來,在清朝同治年間塞罕壩原本是皇家狩獵場,但到了清朝晚期宣布開園墾荒,森林被砍伐成了荒原沙地,也造成日後北京、天津沙塵暴的惡夢,1962年大陸官方才決心要整治。
 

從18個省市募集大學專科畢業生和當地幹部工人,來到這個年平均氣溫才零下1.3度的地方要造林,他們形容簡直是不可能的任務;塞罕壩機械林場第一代務林人梁謙表示,零下40多度滴水成冰,那時候睡一覺臉上都是霜。

而忍受寒冷氣溫搭草棚、睡地窖生活相當困苦,更慘的是造林工程一點也不順利,第一年種下1千畝樹苗存活率不到5%,第二年再種1千多畝效果也好不哪去,地方官員眼看沒法跟上級交代,乾脆從育苗做起不用外地送來的樹苗,改良國外進口的植樹機打算再拚一回;塞罕壩機械林場前職工任仲元表示,能動的人都去了那叫大會戰,當時那場面是很隆重的,都是挑最好的拖拉機手、找最好的投苗員。

終於1964年造林688畝,存活率超過了95%,之後每年持續造林最多一年8萬畝,不過人工造林樹種單一遇上旱災、蟲害就得遭殃;塞罕壩機械林場森防站站長國志峰表示,全場就是發生了大面積松毛蟲,40多萬畝,一腳下去肯定能踩死10隻8隻的松毛蟲,意識到這個森林還是不健康。蟲害毀掉大片樹林,務林人意識到即使造林成功,後頭的修護依舊不能掉以輕心;塞罕壩機械林場病蟲害測報員袁中偉表示,每天可能會發現不同種類的蟲子進行即時的防治,大大減少森林的損失。

除了每天蟲害測報員巡邏監控,務林人還得抓緊每年1月氣溫最低、樹生長最慢的時候修剪樹枝,為了避免森林大火,塞罕壩機械林場有9座望火樓。每天24小時都有人看守、每15分鐘向總台回報狀況,如此嚴謹的維護下55年來當地沒有發生過一次火災;河北省林業廳技術員李興源表示,光栽樹不行,如何管護、如何把這林子保護起來比種樹要艱苦得多。

現在塞罕壩機械林場總面積達112萬畝,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林,造林也從第一代務林人交棒至今已經進入第三代,下一步目標他們要著手修復生態,突破人工造林物種單一的困境;塞罕壩機械林場場長劉海瑩表示,造林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種樹,而是呢把被破壞的生態恢復起來,恢復生態是我們幾代人的事。塞罕壩打造出綠色奇蹟,也成了大陸拿來向國際宣傳生態文明建設的典範。

最HOT話題在這!想跟上時事,快點我加入TVBS新聞LINE好友!

圖/中國林業網

Blueseeds天然初萃精油

👉招財能量爆強的財富精油,還可抽Audi

👉偷做醫美嗎?臉怎麼亮成這樣

👉你有聽過洗髮精也要換季嗎?


◤EF海外遊留學專家◢

👉最後倒數! 暑假海外遊學團/營隊報名即將截止

👉半年/一年也可以「微留學」,高達6萬元折扣!

👉給自己一個遊學假期,同時提升語言及國際觀


生態文明

#造林#林場#塞罕壩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延伸閱讀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1572

0.1071

0.2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