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年輕人購屋年齡層明顯下降,20歲出頭的Z世代已開始關注房市,尤其偏好20坪以下的小宅。根據房市專家觀察,許多年輕購屋者是由父母支付頭期款,自己負責後續貸款,這種模式約占一半比例。在雙北地區,即使是小坪數住宅,總價也已站上千萬元,對剛踏入社會的年輕人來說,購屋壓力沉重。與此同時,高資產族群有年輕化趨勢,45歲以下高資產族多靠家族財富傳承,顯示家庭支援在年輕人購屋過程中扮演關鍵角色。

房市專家詹千雁表示,機能型兩房是現在許多年輕人喜愛的房型。她長期經營房地產行銷,第一線觀察到20坪以下小宅預售案吸引越來越多年輕人前來賞屋。詹千雁指出,買房的年齡層確實有下降趨勢,常在案場遇到25、26歲,甚至22、23歲剛大學畢業就開始看房的年輕人。根據她的觀察,約有一半的年輕購屋者是由父母先支付頭期款,後續貸款則由子女自行負擔。
由於市中心房價高漲,購屋民眾逐漸往外圍區域擴散。詹千雁提到,現在市場以小坪數住宅為主,總價1500萬以內的房子去化速度非常快,這也是年輕人比較能負擔的價格範圍,若父母稍微協助,每月房貸負擔約4萬元左右。
對於剛進入社會的Z世代來說,買房確實是一大挑戰。自由接案者任先生表示,他計劃在5年內存到300萬元作為買房基金,但如果要提前購屋,可能需要家人支持。雖然他的收入相較同齡上班族已屬前段班,但離買房目標仍有一段距離。任先生分享他會努力工作,同時規劃一部分資金進行定存,未來也可能嘗試投資股票來增加收入。

同樣是Z世代的Jasper,從中部到台北實習,今年準備畢業找工作,已開始為10年後的買房計畫做準備。Jasper表示,他從大學就開始有買房想法,每月會將收入的七成用於生活開銷,兩成專門存作買房基金。不過他認為,第一間房的頭期款可能還是需要父母支付,後續貸款再靠自己。
根據「2025台灣高資產客群財富報告」,全台擁有可投資資產超過3000萬元的高資產人士有81.6萬人,年增14%。調查顯示高資產市場持續增長但開始年輕化,45歲以下高資產族靠繼承、贈與比率最高。房地產專家何世昌指出,可投資淨資產3000萬以上的人士仍以50歲以上群體為主,青壯族群致富主要來自長輩贈與或繼承,部分則來自科技產業的高薪資與分紅。
◤調節血脂血糖關鍵◢
◤明亮世界靈活思緒◢